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基础专题》PPT课件

《地理基础专题》PPT课件


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编辑ppt
16
三、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A、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B、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C、阴阳历:结合阴阳历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阳历。
2、我国的日历可分为:公历和农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
地理基础专题
编辑ppt
1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比两极半径只长了21千米,仅 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远去的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的高,看的远。 (3)、月食的过程。
1、地球自转就是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 证明地球自转的自然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
编辑ppt
13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移动
编辑ppt
14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杆影长度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一天中的变化: 早、晚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中午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B、一年中的变化:冬天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夏天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C、不同纬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杆影长度为零。
4)图例: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编辑ppt
8
四、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其直径为地球的109倍,表面 温度为6000°C,为地球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编夜辑就ppt 不断地更替。
12
二、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其方向始终 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2422天) 公转的意义: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 日直射赤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移动。
(2) 0°经线以东为东经,划分180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划分180 °
东经180 °和西经180 °为同一条经线。
编辑ppt
4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 ° 规律:1)经度小于20 °的地区都为东半球。
2)经度大于160 °的地区都为西半球。 3)经度介于20 °— 160 °之间的地区,
往南北两侧,太阳高度递减,杆影 变长。
编辑ppt
15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夏半年,昼长夜短, 夏至日昼最长。
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为冬半年,昼短夜长, 冬至日夜最长。
2)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依据: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
编辑ppt
7
三、地图
1、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 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 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越粗略。
3)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2、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 “大冰球”。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慧星,其周期为76年。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 的天体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众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月相的这个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一个朔望月。
4、农历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农历初一为朔,月相为新月;十五为望,月相为满月。
编辑ppt
10
六、探索宇宙
1、太阳系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 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土星。 它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体积是地球的1/49, 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表面到处是环形山,是一个没有空气、水和生命 的荒凉世界。
编辑ppt
9
五、月相
1、月相就是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日 地、月三者的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3、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 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再到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
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幻灯片 44
编辑ppt
5
4、赤道: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 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特点:纬线的形状为圆,赤道最长,越向南北 两极越短,数量有无数条。
5、纬度:赤道为0°纬线, 向南为南纬,南极点为南纬90 ° 向北为北纬,北极点为北纬90 °
编辑ppt
2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仅可直观的表示 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而且能演示地球 运动等地理现象。 1、经线:也叫子午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
两极的线。 特点: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
编辑ppt
3
2、经度:
(1)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指经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幻灯片 19
6、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编辑ppt
6
7、低、中、高纬度 幻灯片19
低纬度
中纬度
0°—30 ° 30 °—60 °
高纬度 60 °—90 °
8、经纬网: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构成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
经纬网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 点的位置,或者可以说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用 经纬网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