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自 主 研发的 海 水铝电 【聆听】
池,性能与工作原理。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小组活动】设计并绘制海水铝电池的装置
4:“方案设计:请同 图
学们选择合适材料试
剂,设计并绘出海水铝
空气电池的简易装置
图,标出正负极,电解
活动三 液。所提供的材料试剂
实践应用 有:镁片,铝片,碳棒,
——自制 铜片,导线,电流表,
1
【教学重难点】 化学电源认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教学理念与策略】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活动元教学法。强调学生主体性, 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样化的任务与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小 组合作,类比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研究等学习过程建构化学电源的认知模型,提高模型认知 能力,体会科学家们执着探索的精神,赞赏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
过程,体会 科学家执着 的探索精
电池
神。
【问答互动】带领学生 【回答问题】
归 纳 总结化 学 电源改 1. 电极,电解液,隔膜
进方向及化学电源分
帮助学生进
析模型。
行自我修
正,完善初
步建立的化
2.
学电源认知
模型
3
【PPT 展示】介绍化学 【思考与交流】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 电源的发展,展示伏打
了解化学电 源的发展历
学生运
海水电池 蒸馏水,乙醇,稀氯化
用理论知识
钠溶液。”
进行实践运
【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展示与评价】师生共同评价装置的合 用,初步体
【提出问题】该装置你 答问题】
的过程与方
源在生活中使用?你
法
5
小结
心目中的化学电源是
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设计更加微
型化的海水铝电池。如
运用化学电 源分析模型 认识一次电
4
分析模型,分析铅蓄电
池——碱性
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锌锰干电
池,提高学
生模型认知
能力
【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展示与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
总结出铅蓄电池的优 【归纳总结】回答出铅蓄电池的优点与缺
点和缺点
点。
【过渡】有没有更加环
保的电池呢?
【PPT 展示】介绍我国
运用化学电 源分析模型 认识一次电
活动二 干电池的原理”
池——碱性
回溯历史
锌锰干电
——认识
池,提高学
常见的化 【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展示与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学电源
生模型认知 能力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 归纳出碱性锌锰电池 的优缺点。
【归纳总结】回答碱性锌锰干电池的优点和 缺点。
【过渡】为了克服一次 电池不可充电的问题, 二次电池应运而生。 【PPT 展示】介绍 1859 年,普兰特发明了铅酸 【聆听】 电池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3,填写学案 3:“利用化学电源的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播放 2019 【观看视频】感受科学家们对锂离子电池的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年诺贝尔化学奖新闻, 研究过程,体会化学电源对我们日常生活的 赞赏化学对
引入新课 引出新课
改变。
人们生活带
来的改变
【发布任务】呈现资料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1:“根据信息材料, 在认识锂离
卡片,发布任务 1。 总反应式,并依据原电池原理,完善三位科 子电池的过
学家所发明的锂电池装置简图,标出正负 程中,建立
极,电子流向以及电解液中锂离子流向” 化学电源的
分析模型,
培养信息提
出与模型建
构能力,并
感受科学家
活动一
曲折的研究
走近诺贝 尔——认 识锂离子
【教师评价】师生共同 交流反思与评价
【交流展示与评价】 完善装置简图
电池与丹尼尔电池,提
程,应用对
出问题两个电池有何
比分析法解
异同?
决实际问题
【PPT 展示】介绍勒克 【聆听】 朗谢电池与碱性锌锰
干电池,提出问题:为 【思考与交流】回答问题:增大接触面积,
什 么 将 锌 筒 换 成 锌 提高电流。
粉?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2,填写学案。 2:“利用化学电源分 析模型,分析碱性锌锰
图。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5:“利用铝片,铜片,
滤纸,玻璃片,夹子,导 线,电流表模拟制作微型
【学生实验】完成任务 5,制作微型海水铝 电池
化的海水电池。“”
【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提出问题】为什么海
【交流展示与评价】 【回答问题】电极,电解液,隔膜
水电池的电流小,还可
从哪些方面改进?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6,完成实验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6:“探究电解液浓度对
电流大小的影响” 【评价】
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 唐凤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二节化学电源。本节内容包含:化学 电源的分类,化学电源的评价及不同类别典型化学电源:一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二次 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同时渗透环保思想。本节内容是理论知识在 实践应用中的延伸与拓展,是本章第一节原电池内容的应用与深化。 2.课程标准与学业要求 (1)课程标准 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2)学业要求 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1.一般学情与已有基础 学生在必修二简单认识了原电池原理,在选修四由单液原电池过渡到双液原电池,深化了对原 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初步体会了原电池改进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必修二简单认识了发展中的 化学电源,知道化学电源的分类,及不同类别化学电源的优缺点。 2. 学习本节内容可能的障碍 对于陌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及相关电极产物判断及电极反应的书写尚有困难,分析化学 电源的思维模型尚未建立,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维模型的建立,方法指导和过手。 【教学目标】 1. 模型认知: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的认识建立化学电源的分析模型;运用化学电源的分析模型 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和铅蓄电池,建立对化学电源认识的思维模型,提高对原 电池本质的认识。 2. 实验探究:通过自制海水电池,应用理论知识,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体会科学家们执着探索的精神;通过 认识化学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体会与赞赏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