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通信课件第三章
17
专用控制信道(DCCH)
2020/7/17
18
专用控制信道(DCCH)功能
2020/7/17
19
逻辑信道应用实例
→开机 →FCCH: 接收频率校正信息 →SCH: 接收BS同步信号 →BCCH: 接收系统消息 →RACH: 接入申请 →AGCH: 允许接入,并分配SDCCH →SDCCH /SACCH:
2020/7/17
24
交织技术
1. 功能 针对移动信道的干扰、衰落等往往产
生较长的突发错误情况,采用交织技术以 使误码离散化,致使突发差错信道变为离 散差错信道,利用接收端纠正随机离散差 错功能,就可以改善整个数据序列传输质 量。
2020/7/17
25
2. 实现方法(交织原理)
按行填入数据
12
读 出
受突发干扰: 111011,100111,0110110 ,000010,001111
按列读入 11000
10100
收信
10101
去交织
01001
11111
11101
按行读出:11000,10100,10101,01001,11111,11101
2020/7/17
27
2、时分复用和帧产生
逻辑信道的组合 ✓多种组合方法:
TCH/S+DCCH TCH/D+DCCH TCH/D+ TCH/S+ DCCH
3、扩展码和调制
2020/7/17
28
4. 功率控制技术
a. 功率控制准则
1)功率平衡准则:在接收端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相等。
2)信号干扰比SIR平衡准则:接收到的SIR相等。
在上行链路,干扰来自同一小区,接收功率相等, 两准则等效。而下行链路,干扰不仅仅局限于单个小区, 由于干扰不同,即使接收功率相等,SIR 也会不同,此 时不等效。
ATM与传统交换方式比较-2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以信 元为单位的异步转移模式,异步意味着来自任一用户的 信息信元流不必是周期性的。
ATM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能在单一 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 并且能够保证Qos。
2020/7/17
2020/7/17
31
3.2.3 可变速率CDMA在蜂窝系统中的应用
一、同步问题 移动台如何实现祯同步? 二、宏分集 三、不同频率小区间的切换 压缩模式
2020/7/17
32
3.3 基于PRMA的空中接口
PRMA的原理
一、什么是PRMA? 分组预约多址是利用通话过程中的空闲时间的一种技术。该协议较 成功地解决了基于TDMA方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增加和业 务综合等问题。
这N段时间内的码元数目nN 称为这种码的约束长度。 通常把卷积码记作(n,k,N),其编码效率为R=k/n。
2020/7/17
22
编码原理
图示卷积码的参量为k=1,n=2,N=6,约束长度 为nN=12。
2020/7/17
23
输入序列
M3 M2 M1
g1 输出序列
g2
g3
例:图所示编码器,若输入序列为11010101,求输出序列。 答案:111 110 010 100 001 100 001 100
在SDCCH上进行鉴权; 在SACCH上进行功率控制 →空闲状态接收BCCH
2020/7/17
20
3.2.2 可变速率CDMA的通用传输系统方案
一、通用发射机结构
业务描述
资源管理单元 码片速率
配置单元
载频
DCCH
信道编码 TCH/S 信道编码
TCH/D
信道编码
交织 交织 交织
祯产生 扩频&
复 PDCH
调制
线 脉频 性 冲率
接
组 整变
祯产生 及编码 PCCH
扩频& 调制
合 形换
2020/7/17
功率控制新道
其它物理新道
21
1、编码和交织
卷积码基本概念
卷积码是在任何一段规定时间内编码器产生的n个码 元,不仅取决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码元,而且还取决 于前N−1段规定时间内的信息码元。这时,监督位监督着 这N段时间内的信息。
2020/7/17
34
复用
2020/7/17
35
交换
2020/7/17
36
ATM与传统交换方式比较-1
传统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适应业务 浪费带宽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存储转发 系统延迟的不确定性
2020/7/17
37
ATM概述
➢能工作在不同的环境(室内/室外、商用/家用、蜂窝/无绳 等);
➢在无线电资源管理方面具有高度灵活性;
