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方法研究魏保义【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防洪的安全对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愈发显的重要。
城市防洪规划对城市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着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城市防洪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本文结合北京城市防洪规划,从现状情况分析、防洪规划原则、防洪规划标准以及城市防洪体系确定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对于城市防洪规划原则,文章强调了城市防洪规划与流域规划、城市规划、排水规划的相互协调关系;对于城市防洪工程布局,文章主要考虑了防洪工程与河流、地形的关系,蓄滞洪区的作用,以及河道两岸不同防洪标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防洪;城市防洪标准;城市防洪工程1 绪 论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好城市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财富以及人口的聚集地,一旦发生洪灾,将可能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等损失,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较长时期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做好城市防洪工作,不仅对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北京市城市防洪规划,简要介绍了城市防洪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2 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城市防洪规划综合性强,涉及专业范围广,所需资料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以及该地区的历史洪水情况和受灾情况。
2.1 地形图和河道现状纵横断面图地形图是防洪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地形图要真实反映当地的地形、地貌,其范围需要包括所研究对象的上游流域范围,以及主要设防河流的防护范围。
地形图是规划设计的工作基础,各种平面布置图、不同设计阶段、不同工程性质和规划区域大小,对地形图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
地形图搜集齐全后,还要到现场实地踏勘、核对,并明确工程范围内土地权属及规划用地性质。
河道是城市防洪的主要设防对象,对于流经研究范围的河道(或山洪沟)均需要进行纵、横断面的测量,分析研究其现状行洪能力及其对城市的洪水威胁,以确定城市防洪的总体方案。
2.2 水文气象及地质资料水位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水系图、水文图集和水文计算手册,实测洪(潮)水位资料、历史洪(潮)水位资料、暴雨实测和调查资料,以及所在城市历年洪水灾害调查资料等。
水文气象资料对于推求设计洪(潮)水位,确定防洪方案、防洪工程规模等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资料主要包括水文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资料,对于防洪工程的选址、河道的定线以及工程的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资料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资料对于确定防洪保护范围、防洪标准,制定防洪方案等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资料,城市市政管线、交通组织等工程规划资料、城市产业布局规划资料、以及城市居住人口和社会1179经济发展状况等。
2.4 其他资料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还要收集其他资料,如城市防洪工程现状、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以往的该地区防洪规划资料,以及该地区相关河道管理法规、法令,当地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条件等资料。
3 城市现状防洪能力分析城市现状防洪能力就是在现有防洪工程状况下,城市可以抵御的最大洪(潮)水,可以用洪(潮)水的重现期或洪水流量、洪(潮)水位等表示。
根据城市洪水类型的不同,应分别分析城市防洪能力,内陆城市一般防洪对象主要为河道洪水和山区洪水,其防洪能力主要决定于河道、山洪沟行洪能力,以及流域范围内的蓄滞洪水能力;沿海城市受海潮危害,其防潮能力主要取决于海堤高度。
对于承受多种类型洪水的地区应综合考虑,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防洪需综合考虑海潮和江洪的共同影响。
4 城市防洪规划原则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洪水类型和特性不同,防洪标准、防洪工程布局及措施也各不相同。
但城市防洪规划都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一般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主要体现为:城市防洪规划必须与流域防洪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防洪工程要与城市其他基础实施紧密结合,防洪建筑要与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相协调;城市防洪要与城市排水相互配合,防洪标准要与排水标准相协调,综合考虑从总体上减少水灾损失。
4.1 城市防洪要以流域防洪规划为基础城市防洪规划应在流域防洪规划指导下进行,主要设防河道流域范围内城市的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工程的一部分,应与流域防洪规划相统一。
单个城市的洪水防治,只有通过整个流域的洪水统一调度,才能确保城市的安全。
例如,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属于海河流域,主要设防对象为永定河[2][3][4]。
根据北京城市的重要性,海河流域规划确定永定河左岸高程须高于右岸,在发生洪水时确保左岸北京市区安全,同时在河道右岸修建小清河行滞洪区,以降低洪峰流量,减小洪水对河道左岸市区的威胁。
在海河流域规划中,同时还要求,北京市区河道控制下泄流量,以减小下游天津市及河北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对于流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作为流域防洪中的一个重点,城市防洪规划也是对流域防洪规划的深化与具体落实。
例如,北京市昌平区约91.5%面积属于温榆河流域范围,该地区的防洪规划服从于温榆河流域规划[5],同时在温榆河流域规划中确定的方案、工程措施,则需要在昌平区防洪规划中进行深化研究、具体落实。
