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小组赛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环节层次清楚,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The Band That Wasn’t是一篇以介绍美国知名乐队组合The Monkees的发展历程为主的文章。
教学设计分成四个部分:热身—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热身部分学生通过听音乐、口头交流、看图片及游戏等多种形式来了解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由组合SHE的歌曲Super Star导入阅读教学。
阅读前呈现The Monkees组合的信息和欣赏其代表作品及学生谈自己对该乐队的初步认识这三个活动组成,为阅读提供背景知识。
阅读过程主要通过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完成阅读任务来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然后完成课文内容填空,回顾The Monkees发展历程。
阅读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并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复述课文和写一篇自己喜欢歌手和乐队的内容教学设计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3. 采用了新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项学习任务,如;跟学英文儿歌谈感受,看图和听音乐配对音乐的形式,读文找主题句,查找细节信息,完成内容填空等,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堂课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愉快度过,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其情感教育。
这堂课的完成使我感到欣慰,值得我深思。
首先,良好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成功的一半,它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导入是比较成功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欣赏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教有趣,必乐学”。
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中,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在任务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
本堂课的细节理解部分难度合适,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再次,只有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使课堂交际化,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创设了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
但是,本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1、由于本堂课任务多,容量大,导致完成任务时间较紧,今后应注意教学步骤间的紧密衔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2、在实现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必要的简单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