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信息、新闻、新闻报道
第一章 信息、新闻、新闻报道
第四节 新闻与宣传
长期以来,形成一个观念,即新闻工作就是宣传工作。其实两者 之间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前者是传播事实的信息, 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变动的情况;后者传播观点、意见、立场,以 影响受众的思想行为。 二、新闻为宣传服务问题。新闻报道通常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 正常的报纸与其他新闻媒介尤为明显。新闻为宣传服务,这不是 一个新问题。不同的是有人认为整个新闻报道都要置于宣传的支 配之下,新闻特点只有体现宣传意图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另一种 观点认为,宣传应尊重新闻特点和新闻规律,否则,宣传和新闻 可能两败俱伤。一个新闻工作者既要有新闻观念,又要有宣传观 念,鉴于我们长期以来新闻观念淡薄,我们要强调的是新闻观念。
不论是静态的报道文章或者是动态的报道其中都有新闻 在流动。新闻流动的方式除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道之 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口头传播等。
因而,新闻有仅存在于报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往和团体交流过 程之中。新闻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中。
三、报道是一种具有很强主体倾向的社会行为
新闻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但它是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 准确的反映,排斥过多的主观色彩和倾向。人们可以在报道或传 播新闻的过程中加主个人的主观认识,个人的偏见,评述性内容 和感情色彩,这些都不是新闻,而是新闻的衍生物。新闻应当是 客观、公正的事实的信息。
三、是否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有一部分人认为新闻和 宣传虽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但是新闻依附于宣传,不执 行宣传任务的新闻不能见报。这种观点遭到很多人的反 对。他们认为,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是 因为他们反映不同的社会要求,各有自身的规律。它们 可以很好发挥作用,但是不能相互代替。如果一切新闻 都是宣传的观点被确认,日益增长的传播信息的需要将 被抑制,对于我们的新闻事业,这将是严重的失职行为。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面世的信息论在80年代传入我国, 对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一些著名学府的新 闻学者开始用信息学的眼光关注新闻的定义,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的宁树藩教授首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他认 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原杭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张允若教授也在《关于新闻定义的思 考》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新闻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公开传播的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他们认为,新闻既不是报道,也不是 事实本身,也不是传播,它实在是一种信息。报道和传播是新闻 流动的手段和形式,事实是新闻产生的本源,是新闻赖以存在的 基础。事实的产生或变动可以带来新闻,也可以产生非新闻的东 西。事实是本源,而新闻是其衍生物。没有事物的产生和变动就 不会有信息的产生,而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才能构成新闻。
第三节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是信息是一种,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也 有区别。 一、新闻是从信息中衍生出来的,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新闻 只是信息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信息,或者说,在信息的大 家族中新闻只是具有新闻特性的那一部分。这个新闻的特性也就 是构成新闻的基本因素,其中有公开性,重要性,新鲜性,真实 性,及时性等。信息是新闻相邻最近的属概念,新闻是种概念。 二、由于新闻是一种具有新闻特性的信息,因而,新闻所具有 的许多特点是一般信息所不具有,如新闻特别重视真实性原则, 反对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一经出现失实新闻或虚假新闻、有偿 新闻则被认为有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部门 的声誉一威信。信息的传播同样讲求真实,但是某些情况下,对 真实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虚假信息的出现 和流通也是必要的。如打球时的假动作,战场上的伪装,战术上 的声东击西等都是虚假信息在流动。
一、新闻的本体不是报道
“报道”这个词有两种指说,一种指说某种实物,即大众传播媒 介上的报道文章,也就是新闻作品。新闻作品是新闻的载体,是 新闻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新闻本身。新闻作品中含有新闻内容,也 含有非新闻内容,如文艺副刊等;二是指说传播过程,用报道说 解释新闻,无法说明新闻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说新闻的本质是报 道难以被人接受。 二、报道是新闻存在的方式之一
用报道说来定义新闻的概念,根本的缺陷是缺乏信息观念,在 于以“报道”取代“信息”作为定义的属概念。形式逻辑学告诉 我们,所谓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即与相邻近而外延又较大的那 个概念。依据信息学的知识,“信息”是新闻(被定义概念)最 佳的属概念,因为它既邻近新闻而外延又大于新闻,完全长会合 新闻定义的要求。而报道则不则,在性质上则只是传播(新闻) 信息的一种手段或途径,和新闻不属于同一范围,它们之间不存 在种属关系。因此,以“报道”作为“新闻”的属概念是有背逻 辑规范的。再者,说新闻是一种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极易引起 混乱。如“采集新闻”意思很清楚,如果改成“采集报道”就不 知所云了。
第二,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信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不 断运动变化的,运动着的物质必然会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内容与结果除了物质和能量外,其中还 包含了信息的产生。 第三,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运动过程。运动是 任何事物的根本属性。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信息的 获取,传递,变换与存贮过程。由此可见,只要有物质就有信息。 但这不是说信息就等于物质,或这是物质的。 信息的特征有: (1)客观性;(2)共享性;(3)转化性;(4)无限性;(5) 传 递性;(6)变量性;(7)存储性;(8)再生性;(9)压缩 性;(10)利用性。
