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


案例
• 作家在系主任的鼓励下,完成了“领导力”的教
科书编写。
分析:当我们使用消极的心态学习时,可能只有10%的内容 能够进入大脑。 解决方案:积极聆听 不要带有如何偏见或先入为主; 带有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 带有积极的期待; 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 带有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 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 带有一种“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的态度。



祝大家可以更加高效的工作
Thank you!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 便能开启真正地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双 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 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 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 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度提升沟通 的效率。
重复,重复,重复!!!
缺少跟进
间隔性重复是一种学习技巧,使用这种技 巧时,你不止在一种场合接触某一信息, 你会隔段时间就重复接触到这条信息,直 到它最终沉淀下来。
缺少跟进
第一次接触时,他们会立刻拒绝,因为这个想法跟 他们之前的想法有些冲突; 第二次接触时,他们会抵制,因为他们仍然无法接 受这个想法; 第三次接触时,他们会部分接受,但在实际应用的 时候仍然会有所保留; 第四次接触时,他们会完全接受,因为他们感觉这 个想法跟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完全一致; 第五次接触时,他们会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 部分吸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 第六次接触时,他们会将其据为其有,完全吸收, 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
提炼版
目录
• 转变心态 • 可能性思维 • 缺少跟进 •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七个习惯具体分析 • 结束语
1、转变心态
• 心态的转变是偶然事件吗?
将封闭消极的心态变成开放而积极的心态 并不是偶然事件。一旦下定决心要做出改 变,你就需要制定一套清晰的策略,不断 加强自己的新思维方式。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 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以心灵)中, 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 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习惯提供了 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 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 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 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 新月异,即是一例。
习惯三:要是第一具体分析
•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要点 •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 • • • •
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 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五个方面 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作出承诺。 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明确奖惩。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 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 存款的,是礼貌、城市、人次与信用。 情感账户的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 守承诺,明确期望,政治诚信,勇于致歉
习惯一:积极主动具体分析
• • •
3.习惯的定义:“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只是 理论范畴,知识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 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4.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 能越高。而真正地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 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5.关注圈与影响圈。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如健康、子女、事业、 工作、国债与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 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 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 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 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 然后从不食言。由此就找到了两种能够直接掌控认生的途径:一是做出 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 •
习惯五:知彼解己具体分析
•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母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
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不 是同情。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二是 要再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 四种自传式回应,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 自以为是。
习惯六:统合综效具体分析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遵 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 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 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 决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 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 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 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 协为目标(1+1=1 1/2),也不仅止于合作 (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 1=3或更多)。
习惯二:以终为始具体分析
• 1.

• •
领导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 理师第二次的创造。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 顺这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 的墙上。 2.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 影响圈的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3.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发展上述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 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就能建 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4.心灵演练与确认 实行自我领导不是只要撰写一个使命宣 言就成了,它是一个确定愿景和价值观,并对正确行为加以 确认。确认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 视、情感。
习惯一:积极主动具体分析
• 1.原则定义:普遍、永恒、不证自明; • 原则是深刻的、是在的、经典的真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 • •
它们准确无误,始终如一,完美如下,强而有力,贯穿生活 的方方面面。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 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 2.思维方式定义,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 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 但广泛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种“看”和视觉无 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 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 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 她来窥探万事万物。

习惯四:双赢思维具体分析
•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利人利己双赢,两败俱伤双数损人利 •
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双赢品德,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 赢体系,双赢过程。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 期间的平衡点事成熟的重要标志。 双赢协议中,对以后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预期结果, 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 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第三,确定大家都 能接受的结果。第四,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 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 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 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 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
• 习惯四:双赢思维
2、可能性思维
• 可能性思维:可能性聆听者,可能性参与
者,可能性实践者。
比如:罗杰.班尼斯特4分钟1英里跑的记录被不断 打破的故事。当人们一再踢破4分钟的门槛,它就 会被看成是一件普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 对于1英里跑标准的看法也从消极(者根本不可能) 转变为积极(我可以做到)
缺少跟进
克服以上3个知行差距原因的关键:
• 沟通的三层次。互相提防(赢输或输赢模 •
式),互相尊重(妥协),综合综效(双 赢)。 寻求第三条道路:有商有量,知道找出双方 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且比原来的方案和妥 协的办法都好得多。
习惯七: 不断更新具体分析
•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身体,锻炼,营养,压 力调节;智力,想象,规划,协作;精神,确立, 坚持,学习,思考价值观;社会/情感,服务,移情, 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 • 螺旋式上升,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 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个不完善自我的过程。
高效能人士七个行为习惯及定义造的,——先是在 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 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 出远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 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 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 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 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 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具体分析
• 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 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 • 第四代理论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
• • •
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中心放在维持产出与 产能的平衡上。 第四代理论便在旧有基础上,开创新局面。以原则为重心, 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紧迫性;强调产出与 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务的完成。 管理方法六标准:和谐一致,平衡功能,围绕中心,以人为 本,灵活变通,便于携带。 个人管理四步骤:确认角色,选择目标,安排进度,每日调 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