在《温榆河生态走廊规划》中,提出温榆河支流北沙河上游须滞蓄洪水2600万立方米,在昌平区防洪规划中,须明确各蓄滞洪区面积、位置及可蓄滞洪量。
4.2 城市防洪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必须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城市防洪标准、布局以及措施,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格局、以及城市在区域中的重要性进行综合确定。
防洪标准要与城市规模相协调、防洪布局要与城市格局相协调、防洪工程要与城市景观相协调、防洪工程的实施时序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同时,城市防洪规划也对城市总体规划产生影响。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须明确城市防洪工程用地以及相关维护管理设施用地,须根据城市防洪布局,规划安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建设地面标高,对于标准洪水位以下的建筑工程,需提出防护措施。
4.3 城市防洪应与城市排水相协调一般城市的防洪、排水任务均由流经城市的河道承担,河道的治理首先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还应考虑河道设防不能阻断城市排水通道,河道洪水位尽可能不影响城市雨水自流排除。
11805 城市防洪规划标准城市防洪标准关系到防洪工程的规模、投资和建设期限等问题,取决于城市的发展规模及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能力两个方面。
在我国,根据城市的等别、当前的国民经济水平和洪水类型制定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规范中提供了不同城市等别的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不等同于河道治理标准,防洪标准是指采取一定的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后所具有的防御洪(潮)水的能力;河道治理标准是指为满足河道功能所要达到的要求。
一般城市河道功能主要为防洪、排水,同时还具有风景观赏功能,河道治理标准多依据城市防洪标准、排水标准综合确定,根据防洪标准确定河道两岸堤防的设防标高,根据排水标准确定河道内设计洪水位。
例如,北京市区河道一般的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其含义就是:20年一遇规划洪水位不淹没城市雨水管道内顶,反映的是城市排水标准;50年一遇规划洪水位加超高筑堤,反映的是河道设防标准,即该河道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6 城市防洪工程布局确定城市防洪工程布局的确定,需在流域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按照该区域(城市)防洪标准综合制定几个代表性方案,包括防洪体系布局、主要防洪工程设施,计算其工程量、投资、效益、影响等,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及多方论证,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一般江河洪的防治,可以采取加高、加固堤防、增大泄量、分洪滞洪、水库拦蓄等措施,山洪的防治可以采取洼地滞蓄和拦截疏导入河等措施。
一般城市中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特别是老城区,可谓寸土寸金,少占地,特别是尽量减少占用价值高的城市建设用地,对于城市防洪规划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河道流经城市的防洪,一般可采取在上游拦蓄、分洪,下游排泄的防洪规划布局,不宜在城市中深挖、宽挖河道,也不宜对河道进行筑高堤防,城市中筑高堤防不仅会影响城市排水、城市景观,还会阻碍城市的交通。
北京市在1995年《北京市防洪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北京防洪排水体系,充分体现了上述规划思想。
在制定防洪规划方案过程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6.1 防洪与水系、地形的关系城市的防洪与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水系等要素密切相关,城市的防洪标准与设防河道的地理位置、水系情况有直接关系。
例如,永定河位于北京市区西部,为北京市区外部河道,其左岸防护对象为整个北京市区,根据北京市区200年以上的防洪标准,永定河该段左岸堤防须达到200年一遇以上洪水设防标准;凉水河、坝河、清河等为北京市区内部河道,其防护对象为各自防护范围内城市建设区,根据各自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其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防。
此外,对于被水系、地形分割成相对独立地区的城市,可以分开各自独立防洪。
位于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的防洪布置,多根据河网水系分割情况,采用分片封闭防洪方式。
例如,广州南沙地区,位于珠江入海口,河涌纵横交错,水系较多,其防洪工程布局主要是根据地区与主要河口的位置关系,将整个南沙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封闭单元,分区筑堤设防[6]。
6.2 蓄滞洪区的确定蓄滞洪区是调蓄分洪流量的临时平原水库,是将超过下游城市河道安全泄量部分的洪水分流入蓄滞洪区蓄存。
蓄滞洪区的容积应满足设计分洪量调蓄要求,综合考虑蓄滞洪区与河道的水位关系,在分洪口和退水口设置控制工程,以便于管理调度。
蓄滞洪区的位置应尽量利用天然洼地、湖泊、鱼塘,减少占地;分洪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城市保护区的上游,以最大可能地发挥分洪作用。
6.3 河道左、右岸的关系城市防洪规划设计应与河道左、右两岸流域防洪相协调,当江河从城市之间穿过,江河两岸城市堤防设计标准应相同;当江河从城市一侧通过,靠城市一侧设计标准高与对岸堤防设计标准,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对岸堤防先1181决口,降低洪水位,以保证城市一侧堤防不决口,防护城市安全;对于河道虽从城市中穿过,但两岸防护对象重要性不同时,河道两岸也应分别按不同标准设防。
7 小 结城市防洪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知识范围广的综合性工作,从踏勘现场、搜集基础资料,到规划防洪标准确定、防洪规划方案的论证选取,每一项工作都十分繁琐、复杂。
作为流域防洪规划的局部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防洪规划必须结合该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总体布局及该地区的国民经济水平,对多种防洪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论证及多方论证,最终制定科学、可行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