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工作问题及举措
近年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统计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各界对统计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教育统计也同样如此,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对教育统计越来越重视。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教育统计工作者,我深深感到,教育统计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离国务院“快、精、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如何才能搞好教育统计工作,使教育统计为当地经济发展、科教发展更好地服务呢?下面,作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教育统计数据是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依赖于教育统计数据。
如何使教育统计更好地服
务现代化、服务人民群众,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
发展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好教育统计工作,通过对各种统
计数据的科学分析来制定计划、编制长远发展规划。
(二)准确的统计数据是进行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很多政策都是各级部门、各级领导依据科学、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进行科学决策的。
(三)国际社会对教育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它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四)统计工作是检测政策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实施情况到底怎样———可以通过统计渠道反映出来。
比如,我们通过审视一个地区中小学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中小学辍学率、保留率等主要指标,就可以衡量和了解该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
现在,这种通过科学利用统计数据发现、解决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方式、
增强宏观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
(五)统计工作是考评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量化依据。
大家都
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口径上进行统计工作,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反映出
来的情况就有可比性。
因此,统计数据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协调
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内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统计工作中存有的问题
(一)宣传不力,重视不够《统计法》虽已颁布二十多年,但宣传贯彻不力,人们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教育部门领导平时对统计工作
很少过问,根本不重视统计工作,仅仅当上级部门发现问题或者是上级
部门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投入、分配指标以及调整教职工编制等时,这些
领导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部门的统计数据有问题,这时才认识到今后要增
强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也不可忽视。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
务繁重,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县、乡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
多是兼职,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学习培训,业务素质更低,再加上工
作中杂事多,造成基层统计人员无暇顾及统计业务,在数据的收集和整
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错报、漏报统计数据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统计数
据质量不高。
(三)统计数据一致性、衔接性差,水份较大基层统计数字受政绩、政
治的影响,以及有些领导的干预致使统计数字水分大,很难做到“真实、准确”,同时也不注重上下年度数据的衔接、对外数据的一致等。
(四)统计手段单一,技术落后基层统计人员做统计工作基本上在手工
操作阶段,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个别用计算机,操作也不熟练。
三、做好教育统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只有统计指标体
系健全,统计服务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教育统计要立足市场,立足
社会,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经济体
制下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够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例如,当前教育统计指标不够完善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小学统计表中没
有单独反映农村小学单式学校数、农村小学复式学校数、中小学寄宿
制学校数和单轨初中学校数等,因此,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国的教
育现状,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现状。
(二)统计工作要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第一,必须转变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我们的教育统计工作思路也要持续创新。
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随着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进程而持续改进统计
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我们必须掌握这些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服务于教育事业,为社会经
济发展服务。
第二,要明确统计工作主题。
如何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这
个主题做好新时期统计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有创造性,统计工作
者在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做到与时俱进。
(三)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现
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条件。
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忠诚党和
人民的教育事业,向历史负责,向科学决策负责”的原则,针对现有的教
育统计报表制度和实际工作中存有的问题,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和和
填报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强化统计数
据质量监控预警,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
据支持。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数据不准,信息虚假,不但不能使我
们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现状,而且很可能使我们作出与现实相反的判断,
危害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提升统计
数据质量始终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
(四)增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统计工作也在
持续推陈出新。
教育统计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明
确职责,确定统计岗位,充实统计力量,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统计人员。
同时,一定要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真正使统计人员提升政
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有能力做好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圆
满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五)增强教育统计基础建设学校及教育行政基层单位,应将统计工作
与本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结全起来,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登记制度和统计台
账制度。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数据库,做到数出有据,
确保教育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
(六)加快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必要的统计工作条件是确保统计数
据质量的基础。
统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是统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改善统计手段、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是提升教育统计工作效率的
重要保障。
所以,必须为统计工作配备专用的现代化设备。
同时实现统
计信息标准化、数据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这样
会大大减轻基层负担,降低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统计数据汇总和
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能为领导、上级部门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和统
计信息。
(七)切实保障教育统计工作经费统计工作再怎么重要,领导不重视就
是空的,这是我们的现行体制所决定的。
实际上,统计工作做好了,对领
导搞好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是领导的助手,如果领导对这方面不够
重视,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领导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更多地
关心统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要保证必要的统计工作经费,要拨付专项
经费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八)建立教育统计工作检查制度各统计单位要建立统计工作自查制度。
上级教育部门要定期对所辖地区的教育统计工作进行抽查、全面检查
或专项检查,检查中要重点核查统计数据质量。
检查的方式可以是直接
检查,也可以组织相关单位和学校进行互查。
在检查中,要严格按照
《统计法》的要求,认真组织检查,杜绝“走过场”。
对发现的统计违
法行为,要及时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
校要保证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九)建立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统计表彰制度,对能
按期完成统计年报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能坚持原则,敢于抵制统计
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
对虚报、瞒报统计资料,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拒报或不按期报送统计资料,胁迫、授意他人提供
不真实统计资料,错报、漏报统计资料等现象,应严肃查处。
对统计数据失实的地区和学校,上级机关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给予处罚。
对重大或突出的案件,对其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通过新闻媒介“曝光”。
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统计工作问题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