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ppt12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ppt12


(1) 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 )的伤感。 (2)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昔-今)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古伤今
拓展
• (1) 昔盛今衰 • (2) A 今昔对照。东晋时曾经繁华盖世的 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 草没径了 ;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作 者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感伤。 B 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深沉的昔盛今衰的 感伤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丛生 的野草、西下的夕阳等凄清的景物中。这样 更深沉含蓄。
写景
赤壁景象: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乱 山崖陡峭不平 穿 山岩高耸入云 惊
水势汹涌澎湃
哪些字写得生动、 拍 传神?

写景
人教版
黄版
———————
惊涛拍岸
惊涛裂岸
怀古
观眼前之景: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三国周郎 抒一己之怀: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欢迎指导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样描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 其乐”。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拓展 (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 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 全诗加以赏析。
抒怀:
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初到黄州(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拓展阅读
诗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苏轼的旷达情怀?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 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怀古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失意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周瑜 苏轼 34 47 年龄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生活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外貌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职位 际遇 基调 功成名就 奋发得意 功业未就 失意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抒怀:
观眼前之景:
知识 总结
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
拓展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 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 ②朱雀桥:又 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 故名。东晋太宁二年 (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 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 王谢: 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
研读下阕,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周瑜的?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 要选择周瑜?
下阕: 1. 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_______
怀古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从容儒雅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高考 链接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 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 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 大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 孤独和寂寞, 也表达了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苏轼一生 的坎坷遭遇
•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 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 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 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三国周郎 抒一己之怀: 人生如梦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抒怀:
• .1、最后五句抒发了怎样的人生
感概?
• •
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
2、探究: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 对周瑜的追慕表现的是一种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 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 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 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你是如何看待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 “……学士(苏东坡)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
观眼前之景: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抒一己之怀:
观眼前之景:
研读上阕,思考: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 2. “惊涛拍岸”与“惊涛裂岸”,你觉得 哪个好,为什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 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 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 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拓展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 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 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