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旅游资源,以地中海一带为例

西方旅游资源,以地中海一带为例

西方旅游地理介绍以地中海一带为例一、法国的普罗旺斯蔚蓝海岸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片美丽而优雅的土地,每个季节都有温馨的生活。

马赛、嘎纳、安蒂贝、尼斯、圣·让卡普费拉、滨海自由城,无不是充满魔力与魅力的城市,声名远播世界。

在这块对比鲜明的土地上,山脉与大海相亲,区域性传统与国际性文化交融,古老村庄与豪华星级饭店共存……蔚蓝海岸区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博物馆、狂欢节、集市、古城、罗马帝国时代入侵遗留的史迹,都弥漫着法国特有的醉人的葡萄酒香……而这里就是人们心里最最明亮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内陆的丘陵地区,中间有大河“Rhone”流过,很多历史城镇,自古就以靓丽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令世人惊艳。

整个普罗旺斯地区因极富变化而拥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天气阴晴不定,暖风和煦,冷风狂野;地势跌宕起伏,平原广阔,峰岭险峻;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和活泼的都会……全都在这片南法国的大地上演绎万种风情。

最先想到写普罗旺斯,是因为知道了她温暖的冬天,而详细了解才知道不仅那里的蔚蓝海岸区一年四季都有美景,而且在那个色彩缤纷的地方,更多的是它的骑士爱情,在这个爱情变得像速食面一样的简单快速的时代,有缘携手婚姻的情侣,去普罗旺斯进行自己的蜜月之旅,追随一下典雅的骑士爱情,也许爱情从此就真的地老天荒了。

普罗旺斯是欧洲的“骑士之城:得名于影片《屋顶上的轻骑兵》。

意大利骑士安杰罗为革命事业逃到了这里。

知遇之恩使绅士与淑女宝琳娜的邂逅成就为一段乱世情缘……当宝琳娜与安杰罗再次相遇,在普罗斯旺广阔的土地上驰骋的时候,一切变得心旷神怡。

普罗旺斯的浪漫簇拥着鲜花和色彩,最著名的莫过于画家梵高住在蔚蓝海岸区的普罗旺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是梵高一生中创作最丰富、最奔放的阶段:ARLES艳丽的向日葵,ST·REMY的橄榄树,成为梵高画作的“标志”。

在ARLES市区,人们可以循着路标找到梵高当年创作的地方,就连圣雷米精神病院也保留了梵高当年居住的房间。

听说,普罗旺斯的天空蓝的通透明澈,空气像新鲜的冰镇柠檬水沁入肺里,漫山遍野的薰衣草更是让人狂喜不已。

自行车上、牛头上、少女的裙边插满深紫浅蓝的花束,整个山谷弥漫着熟透了的浓浓草香。

初夏时节它是熏衣草的王国。

传说,一位少女在采花途中偶遇一位受伤的俊俏青年,一见倾心的少女将其留家疗伤。

痊愈之日,深爱的两人已无法分离。

由于家人的反对,女孩准备私奔到开满玫瑰花的爱人的故乡。

临行,为检验对方的真心,女孩依村中老奶奶的方法,将大把的熏衣草抛向男青年,突然间紫色轻烟升起,男青年随之不见,只留下“其实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

不久,少女也随着轻烟消失。

普罗旺斯就是一首爱的诗歌,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此而不动容。

如果说旅行是为了摆脱生活所有的桎梏,普罗旺斯会让你忘掉一切。

在彼得.梅尔笔下,普罗旺斯不仅是地域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经年持久地在拥挤、繁忙、喧嚣、竞争、压力中生活的都市人,获得许多物质的享受,却不经意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宁静的生活。

有钱、有地位,头顶却少了明媚清澈的阳光,内心更少了一份随心所欲的潇洒。

即使是“有钱有闲”去旅游,恐怕也是来去匆匆,无法放纵。

彼得.梅尔教会大家在普罗旺斯幸福地逃避。

普罗旺斯有着整片的紫色熏衣草和满地的郁金香,并且世界上郁金香产量最大的地方不是荷兰而是这个小镇。

熏衣草盛开在7月,每到那个时候,整个普罗旺斯都是紫色的样子,而当到了郁金香开花的季节,整个普罗旺斯城又变成了金黄色!提到普罗旺斯,提到了普罗旺斯的花朵,最夺目的,当然是那里盛开于七月的熏衣草,熏衣草彷佛是一篇专为罗普旺斯而谱的赞美诗篇,细细诉说着普罗旺斯地区无穷无尽的美丽色彩与芳香。

