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
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
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
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
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
影响。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
统各序网络的建立。
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
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
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
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四、学识分配的建议
总学时为64,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五、实验内容
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六、选用教材的建议
选用教材:《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温增银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教材:
1.《电力系统分析》,韩桢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于永源杨绮雯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3.《电力系统分析》(英文版·第二版)亚瑟R.伯尔根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