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座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③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名词活用为状语[小练习]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是“用眼睛示意”。

在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有以下七种情况:1.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

(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起鼓;之,词义被弱化,只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2)否定副词、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

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为王”。

(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例如:(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是名词,天南是名词,两名词相连,烛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2)刑人如恐不胜。

刑是名词,人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

(3)极视听之娱。

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偏正短语,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特指代词“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事物,“所”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罾”本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例句中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10)名词和动词之间有连词“而”,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建墓”。

(2)顺流而东。

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行”。

(3)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巷,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住在街巷”。

(11)特指代词“者”只能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故其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封侯”。

(12)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故用作状语的名词或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1)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四个词都是名词,其中“瓮”“绳”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用瓮”“用绳”;“牖”“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做窗户”“系门轴”。

(2)而独以钟名。

名,在介词结构“以钟”后面,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方式一般有三种:1.表示工具或器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用+工具(器物)+工具(器物)的功用”的格式翻译,或者直接用表工具(器物)功用的动词翻译。

例如:(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可译为“用指甲划破”,或者直接译成“划破”。

(2)或棹孤舟。

棹,可译为“用桨划”,或者直接译成“划”。

2.表示趋向、处所、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于(向)+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狼不敢前。

前,可译为“向前”。

3.表示事物称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支配名词的动词+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可译为“建墓”。

(2)刑人如恐不胜。

刑,可译为“施加刑法”。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学习⑤填然鼓之鼓:敲鼓,打鼓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小练习](2012.福建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履.苍莽中履:鞋子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通常是让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系的动作或行为。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形容恩惠极大。

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③序八州而朝同列给八州排列座次并使它他们同列而朝。

列,队列④既来之,则安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⑤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名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让……做帝王的仆人”。

[小练习](2012.天津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友”,就是“把……当作伴侣/朋友”名词的意动用法,通常是把名词的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带”。

(2)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做边邑”。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以……为疆界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以……为边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