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作文冲刺题【冲刺题1】: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和蝶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冲刺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所谓“变”,就是和原来不同,改变,短时期的,特殊情形的;所谓“常”,就是一般,普通、不变的,经常的,持久的。
人生和社会时时都在变化,’但人生和社会又必有某种恒常和不变。
变有变的好处或坏处,常也有常的好处或坏处。
人最重要的一种觉悟就是对常与变的觉悟。
请以“常与变”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800字以上。
【冲刺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诗一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注]贼,杀害。
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
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副标题可自拟也可不拟)【思路提示】:这是一道供材料的命题作文。
写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吃透四句诗的内涵。
“甘瓜抱苦蒂”等诗句字面上不难读懂,而且提示语“……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已经对它们作了解释(“贪人还自贼”说的是贪图利益的人会伤害到自身,也属于“利与害相生相伴”)。
二、精选自己体会最深刻、积累素材最丰富、最利于展示个性的一句作为题目并构思成文。
三、如果不用原有的诗句作为标题,还是依照写话题作文的老习惯,把题目自定为“甘苦浅说”“甘与苦”“好与坏”“苦尽甘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利与害同在”等,就明明白白地违反了作文的要求,无疑是要扣分的。
如果画蛇添足,在规定的题目后又加上其他字词,如“甘瓜抱苦蒂,有你也有我”“甘瓜抱苦蒂的真谤”,同样不合要求。
四、可以自拟一个副标题,以揭示文章的对象或主旨。
例如“甘瓜抱苦蒂——人生际遇的苦与甘”“甘瓜抱苦蒂——成全你也成全我”“贪人还自贼——琵琶女自述”。
还可以在题目下自拟一则切题的题记。
比如“利旁有倚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美枣生荆棘——利刺与香花,是玫瑰冷傲于群花中的本钱”。
【冲刺题4】:阅读杜运燮的诗歌《光和影》,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朝阳的一面│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总在反射着阳光│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
【冲刺题5】:我们常常用“俗话说的好”来说服别人,但俗话又往往矛盾对立的两面。
例如下面三组俗话:(1)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3)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请从三组俗话中任选其中的一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章内容必须与该组的两句俗话都相关。
【冲刺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时报讯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举止不出格、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
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对此回应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
【思路点拨】:1、以行动兑现了在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着这一承诺。
”2、进入公共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其身份、职业、衣着等的限制。
当然,正如乞丐有权进入公共图书馆读书一样,对此无法接受的人也可以选择离开,因为那同样是他的权利。
这也正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你有决定自己行为的权利,但你也必须尊重别人的权利。
3、“城市应该给予底层人群更多的善意,应该能有听任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
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群的特殊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须。
”善待乞丐、拾荒者的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宽容、尊重他人的精神——这正是一座优秀的公共图书馆所应该承载的精神。
【冲刺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谷仓里发生火灾,仓鼠纷纷跳窜。
火灾过后,人们发现一个角落里有两只被烧死的老鼠,细看之下,发现了它们葬身火海的原因。
原来其中一只是瞎了双目的老鼠,它拼命逃向错误的方向,而另一只健康的老鼠拼命拖它逃向正确的方向,结果双双葬身火海。
人们纷纷在揣测两只老鼠的关系,母子?兄妹?夫妻?就在此时,一个孩子在旁边插问了一句:“难道它们之间就一定得有关系吗?”一时间,四周寂静。
【冲刺题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白云学院今年开学时,公开废除“贫困生”称谓,一律改叫“家庭困难生”。
校方称,这是为了更好关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
近年来,此类更名现象屡见报端。
如“残废”更换为“残疾”,“差生”更换为“后进生”,“失业”变为“下岗”。
请你针对此现象,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1、消除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仅仅是换个名词吗?2、用语言形式的变化来掩饰思想的僵化,典型的讳疾恶医,采用瞒与欺的手段,回避矛盾,粉饰太平3、语言形式的变化的确可以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更应该落实在切切实实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冲刺题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来发生了一些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
