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数据库设计报告

地理数据库设计报告

分区耕地坡度结构图的制作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年月日
1 目的意义
对耕地坡度进行分级是对耕地管理的重要前提。

耕地坡地分级赋值是一个繁杂的人机交互过程,人为地判断分割面积可能造成多次反复,还极可能产生误差,特别是矢量化和分割图斑会带来拓扑错误及属性丢失的现象。

通过运用ArcGIS 的可进行耕地坡度分级赋值,该方法在使用时需提供经过拓扑错误检查后带属性数据的土地利用图斑数据和坡度分级图。

2材料方法
2.1数据
耕地坡度结构图制作需要用到的数据有:地类图斑.shp、线状地物.shp、注记点.shp、整饰线.shp、等高线.shp、村界.shp、遥感影像H50G044024DOM.tif,每个数据包含的内容见表1。

表1 耕地坡度结构图制作需要用到的数据
2.2数据分析方法(把数据来源、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说清楚)
2.2.1数据裁切方法(研究区域边界的确定)
(1)矢量数据的裁切(clip)
矢量数据的剪切用clip,该工具在
(2)栅格数据的裁切(extract by mask)
栅格数据的剪切用extraction,该工具在
2.2.2影像的地理配准方法(定义数据的坐标系)
影像的地理配准用georeferencing,该工具在
2.2.3图形的矢量化方法(把多用到的矢量化方法尽量全部列出)
图形的矢量化运用Editor工具,该工具在点击Editor——Start Editing,在
Target中选择图层,进行图形矢量化。

为了方便绘制,可以打开效果Effect工具条,将绘制层设置为透明(也可将地类图斑层设置为无填充)
①一般面状轮廓的画法使用Sketch Tool,沿面状地物的边界进行描绘,双击完成。

②面状边界的跟踪矢量画法
③岛的画法
④面要素边界转换为线要素
利用已经录入完毕的面状要素,使用面转线工具直接将所绘所有面要素边界转换为线要素。

具体方法为: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菜单下的Features,双击Polygon To Line,即打开Polygon To Line对话框。

在Input Feature中输入已画好的待转换的面层,在Output Feature Class中输入转换后的线层确定后即完成面转线。

⑤线要素转换为面要素
利用已有的线要素生成面要素
2.2.4 拓扑分析方法
拓扑分析所要用到的工具topology
2.2.5矢量数据属性值的录入方法
2.2.6符号库的建立方法
(1)面状符号的制作方法
(2)线状符号的制作方法
(3)符号库与图斑要素的关联方法
2.2.7耕地坡度图的制作方法
(1)由等高线数据生成TIN方法
(2)TIN数据转化为坡度等级矢量图方法
(3)分区坡度图的制作方法
(4)图层的叠置方法
(5)耕地图斑的选取方法
(6)耕地图斑面积的计算方法
(7)按各个行政区各等级坡度面积的计算方法
(8)各坡度级耕地面积统计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3 结果(尽量把所有绘制和处理出来的GIS图尽可能地用export成bmp格式,并对图进行语言描述,本次设计主要把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现状图、分区耕地坡度结构图3个图展示出来即可)
3.1土地利用现状图(面状)
依据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矢量化方法对土地利用面状地块进行矢量化,得到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1
图土地利用现状图3.2 道路等现状图(线状)
图道路、河流、地块边界等现状图
3.3分区耕地坡度结构图
利用3Danalyst,通过把等高线转成TIN,再通过TIN生成最后生成分
区耕地坡度结构图,见图。

从图可以看出,汪林村、邓信村坡度小于6度的耕地均较多,
4 结论(阐述研究方法的先进性、研究内容展示的内在本质的东西)
(1)利用arcgis的geodatabase和catalog等进行分区耕地坡度结构图的绘制是非常准确快捷·················
(2)该区坡度小于6度的耕地占绝大部分,大于25度的坡地只是占有很少的部分,只有朱四房村较多,建议这些耕地应该退耕还林·················
参考文献
[1] 牟乃夏, 刘文宝, 王海银, 戴洪磊. ArcGIS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从初学到精通. 北京:测绘
出版社,2012. 9
[2] 汤国安, 杨昕等编著.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2.4
[3](美)普赖斯(Price, M.)著; 李玉龙等译.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5版(Mastering ArcGIS,
Fifth Edition).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4] 崔铁军.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
[5] (英)德史密斯(Smith, M. J.)等著; 杜培军等译. 地理空间分析: 原理、技术与软件工具
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6](英)罗伯特·海宁著;李建松, 秦昆译. 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9. 11
[7] 田永中, 徐永进黎明, 吴文戬, 陈杰, 张佳会.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 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