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概况-贵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建设项目概况-贵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四年二月一、建设项目概况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影响范围为贵州省西北地区,涉及毕节市和遵义市,其中毕节市涉及七星关区、纳雍县、赫章县、大方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遵义市涉及遵义县、红花岗区、仁怀市。

工程拟建坝址位于乌江流域六冲河中游的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界河段上,潘家岩脚大沟下游,坝址距离毕节市城区约50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31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8.83亿m3,多年平均流量59.7m3/s。

本工程以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工程建成后为毕节-大方新城区及遵义中心城区2个城区,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仁怀市等5个县(市)及2市的69个乡镇、365个农村聚居点供水;灌溉供水涉及2市51个乡镇,灌溉面积90.42万亩(新增85.74万亩,补水4.68万亩)。

本工程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提水工程组成。

夹岩水库正常蓄水位1323m,死水位1305m,总库容13.25亿m3,调节库容4.519亿m3,为年调节水库;总供水量(毛)4.581亿m3/a,灌溉毛灌溉供水量为2.35亿m3/a;坝后电站装机容量90MW。

输水工程由总干渠、北干渠附廓水库前段、北干渠附廓水库后段、南干渠、金遵干渠、黔西分干渠、金沙分干渠等7条干渠及26条支渠、田间建筑物组成。

毕大提水工程输水线路由隧洞及管道组成。

工程土石方开挖1299.8万m3,石方洞挖541.6万m3。

水源工程、灌区工程、提水工程施工工期分别为59个月、66个月和54个月,施工高峰期人数共8008人。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地表水环境工程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长江的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涉及到的河流水系为乌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六冲河、野纪河、偏岩河、湘江及乌江干流六冲河汇入口至下游湘江汇入口等,另外还有小部分受水区涉及长江的一级支流赤水河。

其中水源工程夹岩水库坝址位于毕节市纳雍县和七星关区界河六冲河中游河段,影响评价范围涉及六冲河干支流及乌江干流六冲河汇入口至下游湘江汇入口段等;灌区及受水区退水除涉及六冲河的干支流外,还涉及到野纪河、偏岩河、湘江及赤水河。

工程影响区涉及到32个一级水功能区、19个二级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Ⅱ~Ⅳ类。

夹岩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内排污企业属于七星关区、纳雍县、赫章县3个县(区),共有工业污染源55家,其中七星关区7家,纳雍县4家,赫章县44家。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295022t/a。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六冲河干流水质总体水质类别为Ⅲ~Ⅳ类,个别指标超出了水质目标类别,超标情况较为突出的是粪大肠菌群,坝址上游的马桑坪断面粪大肠菌群、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为Ⅳ类,BOD、溶解氧、5氨氮等指标为Ⅲ类,其余指标均为Ⅰ~Ⅱ类。

六冲河监测支流现状水质较好,均能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其中白浦河两个断面除粪大肠菌群指标为Ⅲ类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Ⅱ类。

野纪河、偏岩河现状水质良好,各监测断面均能满足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其中野纪河水质现状为Ⅱ~Ⅲ类,除了粪大肠菌群外,其余指标均为Ⅰ~Ⅱ类;偏岩河水质现状为Ⅱ类。

附廓水库、文家桥水库、红星水库及洪家渡水库水质现状均可达标,附廓水库可达Ⅱ类水质标准,红星水库及文家桥水库可达Ⅲ类水质标准,洪家渡水库、附廓水库与文家桥水库在此次监测期间处于贫营养状态,红星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本次监测的8处底泥样本中,除库区马场处超三级7.69倍外,其余指标现状较好。

(2)地下水环境评价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和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夹条带状砂岩、泥岩、页岩等碎屑岩,其中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70%以上,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岩溶发育,地下水非均一性强且埋藏深度较大,缺水较为严重,特别是黔西以西的赫章、毕节、大方一带,为贵州省地势最高地区,是贵州省缺水严重、石漠化区占较大比重的区域。

项目区域地下水类型多样,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多样,岩溶发育,存在多条地下暗河管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水径流条件好,矿化度低,不具备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条件,但在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地带存在土壤次生沼泽化现象。

项目区域地下水水质除个别水样受农田化肥污染,亚硝酸盐超标外,其余水样无水质污染,为Ⅱ、Ⅲ类水质。

评价区域共调查地表岩溶泉和井泉水187个,目前开发利用的岩溶泉、井泉32个,占17.1%,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3)环境空气工程区及周边属乡村环境,无规模以上环境空气污染企业分布,主要污染源为道路扬尘。

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水源工程区域及主要管线经过区域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本次7个监测点SO2、NO2、PM10三个指标连续7天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均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能满足功能区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

(4)声环境本项目工程区多位于山区或农村地区,噪声源主要是自然环境背景噪声和居民的生活噪声。

为了了解工程影响区域的声环境背景情况,本次对水源工程、提水工程、输水工程干渠等所影响区域进行布点监测,从监测结果看,11个声环境功能区划1类区的点位以及2个声环境功能区划2类区的点位声环境质量昼夜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