从以往原始散布在满山遍野的野生熏衣草,到现在经过细心照料,精心培育的熏衣草花田,熏衣草始终都和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儿,无论是田野或山丘都孕育着一整片迷人的熏衣草,并且与来到这儿的每个人分享着一切美丽与芬芳,分享这充满着浪漫与迷情的一片紫色花海,从春天到秋天,罗普旺斯随时邀请您踏上这超过一世纪之久的的熏衣草之路。

准备点燃您冒险的火花及快乐的心情。

虽然普罗旺斯只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但是却几乎融会了所有的法国美食,在普罗旺斯吃就足以吃到所有法国料理了!而且在普罗旺斯,连在市面上价格不菲的橄榄油,在这儿也仅是平常美味之一。

在普罗旺斯北部的拉德贺地区(La Drome),开车沿国道七号往北走,辽阔的田野间,橄榄树随风翻动银色叶背,闪烁着温柔的银色光芒,结实累累的黑色橄榄,挑逗着游客的味蕾,摘一颗送进嘴里,滋味却是酸涩的,才知道橄榄不能这么吃。

有人说:也许意大利的橄榄油是最出色的,但是普罗旺斯的橄榄油却是最“质量”的,从浅浅的翡翠色到几近透明的金黄色,不同种类有不一样的风味这个对巴黎人来说的所谓的乡下地方,文化水平比不上首都,就连当地人讲话都带着无法忍受的地方口音的普通小镇,因为它地中海沿岸宜人的气候,加上作家、画家、摄影家的推波助澜,仍是法国极热门的度假胜地;在这其中,好吃的食物绝对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二、爱琴海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

它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千米,东西宽300千米,面积21.4万平方千米,比波斯湾还要小些。

爱琴海的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相邻岛屿之间的距离很短,站在一个岛上,可以把对面的海岛看得清清楚楚。

它所拥有的岛屿数量之多,全世界没有哪个海能比得上的。

所以爱琴海又有"多岛海"之称。

爱琴海的岛屿大部分属于西岸的希腊,小部分属于东岸的土耳其。

海中最大的一个岛名叫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面积8 000多平方千米,东西狭长,是爱琴海南部的屏障。

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

约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

约在公元前2600-公元前1125年的米诺斯王朝时代,岛上文化空前繁荣,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制造出许多精美的工艺品。

20世纪初,在岛北滨海平原上的伊拉克利翁发掘出一座当时建筑的王宫。

这座王宫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国王宫殿、王后寝宫分布在庭院四周。

各建筑物之间用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相连,千门百户,真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迷宫一般。

正因为当时爱琴一带是商业活动的中心,人们习惯地把爱琴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什",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欧列伯"。

"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

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就是由此转化而来。

三、希腊的迈锡尼墓穴遗址在忒拜和迈锡尼都发现了线形文字 b泥版文书以皮洛斯出土最多。

这些泥版文书大多出于公元前13世纪。

每块上的文字,少的三、四个,多则达百余,以简短者居多。

线形文字b由三种符号组成,即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计数符号。

文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财产目录,涉及劳动者的人数,牲畜和农产品的数量,土地的数量,祭品的多寡,武器数量等。

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说明当时已存在奴隶占有制国家,自由民有贫富之别。

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地出土的精美手工艺品、青铜武器、金器和陶器的风格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强烈影响,尤以迈锡尼文明早期的器物最为明显。

但是,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物品形制和纹饰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壁画中战争题材占有重要位置。

公元前140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内,迈锡尼文明各中心与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地方有频繁的商业联系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以及其他传说,以迈锡尼国王为首的希腊诸邦军队曾与位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进行长达十年的战争。

谢利曼开始的在特洛伊旧址进行的多年发掘说明,这里长期是一个文明中心。

今多数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可能发生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或前12世纪上半叶。

公元前12世纪起,迈锡尼文明渐趋衰落,宫殿、文字、国家相继消失,以致有关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时期的许多国家的历史长期仅存于传说之中。

至于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原因,或曰由于内乱,或曰由于多利亚人入侵,或曰二者兼有。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对后来希腊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雅典雅典城所在的阿提卡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青铜时代遗址多有发现。

在雅典卫城境内发现了迈锡尼文明时代(约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至前12世纪)的宫殿遗址。

史学传统认为,雅典原是伊奥尼亚人居住的地方,当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时候,这里迁入了大批来自其他迈锡尼文明中心的移民。

在迈锡尼文明时代产生的雅典国家是否随着整个迈锡尼文明的衰落一度消失,传说中的提修斯把阿提卡境内诸小邦联合成统一的雅典国家的活动何时发生,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

现有的片断文字材料表明,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阿提卡全境已经形成以雅典城为中心的统一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四、巴黎凯旋门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

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

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

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五、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

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

建于1887—1889年。

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

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

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

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

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

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

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六、卢浮宫 (Palais du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

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

占地约45公顷。

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