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演变学资料

河流演变学资料


二、初值边界条件
㈠初值条件
➢对于分时段恒定流非耦合求解:水流因子无初值条件;泥沙因子的 初始条件就是初始时刻的河道地形、河床组成。
㈡边界条件
➢⑴地形边界:初始时刻的河床地形;
➢⑵上游边界:各计算时刻的来流量Q=fQ(t)、来沙量G1=fG(t) ; ➢⑶下游边界:各计算时刻相应于来流量的水位zm=fz(t) ; ➢⑷内部边界:在计算河道进、出口之间出现的汊道、河口、水工建
请注意泥沙的饱和问题!
ye
第四步:泥沙因子及河床变形计算
➢⑶确定冲淤面积在横断面的分布,并获得新的河床地形;
➢⑷计算下一时段各断面的来沙和床沙的粒经组成。
ye
第五步:下一时段的水沙因子计算 12
i i+1
m-1 m
➢在新的河床地形、河床泥沙组成、来水来沙量、下游水位等条件下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总计算时间结束。
6.2 弯道水流引起的河床变形
分类
单向变形:相当长时期内河床单一地向某一方 向发展
复归变形:河床周期往复发展,一定时间冲刷, 另外一定时间淤积
学号141302010011 贾东远
• 河床变形的基本原理
河床演变的具体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根本原因总是可 以归结为输沙的不平衡。
纵向输沙不平衡引起河床纵向变形; 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河床横向变形。 局部输沙不平衡引起河床局部变形。
2
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 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之后,横向约束不复 存在,水流开始向平面扩散,坡降小流速 低,泥沙大量停积。
• 平原河流一般都处于堆积抬高状态,在河 谷形成深厚冲积层,在河口形成广阔的三 角洲。
平原河流的主要特征:
(1)平原地区坡度小,土壤疏松,降雨汇流时间长。
(2)平原河流集水面积大,流域降雨分布不均,洪水猛涨 猛落,洪水持续时间长。
(3)平原河流的流态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跌水、急漩等 险恶流态。
(4)平原河流中悬移质以沙、粉沙、粘土为主。悬沙中床 沙质与床面泥沙不断交换且多呈饱和状态。较细颗粒的冲泻 质所占比重大;推移质多为中、细沙,以沙波形式运动。河 流输沙以悬移质为主。
(5)演变表现为往复性冲淤以及平面上的摆动。
弯曲河道的河床演变:
• 研究假定底坡S的减小只是由河道弯曲引起的(而非冲淤 作用和河道弯曲共同起作用)。
• 法向和径向河岸移动速度
基本概念
㈠何为河床变形计算?
➢是采用数学模型对河床在自然条件下或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变 化进行定量预测或计算的方法。
㈡何为水沙数学模型?
➢是依据描述水沙运动的数学物理方程和具体初值边界条件,采用数 学上的解析解法或数值解法,求解出水沙因子时空变化的计算模式 或方法,是河床变形计算的具体手段。
ye
第三步:水流因子计算 12
i i+1
m-1 m
➢从m# →1#断面逐段计算出各个断面的z、U、h、A、B、R、x等;
z1
z2
2g
U
2 2
U12
n2 2
U12 R14 / 3
U
2 2
R24 / 3
x
2g
U
Hale Waihona Puke 2 2U12,
Q AU
zi
zi1
Q2
2g
1 Ai21
1 Ai2
n2Q2 2
1 A R 2 4 / 3
㈢水沙数学模型的分类
➢一维:仅获取沿程断面水沙因子的平均值; ➢二维:可获得沿程断面水沙因子垂线平均值的横向分布(分平面、立面); ➢三维:可获得沿程断面水沙因子的横向和垂向分布。
0
6.1 一维河床变形计算
㈠水流方程
水流连续方程: Q A 0 x t
水流运动方程: z U 2 U 2 1 U
• 不平整床面运动方程:
• 河床变形最新研究进展:

定床河道B(θ=110°)变形后的河床地形
(Tb=400min),表明θ0较大时, 冲刷-淤积区域出现在期望位置。
6.3 弯段的迁移和扩展
• 本节讨论河岸的变化,即河岸的迁移(Migration)和扩展 (Expansion)。
• 大型天然河流,河岸的变化主要归因于水流的对流作用及 河槽的稳定演变趋势。
x C 2 R 2g x g t
㈡泥沙泥方沙程连续方程: G B Z0 0
x
t
泥沙连续方程(河床变形方程):
s
B
z0 t
Gs x
0
挟沙力计算公式: Gs* Gs* (U , h,, D, p,....)
粒经级配公式: p p(Gs ,Gs* , p, A,....)
xe
㈢方程应用前提
➢⑴渐变流:天然河道难以满足,但分段后中、下游河段基本满足, 山区河道分段后也难以满足;
筑物等边界条件(图7-3)。
12
i i+1
m-1 m

三、求解过程
第一步:收集初值和边界资料
➢上游来流量过程、上游来沙量过程、下游水位过程、河床初始地形、 河床泥沙组成以及内部边界条件。
第二步:资料的整理
➢来流量过程、来沙量过程、水位过程分段; ➢河床分段及断面地形的读取。
12
i i+1
m-1 m
1、弯道的水流特征: 曲线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面产生横比降,
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 2、水流动力轴线:
主流线在弯道内多靠近凹岸。 主流线“低水傍岸”“高水居中” 顶冲点“低水上提”“高水下挫”
弯曲河段的演变
1)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 2)河湾发展和河线蠕动 3)裁弯取直与河湾消长 4)撇弯切滩

四、计算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㈠计算年的选取
➢⑴直接选用实测的水文年序列。符合实际,但计算烦琐。 ➢⑵选用若干典型年组合为一个周期。丰中枯水、沙组合,造床作用符合实际. ➢⑶选用水沙量与多年平均相当的典型年作为计算年。 ➢⑷选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较短连续序列年,再选一个或多个特征年
➢⑵非耦合:假定在同一时段内水流与泥沙相互不影响,水流方程中 无泥沙因子,实际上水流与河床随时在相互影响,只是在短时段内 影响不大而已。
水流连续方程: Q A 0 x t
水流运动方程: z U 2 U 2 1 U
x C 2 R 2g x g t
泥沙连续方程: G B Z0 0
x
t
xe
i1 i1
1 Ai2 Ri4 / 3
x
Q2 1 1
2g Ai21 Ai2
该方程属于隐函数!
ye
第四步:泥沙因子及河床变形计算 12
i i+1
m-1 m
➢⑴依据计算出的水流因子以及来沙、床沙粒经组成,选用适当的输 沙率公式,从1# →m#断面逐个计算出各个断面的挟沙力G;
➢⑵从1# →m#断面逐段计算出各个断面的冲淤面积DAb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