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大全1)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
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余秋雨《山居笔记》2)冰岛的魅力和恐怖,都在严冬。
--余秋雨《行者无疆》3)我们正在庆幸中华文明延绵千年而未曾断绝,但也应看到,正是这个优势带来了更沉重的过度积累。
好事在这里变成了坏事,荣耀在这里走向了负面。
因此新世纪中华文明的当务之急,是卸去重负,轻松面对自然,哪怕这些重负有历史的荣耀、文明的光泽。
--余秋雨4)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称赞的。
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
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
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西湖梦》--余秋雨《文化苦旅》5)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
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余秋雨《文化苦旅》6)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
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
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余秋雨《文化苦旅》7)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
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
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余秋雨《文化苦旅》8)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智商有过高的判断。
大愚若智,大智若愚。
世上真正的高人单纯的像个婴儿。
天道无欺,大成无伪,自古以来一切巨匠胜业都直白坦然。
人生不易又至易。
只要洗涤诈念,鄙弃谋术,填平阴沟,拆去暗道,明亮苍穹下的诚实岁月,才是一种无邪的享受。
--余秋雨《君子之道》9)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余秋雨《文化苦旅》10)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1)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余秋雨《废墟》2)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他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余秋雨《文化苦旅》3)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
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余秋雨《千年一叹》4)日常生活中的单个死亡、渐次毁灭各有具体原因,而庞贝则干净利落地洗掉了一切具体原因。
不管这个人是否心脏有病,那幢楼是否早有裂缝,也不管这家浴室主人与邻居有百年世仇,那两支竞技队的彼此积愤已千钧一发,全部一笔勾销,而且永远也不再留有痕迹,一起无病无缝无仇无愤地纳入死亡和毁灭的大网,不得逃遁。
因此,走在庞贝废墟间,每一步都牵连着最纯粹的死亡和毁灭,不再羼杂,不再分解,不可躲避,不存侥幸。
--余秋雨《行者无疆》5)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
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
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
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余秋雨《行者无疆》6)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
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余秋雨《千年一叹》7)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美才能永恒。
--余秋雨8)理解并没有那么重要。
何必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
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刻理解,那就不是新事。
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刻理解,那也不是高招。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
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
--余秋雨《君子之道》9)因尊严,万事万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寻。
没有尊严,世间便是一个烂泥塘。
--余秋雨《君子之道》10)每个人都有一行泪喝下的冰水酿成的热泪我把所有的委屈汇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余秋雨11)我们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没有演出,是因为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们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结物时没有在这里见到可认定为观众的大批“人形模壳”。
什么叫“人形模壳”呢?当时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们死亡前的挣扎形体,火山灰冷却凝固时也就成了这些形体的铸模硬壳。
人体很快腐烂了,但铸模硬壳还在,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一旦发现这种人形模壳,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浆缓缓注入,结果剥去模壳,人们就看到刘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连最细微的皮肤皱纹、血管脉络都显得清清楚楚。
--余秋雨《行者无疆》12)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驰了,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风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余秋雨《阳关雪》13)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余秋雨14)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余秋雨15)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余秋雨《千年一叹》16)水寒彻骨,浑身颤抖。
先砍去那些芦苇,那些世上最美的芦苇,那些离不开太湖、太湖也离不开它们的芦苇。
留在湖底的芦苇根利如刀戟,大多数人的脚被扎出血来。
浑浊的殷红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间,就像太湖在流血。
--余秋雨《文化苦旅》17)历史上的很多罪名,是不正常人对于正常人的宣判,而不正常人总会以超强度的道义亢奋,来掩饰自己的毛病。
--余秋雨《欧洲之旅》18)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著某种永恆。
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文化苦旅》19)时间的力量只能靠著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著一张照片轻鬆地去看。
一轻鬆,全都变味。
--余秋雨《文化苦旅》20)囚禁在象牙塔里文艺精英除了自己之外别无可谈,谈完了自己就互为观众。
全部无聊、麻烦、伤害,就产生于这种小空间里的“互为观众”。
--余秋雨《行者无疆》1)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于能与它近乎。
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
--余秋雨《文化苦旅》2)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褪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
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
--余秋雨《行者无疆》3)当历史不再走伤痛,记忆不再承受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余秋雨《行者无疆》4)哲理产生在两种相反力量的周旋之中。
--余秋雨《文化苦旅》5)修善,总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损坏。
--余秋雨《文化苦旅》6)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
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
--余秋雨《文化苦旅》7)文化最容易琐碎又最不应该琐碎,最习惯于讲究又最应该警惕讲究。
--余秋雨《行者无疆》8)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余秋雨《吾家小史》9)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余秋雨《千年一叹》10)一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余秋雨《中国文脉》11)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1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山居笔记》13)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文化苦旅》14)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
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余秋雨《借我一生》15)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余秋雨16)拿起自己十岁时候的照片,不是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
而是长久地逼视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经拥有过那么强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诉你,你曾经那么纯净,那么轻松,今天让你苦恼不堪的一切本不属于你。
--余秋雨《收藏秋天》17)看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我发觉自己也被裹卷进去了。
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种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这样的观看是一种晕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
因此,我不能不在闭馆之后的黄昏,在人群全都离去的山脚下独自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记忆、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