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本篇是新农村工作45问之一。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一总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进发展,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1] [2] 下一页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方针是什么?
(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2)长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4)实施科教兴农;
(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9)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哪些措施?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5)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体制,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
(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
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 [2] 下一页
13.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14.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民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调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发展要通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保障,实现科技跨越。
19.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1] [2] 下一页
20.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
(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4)奖励对发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