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糖精过去2008-2012年生产情况

国内糖精过去2008-2012年生产情况

国家定点糖精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关键词:糖精,糖业协,年度生产计划
2012年2月27日至3月3日,受工信部委托,中国糖业协会对四个国家定点糖精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由协会具体负责同志和生产企业抽调的财务人员组成专门检查组,按照工信部《关于对2011年度糖精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具体组织和落实检查工作,对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上海福新化工有限公司、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和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检查组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按照工信部要求检查了各糖精企业2011年年度财务报表、总账、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仓库收发存日报表。

2011年糖精生产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度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糖精生产计划19000吨,其中内销计划3200吨,出口计划15800吨;实际完成18204.34吨,完成计划的95.81%,其中内销2872.51吨,完成计划销售89.77%,出口14361.84吨,完成计划的90.9%。

检查组根据历年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一是调整企业提供资料内容,进一步提高检查结果可靠性,除目前总帐与明细账外,适度增加会计凭证,根据检查情况适当抽查与帐表进行核对;二是通过对四家糖精企业的检查,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或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从财务账目上看,主要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升高,糖精销售价格普遍下滑。

建议加强对非定点企业的查处力度,整顿糖精市场秩序,加大对定点生产企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糖市]中糖协对四家国家定点糖精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011年04月06日17:10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字号: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那娜)--2011年3月13日至3月19日,受工信部委托,中国糖业协会对四家国家定点糖精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协会主要负责同志组成专门检查组,按照工信部《关于对2010年度糖精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
具体组织和落实检查工作,对平煤集团开封市兴化精细化工厂、上海福新化工有限公司、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和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检查组负责同志在强调此次检查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产检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落实工信部通知精神,本着对国家负责,对行业负责的态度,确保检查质量;二是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受检企业,要保证采集资料和数据的一致性;三是对受检企业提供的资料单据要逐一认真核对,确保对检查结果负责。

检查组成员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按照工信部要求检查了各糖精企业2010年年度财务报表、总账、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仓库收发存日报表。

2010年糖精生产计划执行情况:2010年度工信部下达的糖精生产计划17000吨,其中内销计划3000吨,出口计划14000吨。

实际完成16975.53吨,完成计划的99.85%,其中内销3050.80吨,完成计划销售101.69%,出口13883.89吨,完成计划的99.17%。

(中糖协简报)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检查2009年度糖精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通知精神,全国糖精产销协作组组织检查小组,于2010年3月17日至2010年3月21日对平煤集团开封市兴化精细化工厂、上海福新化工有限公司、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和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各单位基本按照检查组要求提供了2009年度财务报表、总帐、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仓库收发存日报表。

检查组成员依据各生产企业提供的材料,经检查组核实,2009年度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糖精生产计划19000吨,其中内销计划3000吨,出口计划16000吨;实际完成16194.01 吨,完成计划的85.23%,其中内销2836.70 吨,完成计划销售94.56%,出口13204.92 吨,完成计划的82.53%。

[国内糖市]2008年11月份全国糖精出口量为560.37吨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明丽娜)--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11月份全国糖精出口量为560.37吨,1~11月份糖精累计出口量为11584.02吨,成员企业自营出口量累计为9886.18吨,其中: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1493.58吨、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1647.75吨、上海福新化工
有限公司1355.33吨、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636.45吨、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3753.07吨。

根据全国糖精协作组统计,截止到11月末,全国五家定点企业累计生产糖精11369.83吨,同比减少37.62%;其中出口10166.69吨,同比减少28.87%;内销2077.73吨,同比减少22.9%;月末库存940.41吨,同比减少74.17%。

淀粉糖市场发展空间大与蔗糖的相比优势
更新时间:2012-8-1 10:04:46 分享到微博: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饮料行业迅速发展对食糖
需求不断上升、蔗糖大幅涨价,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可作为蔗糖替代和
补充的淀粉糖消费的持续增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专家称,与蔗糖相比,
淀粉糖无论在保健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据业内权威专家介绍,淀粉糖是指从玉米、薯类等作物中提炼出的新型糖源,按成分组成大致可分为液体葡萄糖、结晶葡萄糖(全糖)、麦芽糖浆(饴糖、高麦芽糖浆、麦芽糖)、麦芽糊精、麦芽低聚糖、果葡糖浆等。

由于具备价格和效用上的优势,多年来,淀粉糖消费一直在逐步增长,
尤其是在白砂糖价格持续攀升的年份,淀粉糖产量更是迅猛扩张,迅速扩大
其市场范围。

近年来淀粉糖消费的持续增长开始引起市场的关注,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由于甘蔗持续减产导致国内白砂糖价格大幅攀升,明显的替代效应使得
淀粉糖的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进入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国内白砂糖产量开始进入增产周期,后期国内白砂糖价格也将逐步下降,市
场上也开始质疑淀粉糖对白糖的替代效应是否还会延续上升趋势。

据业内专家介绍,由于淀粉糖的原材料成本低廉、出糖率又较高,所以在成本上明显低于白砂糖所用的成本。

与白砂糖相比较,淀粉糖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在保健和实用性方面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综合分析来看,淀粉糖和蔗糖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价格成本优势。

据悉,我国的淀粉糖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这几个省份也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这主要是出于对成本优势的考虑。

在玉米主产区进行淀粉糖加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其潮粮加工的优势,还可以保障原料来源,降低物流成本。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华北地区淀粉糖市场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而白砂糖的价格最低也在6700元/吨,有的甚至高达6900元/吨,两者之间价格悬殊,企业当然优先考虑淀粉糖。

第二,出糖率高。

由于原材料成本低、出糖率较高,淀粉糖成本明显低于白砂糖。

以国内最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山东西王集团为例,目前100吨玉米能生产出70吨淀粉,100吨玉米淀粉能生产出85吨结晶葡萄糖,也就是说100吨玉米最终能生产出近60吨葡萄糖。

而在原材料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近年来年产量在1.6--1.9亿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20%以上。

在中国目前的玉米消费中,约有60%以上用于饲料,工业消费比重为26%,原材料的富足为发展淀粉糖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第三,保健方面的优势。

据业内专家介绍,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刺激淀粉糖的需求。

由于淀粉糖具有控制血压、中和脂肪、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防龋齿等多种功效,居民对其认可度将逐步提高。

另外,从政策层面来看,由于我国的淀粉糖生产目前还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后期国家在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上仍然鼓励提高淀粉糖产量。

淀粉糖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缘于国内白砂糖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下游食品饮料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少下游食品饮料企业被迫改用淀粉糖等其他糖源。

但从目前国内的产量趋势来看,从2011—2012年度开始以及随后的两个榨季,国内甘蔗种植面积将持续扩张,白砂糖产量将不断增长。

对于这一趋势是否表明后期随着糖价逐步回落,淀粉糖替代效应趋于降低,淀粉糖的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业内专家认为,首先,一种生产工艺选定之后,短期内是很难转变的,而且即使食糖价格回落,其价格也不可能降到淀粉糖价格之下,也就是说淀粉糖的价格优势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之间的价差缩小了。

其次,由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包括淀粉糖在内的糖料需求量持续增长,从长期来看,淀粉糖销量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