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题

2017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5分钟训练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然都就是由_________元素与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就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答案:碳氧氧原子有很大的不同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就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与_________性。

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作_________与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答案:可燃还原毒燃料还原3、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就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就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4、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瞧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答案:黑红变浑浊10分钟训练1、现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得20 g×(1-64%)=m(CaCO3)×12%则m(CaCO3)=60 g。

答案:60 g2、一氧化碳中毒就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

答案:血红蛋白氧气氧气3、要使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就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题意得m(CO 2)×4432=m(CO )×2816m (CO 2)∶m(CO)=11∶14 答案:11∶14 4、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就是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 2 点燃 CO 2 Ca (OH )2+CO 2====CaCO 3↓+H 2O5、下列有关CO 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 、一氧化碳就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 、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 、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与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 、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就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就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致使人体缺少氧气。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炉火上放一盆水,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所以此方法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就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就是混合物。

答案:D6、CO 与CO 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 、都就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都就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 、都能用碳与氧气反应制得D 、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二氧化碳就是无色无毒的气体,A 错。

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B 错.都能用碳与氧气反应制得,当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C 正确。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 错.答案:C30分钟训练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矿物如CaCO 3的分解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矿物如CaCO3的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2、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就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就是( )A、COB、CO2C、SO2D、NO2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就就是“温室效应”。

答案:B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就是( )思路解析:A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石反应,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些均就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体现.D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就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答案:D4、 2010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就是(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一种无毒、阻气、透明的全降解塑料,并非固体CO2,可用来包装食品、制一次性餐具等。

由于CO2就是生产聚合物的原料之一,故能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与CO2的就是( )A、澄清的石灰水B、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液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差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答案:B6、(经典回放)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就是( )A、SO2、CO2B、CO2、CO、SO2C、CO、CO2D、CO、SO2思路解析:CO2不属于大气污染气体,故A、B、C三项排除。

答案:D7、(经典回放)小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装置A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装置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思路解析:将石蜡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无水CuSO4与澄清石灰水,若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CO2,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白色固体变成蓝色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8、现有A与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此题就是实验推断题,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与题目中有关信息与物质间的联系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CuO CO2Cu CO9、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就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就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就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您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合理的理由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

A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Ⅳ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Ⅰ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就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就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就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10、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与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就是什么?思路解析:本题就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

实验过程中,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就是酸性气体(CO2、HCl、SO2……),也不就是碱性气体(NH3).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与B 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就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就是炭粉跟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与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就是:氧气与炭粉或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粉末。

答案:氧气与炭粉或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粉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