1.江苏泰州徐师傅驾车回家途中,路见一起车祸,伤者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呻吟,周围已有不少围观群众,见此情景,徐师傅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摄了事件现场、并请在场的几位群众作证,留下了他们的手机号码,随后即用自己的车,将伤者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2、人民网2011年1月15日报道,78岁老人跌倒,罗湖外语学校高三学生周天成、罗炜上前搀扶,在深圳引起轰动。
昨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两人各1万元。
3、南京晨报2009年2月23日报道,昨天上午,一名75岁的老汉在南京市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
”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面对这些事件,你有些什么看法?[思路点拨]:周天成和罗炜同学的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行为,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导向,其精神高尚、价值可贵、意义非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
老汉摔跤“摔”出了社会的道德危机。
这个危机是多重的,既有信任危机,也有社会爱心危机,其深层次的是我们的法制建设的危机。
值得追问的是,是什么导致这类事情的反复发生?“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是否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消失?社会需要建立怎么的机制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的法制如何才能做到“惩恶扬善”?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
但是一旦破坏了,重建的过程将是漫长的。
这就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了,它包括全社会成员长期的努力。
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包括原有道德体系的解构与新的道德体系的重建两方面。
而此时此刻,重新找回我们社会的传统美德,重构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没有精神支柱,我们这个社会即将崩溃,不是经济崩溃,而是道德崩溃。
在一个道德崩溃的社会中,规则是微不足道的,人们将失去安全感,人人自危。
一次平凡的搀扶,现在竟然能感动了一座城市,这不禁让我们唏嘘。
一次平凡的援手,获得一万元的奖金和“助人为乐阳光少年”的称号,让我们感觉到目前社会所表现出的道德焦虑。
自从“彭宇案”以来,对于曾经认为平常的搀扶,如今却让人视作雷区。
各种媒体关于老人因为摔倒无人搀扶导致死亡的报道也已屡见不鲜。
我们如果连起码的出自道德热心的扶助都不敢实施,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深圳的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目前现状表现出的道德焦虑,但比较我们前段时间出现的道德绝望,这种焦虑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
有问题,就要正视,有问题,就要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是解救道德困境的最好办法,因此,对深圳的这种“极端”做法,我觉得怎么褒奖都不算过分。
公众道德感麻木和冷漠本质上是人们一种特定的畸变状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怀疑、漠视道德行为等对道德的冷漠感情,以及拒绝、推卸道德义务等消极性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
价值观遭遇挑战,传统道德不断沉沦、道德底线逐渐退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宁坐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抑或是“恨我爸不是李刚”的自嘲,都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焦虑症的具体病症。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躲在背后充当看客或哄客,要是人人都将一己私利置放在社会公德之上,那所谓的和谐社会,现代文明,无异于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深圳两高中生救助跌倒老太能让我们清醒吗?面对倒地者不敢施救事件的屡次上演加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裂变和心理危机,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冷漠化、物质化和形式化现象,也是是非观底线下沉的表现。
深圳两高中生救助跌倒老太成为新闻点是社会的“污点”,更是社会的道德短板显现。
当然,从另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对两位高中生见义勇为的高调重奖,堪称首善之举。
对于匡扶濒危的普世价值,很有必要和意义。
奖励学生是给孩子们以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应给社会以正确的是非观。
【文章结构】:一、探究人们为什么不敢见义勇为了呢?(1)社会风气的滑坡,社会道德的沦丧(2)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3)个别案例附带来的恶劣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塑道德观,重新挽救社会风气。
二、如何认识见义智为这一做法?应当从两方面辨证地看待:(1)积极的一面:取得了双赢的局面,避免了许多麻烦,客观上对净化社会风气有一定帮助。
(2)本质的一面:还是道德沦丧、信任不再的无奈之举,“智”的后面是勇为者的重重顾虑、多方考量,如果当“智为”的条件不具备是,不是仍留下见义不为的悲惨、遗憾与无奈吗?三、应当大力提倡见义勇为,正面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见义勇为精神虽遭破坏,却从未消失社会应大力弘扬,民众应努力践行。
见义勇为的事例:1、北京大学生张华勇救落入粪池的农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