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摄影(三)摄影构图六大基本原则

浅谈摄影(三)摄影构图六大基本原则

容易只盯着主体而忽略了背景。 反之,照相机却总老老实实地拍下所有东西。因此在让 模特摆姿势前,先记得给他找个干净的背景。在本例中这么 做其实很容易,照左右两张照片时相机只移动了几英尺。
这是张有趣的照片,但是当我们把人切去一半或是砍掉 他们的头或脚时,我们犯了一个"出界"的错误。产生这种毛病 的原因通常是摄影者的眼睛和取景器没配合好:在取景时, 一定要将眼睛正直地贴紧取景器。注意调整构图,在四边留 空。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 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将主体置
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 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 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
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 径问题。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 间。
构图时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拍摄意图,合理地 安排主题外的其他物体,使其成为主题的补 充。大多数人会喜欢右边这张照片,因为左 面照片下的停车场与主题古老建筑的陈旧感 产生矛盾。
这张有什么问题呀? 请记住:我们正在讨论构图的简洁,有 时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照片中你要给 主题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应该采用上图这 样的水平构图 或者,也许你更喜欢我们用框 线标出的垂直构图,选择权在你。
右边的照片才是我们想要的:火烈鸟放松 了下来,颈项形成了悦目的S型曲线,背景也 更好。在摄影中,S型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形 态,值得注意寻找。
你也可以利用其它几何图形来帮助构图。 你能看出想象的联线在三位修女间形成的三角 形吗?它加强了照片的整体感。
请注意这对模特和他们的倒影形成了多少 个三角形:研究并找出图片中线条和几何图形 的力量和均衡感,借此来培养你的艺术眼光。
综上所述,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简化 画面和强调主题:选择简单的背景, 避免画面中出现与主题无关的物体, 以及让相机接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摄主题
第二节 三分法
如果你想令主题产生一些动感,可以将其 稍微偏离画面中心,如下图中的这位小艺 术家。
主题居于画面中心的构图会产生静止的 感觉,而主题偏离画面中心的构图会更有 趣些。
这两种对硫磺岛战役纪念雕塑的诠释都有 效地利用了框架,为照片增添了空间感和趣味。
第六节 避免遮盖
不管你选择拍摄什么样的主题,注意不 要让主题被遮盖,或被其他物体影响。
避免遮盖是我们获得良好构图的第六条原则。戴夫头上的 这棵树这么明显,你可能觉得在按快门前没人会看不见它。 但是记住:人观看物体的方式是三维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很
左图中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 者仅移动了一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表现力的 照片。
第三节 线条
线条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中雕 塑具有优美的线条,但杂乱的背景掩盖了其 特征。我们试着简化一下画面,将相机移到 雕塑底部。
现在我们可以向上看,发现这些线条映衬 在明净的天空背景下。因为带有强烈动感的对 角线条,使得右侧的照片更具表现力。
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 分法作为构图指导,如下图所示。 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一下将整个画面纵横 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 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而具体将主 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和你想 如何表现它。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 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现在我们调整相机视角,将至关重要的支 持主体的车轮拍进去。虽然凯伦还是偏离照片 中心,但整张照片是平衡的。
想象一下这两对夫妇位于天平的两端,他 们非常平衡。这是典型的对称均衡。
这是非对称式的均衡,由大头雕塑与右侧 小一些的儿童头部雕塑构成。这种均衡法比对 称式的更富趣味。
这是一张均衡的照片,但两个主体可被纵 向分成两张独立的照片,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
想象一下,这张照片如果失去对角向的光 线会怎样?你可能会同意:对角线条更具动感。
你可以利用对角线条作为视线进入画面的 引导,这是一个简单容易的方法,使观者的视 线随着线条的指引而投向主体。
你还可以利用重复线条来将观众的注意 力吸引到主体上。
在构图中最常见、也是最优雅的线条是S型 线条。
这里的S型线条同时形成了对角向的视觉 引导线,同时主体的位置良好也使照片增色不 少,这样构图的成果便是一张令人注目的照片。
靠近的干扰也许还不那么讨厌,但仍然 会分散对主题的注意力。这种干扰是指某些物 体和线条离主体太近,在本图中球和雨伞边就 是这样。
我们通过低视角来改善一下,为了简化, 道具也只用一样。注意飞盘要离凯特的脸足够 远以避免干扰。
我们通过低视角来改善一下,为了简化, 道具也只用一样。注意飞盘要离凯特的脸足够 远以避免干扰。
浅谈摄影 三
第三章 摄影构图六大基 本原则
宋老师 15821629521
designtiger@
第一节 简洁
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 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一个方法 就是选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 题的注意力。
在上面两张照片中我们当然离主题够近的了, 可左边的照片背景杂乱,遮盖住了海鸥的身 体,只要将相机的视角移动一点点,立竿见 影,海鸥就在蓝天的背景上凸显出来。
通常,你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安排并平衡主 体。你可以选择左图的方式,因为你要表达一 种正式的感觉。或者,你更喜欢随便和放松的 姿势,两种构图都很均衡。
第五节 框架
这不是我们要讲的框架,尽管原则是相同 的。
我们说的框架是指利用前景中的物体将主 题框起来,这样做可以赋予照片纵深感,使其 有别于一般的快照。
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 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 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
又一张运动照片,重点就在于:要在运动物体 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
上图中的船和地平线位于上方,给人静止 和呆板的感觉。
像这样,把地平线降到下三分之一处。通 常而言,在风光照中要把地平线置于三分之一 处,而很少摆在正中。
第四节 均衡
均衡是获得良好构图的另 一原则。请注意树叶、窗户 和两位模特的位置都恰到好 处。为获得这张均衡的照片, 相机视点和主体的位置都经
过仔细安排。
掌握均衡就是合理安排形状、颜色和明暗 区域,使其互相补充,使照片看上去很平衡, 而不是…(模糊)
像这样歪向一边。由于照片中缺少视觉上 的支撑物,小女孩看上去要摔出画面去了。
是否在照片中利用框架取决于主题,每张 照片的主题都不相同,当然你用来作为框架的 物体也不会相同。
左边照片中的华盛顿纪念碑位于正中且没 有框架衬托。而右边的照片显然具有更强的纵 深感而且图片语言更加完整,这完全是因为摄 影者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前景,对纪念碑起到了 良好的补充作用。
马和骑马的人为照片形成了极富味道的前 景,垂挂的树枝补足了这一框架,为照片增加 了纵深感。当你利用人物来取得平衡或是作为 前景时,一定要让他们面向照片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