传播说的代表人物是已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王中教授。他在 1978年的《辞海》中说:“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这 种说法是针对“报道说”而言的,此前认为,只有通过大众传播 媒介传播的事实才能是新闻。这里扩而广之,指除了大众传播媒 介传播的事实外,还包括其他途径比如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组 织传播的新闻。虽然这些传播方式较之大众传播范围较少,但仍 能传播新闻。这里仍把新闻事实与其来源混为一谭,是无法被人 理解的。最近几年在新闻界影响最广的“报道说”。我国宣传界 的前辈、前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在1945年的《解放日报》上发 表了一篇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其中有一句“新 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对我国新闻界的影响最大,目前新闻传播界和新闻学界仍持 这种说法。新闻是报道的观点目前受到信息论者极大挑战,认为 新闻并不等于报道,新闻和报道不是一回事。原因有以下几点:
新闻是否是精神产品?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现在存在差异。其中 新闻不是精神产品,而新闻作品才是精神产品。我们国家每年都 要评好新闻,优胜新闻,其实,这里的新闻是指新闻作品,而非 新闻信息本身,这种新闻作品介精神产品,是经过记者的头脑加、 思考的结果,融进了记者的智力创造与脑力劳动,在某种意义上 属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因而好的要受到表扬奖励。
新闻是一种信息,其本质是客观存在,而新闻作品是 传递新闻信息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手段。传播者 或者职业传播者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加进自己对新闻的 理解与好恶。
因而,新闻报道与新闻存在着本质不同。在我国20世纪50至60 年代,曾经发生过新闻是否有阶级性的争论。其实双方讲的不是 一回事,主张新闻有阶级性和可读性的人,指的是新闻作品而不 是新闻本身;反对者则指的是新闻,新闻是独立于人们头脑之外 的客观事实的信息,当然不存在阶级性和可读性的问题。陆定一 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 闻作品的定义,而不对新闻的定义,如果这样理解还是有一定道 理的。 对于这类混乱,时下在新闻学论著中经常出现。我们常常看到, 在谈论新闻的特性时,总是把真实性列在首位,其实真实性并非 新闻的特性,因为真实是新闻的前提,如果连真实都没有那信息 是假的,新闻就不存在,还奢谈什么新闻特性呢?
三、新闻和信息都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二者所具有的客观属 性有差异。信息是减少或消除人们对事物的不确定因素,是对客 观事物在运动或变动的表征和描述,因而信息的客观性具有本质 的意义。新闻必须经人们的发现与传播,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新闻报道是什么?新闻报道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 是新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经过编码后成为一定的符号化(文字、声音、综合) 的被信息载体(媒介)承载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被人们认识和 识别。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它和新闻的关系如同新闻和信息的关系一样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 关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本源,新闻报道是新闻的传播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传播方式。
真实性是什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 不应当与新闻的特性混淆。也有人把“通俗”、“时效” 作为新闻的特性也是同样道理。 信息只有通过人的传播才能成为新闻,人们会问:那种反 映事物自然状态的信息会原原本本地传播出来吗?那也不 会,自然信息无比丰富,传者只能通过选择和剪裁和加工, 传播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情况,传播者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加上 自己的思想认识成分,这就出现了新闻主观性的假象。要 知道,这种被加上去的万分,根本不是新闻。新闻的信源 是事实,如果承认被加上去的万分是新闻,那么新闻就有 了两个信息源:一个是事实,另一个是传播者的头脑,这 是明显的矛盾。
第二节 新 闻
新闻是信息的一种,但又不等于信息。对于新闻的定义,至 今尚无公认的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兴趣说, 反常说;(二)主观意志说;(三)手段说;(四)事实说; (五)传播说;(六)报道说。下面说说后三种。事实说的代 表人物是我国的宣传界前辈胡乔木同志。他说:“新闻是一种 新的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是,事实是新闻产生的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但两者并非一回事,事实在变化运动的过 程中会产生新闻,但事实与新闻是两码事。对事实变化运动的 现象或过程的表述才能构成新闻。
(新闻理论与实践之实践部分)
信息、新闻、 第一章 信息、新闻、新闻报道
第一节 信 息 第二节 新 闻 第三节 新闻与信息的关 系 第四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一节 信 息
我们知道,传播本质上是信息的流动,因此,信息就是构成传播 的基本材料。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然而,信 息又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须借助各种形态的符号和媒 介才能被人们认识和承载。信息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自 下而上环境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也不是意识,它是事物存在或表达的形式。或者称为事物在运动 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现象的表征和描述。这是一切物质的普遍的属 性。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源。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可以成为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