➢能工作在不同经营者的网络中;
➢使用智能网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
2020/➢7/1具7 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9
3.2 基于可变速率CDMA的空中接口
3.2.1 可变速率CDMA的系统概念
ATM 层
物理层
ATM协议栈
ATM层功能:
信元头的产生和提取; 信元丢失优先级处理,处理 CLP; 信元接续标识处理 VPI/VCI值验证、识别、变换 等处理,信元交换; 一般流量控制
2020/7/17
42
ATM信元格式
18 7 6 5 4 3 2 1
2
GFC
VPI
VPI
VCI
3
VCI
4
VCI
PTI CLP
43
(1)虚信道和虚信道连接 (2)虚通道和虚通道连接 (3)VC、VP及传输通道的关系
虚信道VC、虚通道VP及传输通道之间的关系
2020/7/17
38
ATM与传统交换方式比较-3
转移模式: 综合了传输、复用、交叉连接和交换的技术
ATM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采用统计复用方式 一种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各自优点的技术
ATM能传送所有类型的业务量(话音、数据、图像)
固定比特率 简单
交换技术
可变比特率 复杂
电路交换
多速率 电路 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ATM
时间
FDMA
2020/7/17
FDMA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来实现通信
频率
3
时分多址(TDMA) 定义:在一个无线频道上,按时间分割为若干个时隙,
每个业务信道占用一个时隙,在规定的时隙内 收、发信号的多址方式。 满足条件:
0 (i j)
Ti Xi (t)X j (t)dt 1 (i j) (i, j 1,2...N)
16kb/s
物理控制信道(PCCH)
t
2020/7/17
10
三、逻辑信道的组织
2020/7/17
11
2020/7/17
12
业务信道
2020/7/17
13
业务信道
2020/7/17
14
控制信道
2020/7/17
15
广播信道(BCH)
2020/7/17
16
公共控制信道(CCCH)
2020/7/17
一、 可变速率空中接口概念
Baier方案:
Rc1=1.023Mc/s Rc2=5.115Mc/s Rc3=20.46Mc/s
G=Rc/Rb
射频带宽:1MHz 射频带宽:5MHz 射频带宽:20MHz
二、 可变速率传输的原理
物理数据信道(PDCH)
Rx
相 16kb/s 对 功 率
7kb/s 2.4kb/s DTX
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
2020/7/17
4
码分多址(CDMA)
定义:每个用户收、发信机具有特定的地址码,利用公 共频道传输各自所需的信息的方式。
满足条件:
0
Xi (t)X j (t)dt 1
(i j) (i j)
时间
CDMA
(i, j 1,2...N)
码
频率
2020/7/17
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
40
ATM物理层
ATM 适配层 (AAL)
ATM 层
物理层
2个子层:
(1)物理媒体子层(PM)
线路编码、光电转换、比特定时
(2)传输会聚子层(TC)
① 传输帧的产生和恢复 ② 信元定界 ③ 产生信头错误检验码(HEC) ④ 传输帧自适应 ⑤ 信元速率解耦
2020/7/17
41
ATM层
ATM 适配层 (AAL)
2020/7/17
30
外环功控:确定闭环精控中的门限值。将MS发射功率的 调整与通话质量联系起来,据实际SIR或误帧率来动态决 定接收SIR门限。外环功控使闭环控制更完善。
3)开环功控与闭环功控(前向) 开环功控:BS根据接收到的MS的功率对信道的衰落特
性 进行估计,调整各业务台的发射功率, 闭环功控:基站和移动台相结合,动态改变功率。MS监 测到前向信道的帧质量向BS报告,BS将此与阈值比较, 确定如何调整(增加或减少发射功率)。
第三章 个人通信的空中接口
2020/7/17
1
3.1 空中接口的基本概念
3.1.1 空中接口的协议体系
物理层确定无线电参数 介质接入控制层负责介质访问管理和数据封装
选择物理信道,建立和释放连接; 将控制信息处理为适合传输的数据分组
数据链路控制层为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汇聚信令
网络层
网络层(NWK)
5
20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