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疫情之下纺织行业国内外市场现状与趋势展望

疫情之下纺织行业国内外市场现状与趋势展望

疫情之下纺织行业国内外市场现状与趋势展望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冲击了全球经济。

世界银行6 月8 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新冠肺炎疫情或将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预计全球经济在2020年将萎缩5.2%。

在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受限、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攀升等因素都造成了市场需求严重下降,而同时具备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双重属性的纺织品服装也遭遇了严峻的市场下滑挑战。

疫情之下,保持“新社交距离”、“宅经济”迅速发展等,也将继续影响国内外纺织品服装市场的消费空间、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

一、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市场变化众所周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品服装除了具备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属性外,其时尚性、功能性、生态安全性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弹性需求属性也逐渐突出。

其在消费品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双重属性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在纺织品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属性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其为适应人们的品质消费需求的市场空间也不断得到提升,这些都为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从国内人均纤维表观消费量来看,从2006年开始,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就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当前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笔者测算,2019年,我国国内人均纤维表观消费量达23 kg/人,远高于同期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14.9 kg/人),比2000年增长206.6%(图1)。

可见,我国纺织品服装消费规模近年来始终居于“上升”通道。

图1 中国与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对比数据来源: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The Fiber Year 2020。

但2020年,受到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服装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市场需求面临滑坡困境,而且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也有较大调整。

1.疫情打破上升通道,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理论上,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即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收入降低消费也相应减少。

据相关数据测算,2016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同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8.0%(图2)。

但2020年以来,疫情蔓延叠加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国内经济及就业形势受到较大冲击,我国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能力下降,打破了多年来国内消费持续攀升的通道。

据统计,2020年1 —6 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6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655元,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069元,实际下降1.0%。

图2 2016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内居民收入实际水平以及收入预期水平的双重下滑,带来了消费支出的快速下滑。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国内多数群体收入下滑,低收入群体工作收入脆弱性明显增强,其对消费选择的谨慎性更为突出。

据统计,2020年1 —6 月,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 71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 485元,实际下降1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 209元,实际下降6.0%。

国内居民消费支出降幅明显高于收入降幅。

2.消费支出结构调整,服装消费规模萎缩受国内居民消费支出明显下降、实际消费需求动力减弱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也呈现出明显改变。

对不同品类商品的消费支出进行对比,发现基础性生存性消费品(如食品类、居住类)在消费支出结构中的比例明显提升,而具备可选消费品属性的商品(如衣着类、教育文化娱乐类)的需求下滑则非常明显。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约为31.9%,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占比约25.4%,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而同期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占比约6.3%,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图3、图4)。

图3 2020年上半年国内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19年上半年国内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国内居民对衣着类消费支出削减的影响下,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规模大幅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 —6 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5 120亿元,同比下降19.6%,分别低于同期粮油食品、日用品零售增速32.5个百分点和24.8个百分点。

3.消费习惯加速改变,线上转型快速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催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国内居民消费习惯、结构的改变也加速推进了相应产业链、生产服务方式的积极调整。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消费替代线下消费趋势明显,近6 成受访消费者线上消费超线下消费,70.6%的消费者线上消费比例较上年有所提升。

受消费习惯加速调整的影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呈爆发式增长,非接触式经济异军突起,直播、社交电商等新渠道快速发展,线上消费纷纷逆势上扬。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 —6 月,网上零售额51 501亿元,同比增长7.3%。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 481亿元,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5.2%。

以2020年“618购物节”为例,京东、天猫累计下单金额分别为2 692亿、6 982亿元,均创新纪录,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位列全网零售额第一。

而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深度在线成为常态,更是加速推进了企业使用线上营销和社群营销的方式连接消费者。

以我国重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石狮为例,在疫情初期,瞄准线上直播销售,促成多家本地服装企业与直播机构签订意向采购金额1.5亿元,直播销售1.19亿元,之后组织网上直播交易,通过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共同打造直播云会,累计关注浏览量超过8.5亿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石狮服装企业通过直播“带货”或引流销售的经营额超过20亿元。

二、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的变化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每年为全球提供3 000多万吨优质纤维制品,自1994年起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进口市场的份额稳居第一。

随着越南、孟加拉国等新兴纺织产业国家和印度等传统纺织产业国家制造成本优势显现,国际采购商订单向中国周边地区转移,我国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快国际产能布局,2015年后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份额逐渐下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向全球出口纺织品1 185.3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7.9%,出口服装1 578.5亿美元,占世界服装出口总额的31.9%,共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 763.8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4.3%(图5)。

图5 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规模及占世界比重数据来源:WTO。

1.全球防疫物资急缺,各国口罩需求大增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态势,医疗防护物资需求激增。

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重要供应者,我国纺织行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在保障我国及国际市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供给的同时,也在稳定全球纺织产业供应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发生之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口罩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最大日产能超过2 000万只。

疫情发生后,我国纺织企业采取扩产转产措施,2 月底口罩日产能已经增长至1.2亿只。

欧盟、美国、日本对我国口罩等防疫物资进口依赖度明显提升。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20年1 —4 月,欧盟27国从我国进口口罩47.6亿欧元,同比增长11.8倍;据美国海关、日本财务省统计,2020年1 —5 月,美国、日本分别从我国进口口罩55.9亿美元、2 678.4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4.7、1.6倍。

同时,我国占美国、日本口罩进口市场的份额分别为89.2%和93.9%,充分满足相关重点出口市场的防疫物资需求。

另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 —6 月,我国累计出口口罩305.7亿美元,占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3.4%,成为支撑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点产品。

2.美欧市场需求急降,服装零售大幅萎缩受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先后采取社交隔离措施,商业活动停滞,耐克、H&M 等国际品牌商大量关闭欧美线下店铺,纺织品服装消费受阻。

2019年,美国约6 000家服装零售店铺关闭,疫情使得原本举步维艰的零售业遭受重创。

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服装服饰零售额出现暴跌,且降幅不断加深。

据统计,2020年1 —5 月,美国服装服饰零售额仅为669亿美元,同比下降39.6%,其中4 月同比跌幅达87.3%。

即使商业活动恢复,经济谨慎重启,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却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2020年5 月,美国就业人口占成年人口比例下跌至52.8%,近一半人口处于失业状态,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处于下行通道。

具体如图6 所示。

图6 美国服装服饰零售额累计增速及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2019年,欧洲经济总体放缓,欧盟27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效益规模小幅收缩,其中纺织品营业收入下降2%,服装行业营业收入下降1.3%,但零售仍然保持微幅增长,纺织品、服装、鞋履和皮革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增长0.9%,需求增长总体良好。

欧盟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发生后有超过一半的公司产量及销售额下降50%,约80%的纺织品及服装公司裁员,1/4 的企业正在考虑宣告破产。

服装消费需求下降明显,2020年4 月,欧盟27国纺织服装及鞋零售额同比下降62.8%,5 月同比下降77.8%,且消费者信心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弱(图7)。

图7 欧盟27国纺织服装鞋产品零售额同比及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在美欧等地消费需求动力严重不足的形势下,我国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据笔者测算,2020年1 —6 月,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额降幅达19.4%,服装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例从2019年的54.7%下降到41%。

3.重点市场布局调整,占美市场份额下滑从国际市场格局来看,欧盟、美国、东盟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前三大重点出口市场。

疫情发生之前,2019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占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为17%,对东盟和日本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占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4%和8%。

现阶段,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占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增至20%左右,对日本出口比重增至9%,对东盟出口比重降至13%。

尽管目前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仍占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7%左右,但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受疫情影响最为突出,加之地缘政治关系较为紧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下滑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