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A.身高B.体重C.年龄D.血型 2 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A.性别B.年龄C.血型D.职业 3.随机事件的概率 P 为=0 B. P=1 C. P= D. 0<P<1 4.用样本作推断, 样本应是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5. 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___。
A 均数、标准差B 极差C 四分位数间距D 95%的参考值范围 6.比较 20 头河马体重和 20 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___ A . 变异系数(CV) B .方差 C . 极差(R) D . 标准差(S) 7. 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 A .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标准差 8.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A . 变异系数(CV)B .方差C .四份位数间距D . 标准差(S) 9. 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____A.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95%B.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2%C. 大于 的曲线下面积是 %D.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 10. 1.96μσ±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____ 。
A. 80% B. 99% C. 95% D. %11. 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____ 。
A. 95% B. 99% C. 50% % 12. 假设检验的步骤是A 建立假设、选择和计算统计量、确定 P 值和判断结果B 建立无效假设、建立备择假设、确定检验水准C 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选择 t 检验或 u 检验、估计 I 类错误和 II 类错误D 计算统计量、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13.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结果 t=,(v)=,(v)=。
正确的结论是A 两样本均数不同B 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C 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D 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1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是A 节省时间、人力、物力B 资料分析简单C 能计算发病率D 资料的代表性更好 15.出生率下降,可使A .婴儿死亡率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 .总死亡数增加 D. 老年人口数下降16.随访观察某种慢性病 1000 人的治疗结果,第一年死了 100 人,第二年死了 180 人,第三年死了 144 人,则该慢性病的 3 年生存率的算法为 A .( + + )/3 B. 1–××) C .1––– D. ××17.在比较两个率时,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A .使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减小 B.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实际水平 C.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 D. 任两个率进行比较都必须先进行标准化 18.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 1000 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 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 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A. 该研究的样本是 1000 名易感儿童B. 该研究的样本是 228 名阳性儿童C. 该研究的总体是 300 名易感儿童D. 该研究的总体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19.在比较两个率时,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A .使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减小 B.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实际水平 C. 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 D. 任两个率进行比较都必须先进行标准化 20. 以下关于概率的定义中错误的是A. 当概率小于 , 则为不可能事件B. 当概率等于 1, 则为必然事件C. 当概率在 0 至 1 之间时, 为随机事件 E. 当概率等于零, 则为非随机事件 21.若以发汞含量大于 kg 为异常,调查某地 1000 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 这资料可看作A .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 C. 等级资料 D. 实验资料 22. 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____ 。
A. 标准差B. 标准误C. 全距D. 均数 23. 抽样误差是由A. 计算引起B. 测量引起C. 抽样引起D. 采样结果不准引起 24..在抽样研究中,均数的标准误。
A. 比标准差大B. 比标准差小C. 与标准差无关D. 比均数大 25. 配对设计 t 检验的统计假设为A. 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C.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D.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 26. 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结果 t=,(v)=,(v)=。
正确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不同 B 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C 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D 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27. 区间 2.58XX S --±的含义是A .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 .样本均数的 99%可信区间C .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 .总体均数的 99%可信区间 28. 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A. 统计量 t 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 统计量 t 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 统计量 t 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 P 值不是α,且总是比α小。
29.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 、B 和 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 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 。
A.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 t 检验 B.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D. 作两两比较的 t 检验 30. 方差分析中A. F 值可能是负数B. F 值不可能是负数C. 组间离均差不会等于组内离均差D. 组间离均差不会小于组内离均差 31.方差分析的目的:A 、 比较均分B 、比较标准差C 、比较均方D 、比较离均差平方和 32. 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 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有效率为 50% B .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 .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 .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33.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别的 t 检验, A. t 值不变 值变小 C. t 值变大 值变小或变大34.老年人口一般是指A.50 岁及以上的人口 B. 55 岁及以上的人口C.60 岁及以上的人口 D.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35. 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_____。
A. 变异系数(CV) B.标准差(s) C.方差(s2) D.极差(R)36. 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以下设计不适宜A. 配对设计B. 完全随机设计 C .交叉设计 D. 配伍组设计37.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38.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39.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40.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有大样本数据 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二、多选题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A. 设计B. 搜集资料C. 整理资料D. 分析资料E. 统计推断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A.统计报表 B.定量资料 C.经常性工作资料D.专题调查或实验 E.分类资料3 下列论断中,不正确的是A.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B. 均数总比标准差大C. 变异系数没有量纲D. 样本均数大时,标准差也一定会大E. 样本量增大时,极差一定增大4. 对 95%正常值范围或参考值范围的正确理解是A. 在此范围之外者可能为异常B. 在此范围内者一定正常C. 尚有 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之外D. 9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E. 此范围外者 95%不正常5.关于检验假设,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定 B.检验假设是对样本作的某种假定C.检验假设包括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D.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是对立的E.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地位是相等的6.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差会变小B. 均数标准误会变小C. 均数标准误会变大D.标准差会变大 E. 可同时减小 I类错误和 II类错误7.测得 1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 14 例健康人尿中 17 酮类固醇的排出量(mg/dl),两组标准差接近,分析尿 17 酮类固醇排出量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否有关,可作A.相关分析B.两组 t 检验C.配对 t 检验D.方差分析 E卡方检验8. 关于卡方检验, 正确的是A. 可用于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B. 可用于四格表资料的假设检验C. 可用于行×列表资料的假设检验D. 用于比较两个几何均数的假设检验E. 可用于两类构成比比较的假设检验9. 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广东省甲乙两地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人口男多于女,欲作总的比较,适当的比较方法是A.分性别进行比较 B.对调查得到的两地钩虫感染率进行χ2检验C.不具可比性,无法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作比较E.以上都不对10.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____ 。
A. 资料服从正态分布B. 各总体方差相同C. 各样本方差相同D. 各总体均数不等E. 各样本均数和方差都相同11、以下属于数值变量资料的是A. 性别编码B. 红细胞计数 C脉搏次数 D. 血糖含量 E. 职业编码12. 编制频数表时, 正确的作法是____A. 先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B. 组段间不得重叠C. 常用等距分组D. 极差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E. 分组数越少越好13.作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正确的是A. 均数用于描述集中趋势B.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可随意选用C. 标准差是常用的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D. 变异系数=均数/标准差E. 四分位数间距和变异系数也是变异程度的指标14.作两组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时, 若得到 P<, 则A. 按的检验水准, 可认为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B. 按的检验水准, 可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C. 按的检验水准, 可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D. 如果实际上两总体均数没差别, 那么碰巧出现现有两样本均数的差异甚至更大的差异的可能性小于E. 按的检验水准, 可认为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比较小15. 可提高假设检验的把握度(1-β)的有:A. 增大 I类错误B. 增大 II类错误C. 增大样本含量D. 增大标准差E. 增大变异系数16.关于成组设计方差分析,正确的说法是A. 要求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 要求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C. 各样本含量可以不同D. 要求各总体方差相等E. 查 F 界值表时的自由度分别为组间自由度和组内自由度三、简答题:1.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2.试述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3.试述t分布与u分布的异同与联系 (10分)四、计算题:1.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450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L,标准差为L,试计算该地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