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课 回忆我的母亲

第六课 回忆我的母亲


创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 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 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 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 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 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 亲”。
第一部分(第1段) 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3段)
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14-17段)
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的 怀念和决心。
人物分析
细读课文1-13段,理解母亲形象,体会课文 选材典型的特点。
阅读第1段,思考:作者在开头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开头与全文的关系是什么? 默读第2-13段,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 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形式)
预习检查 佃农( diàn ) 祖籍( jí 慰勉( wâi )
妯娌( zhïu li ) 迁徙( xǐ )
勉强( qiǎng ) miǎn )
溺死(


衙门( yá

私塾( sī shú )
调料( tiáo )
不辍劳作( chuî
) 东挪西借( nuï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划分段落层次。
问题思考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美德?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 一个整体的? 课文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按照时间顺 序安排记叙内容。
情感探究
细读课文第14-17段,体会作者对母 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阅读第14、15两段,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从哪 几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课文第16段表达了几层意思? 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 是高度评价母亲,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语言特色
1、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
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语言特色 2、课文语言平实Fra bibliotek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请你细细品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后思考探究四)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 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 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走进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
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
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 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 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 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 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