(5)土壤环境根据评价结果,本次监测的7个地段土壤样本,砷、锌、铅三个指标除金沙县禹谟镇灌渠经过地段为二级外均能达一级标准;镉指标除库区草地淹没地块为三级外,其他地段均能达一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达一级的地段有黔西县大湾子沟灌渠经过地段、遵义枫香镇灌渠经过地段2处,达二级的地段有金沙县禹谟镇灌渠经过地段、库区耕地淹没范围、双坑泵站灌渠经过地段3处,达三级的地段有库区林地淹没范围和库区草地淹没范围2处。

超一级项目主要是汞、铜、锌、铅、铬、砷,超二级项目主要是铜、镉。

(6)陆生生态评价区域广泛分布着各类碳酸盐类岩石,喀斯特发育典型。

评价区域的植被反映出喀斯特植被与酸性土植被两大系列植被类型并重的特征,工程区域(如水库坝区、淹没区等)现有植被受人为干扰十分严重,次生性非常明显,现状植被以灌丛及灌草丛为主,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植被及有次生性质的灌丛和灌草丛。

据调查统计,项目评价区域共有维管束植物157科497属915种(包括变种及部分栽培种),以被子植物最多,其物种总数占贵州省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3.54%,种类组成相对较为丰富。

赫章森林公园有国家Ⅰ级保护珍稀野生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光叶珙桐,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樟、光叶榉;在金沙县冷水河森林公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光叶榉、榉树、厚朴、香果树分布。

在水库淹没区淹没线以下有1株银杏、2株麻栎共3株古树。

评价区域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39种,隶属4纲28目69科,其中两栖纲22种,爬行纲24种,鸟纲142种,哺乳纲51种,以鸟纲占优势,占总数的59.41%。

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基本属于东洋界,以华中区成分为主。

分布于评价范围内陆生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1种,有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3种,2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程对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金雕、白鹳及云豹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评价区内的其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在施工区(即不在大坝区、渠系工程等工作区域内),有些动物虽然分布海拔较低,但不在水库淹没区域。

(7)水生生态六冲河调查水域实际可能分布鱼类有32种,隶属4目9科28属,调查水域的36种鱼类中,长薄鳅、鲈鲤、昆明裂腹鱼被列为易危物种,长薄鳅、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四川爬岩鳅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没有发现由海洋向江河洄游的鱼类,也未发现有降河洄游的鱼类。

六冲河鱼类大多数产粘性卵,由于具有较好的天然生境条件,伏流暗河、滩潭交替较多,一些原分布于中下游的流水性种类,也退缩至该江段产卵繁殖。

在干流河段七星关至总溪河段、纳雍县寨乐乡达娜至九洞天段(包括九洞天暗河内)、瓜仲河水文站到武佐河口及武佐河、后河、毕底河等的岩石和砾石缝隙、洞穴、湾、沱有鱼类产卵繁殖现象。

根据《贵州乌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水生生态专题研究报告》,乌江梯级水电站影响区内共记录有鱼类133种。

其中,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6 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种类3 种(长薄鳅、鯮及岩原鲤)。

外来物种4 种。

在乌江中游江段广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鱼类产卵场,如泥鳅、鲤、鲫等静水草上产卵型,花鱼骨、四川裂腹鱼、墨头鱼、岩原鲤、长吻鮠、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大鳍鳠等流水卵石滩产粘性卵型,鳡、鳙、草鱼、鲢、圆口铜鱼等流水产漂流性卵型,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等筑巢产卵型以及乌鳢等产浮性卵的鱼类。

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主要分布于乌江渡以下江段,经2007年调查发现,春夏季节分布有珠藏产卵场、淇滩产卵场、龚滩产卵场、龙门峡产卵场、鹿角产卵场、彭水亭子坝产卵场等,秋季分布有龚滩产卵场、彭水产卵场、高谷产卵场、江口产卵场等。

库区江段主要是产粘沉性卵和少量产浮性卵的鱼类。

(8)社会环境本次工程规划区域涉及七星关区7个县(区),遵义市4个县(区)。

2011年末工程规划范围总面积2.78万km²,总人口785.62万人,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民族。

毕节市是国务院于1988 年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北部,是中国西部的重镇之一,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黔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及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国绿色产业基地。

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总量较丰,由于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控制性水利工程少,再加上局部区域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以及水环境污染等原因,遇到连续干旱,溪沟断流,水井干涸,塘库枯竭,因此干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更显突出,受水区缺乏骨干调蓄工程,蓄水工程中仅有6座中型水库,而且有2座水库为火电厂专用水源,急需建设区域性骨干水资源调配工程。

(9)环境敏感区六冲河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六冲河赫章县段,东至麻布河夹岩水库尾水,西至老鹰山,南至猪爬岩,北至笔架山大坪子,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04°45′29″—104°51′58″,北纬27°09′10″—27°13′04″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