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技术(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概念)

网络技术(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概念)

网络技术第三章局域网基本概念考点1 局域网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网络传输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共享介质方式。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点:①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⑦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③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但是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

当一个结点通过总线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结点只能以“收听”方式接收数据。

④由于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为多个结点所共享,就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因此会出现冲突,造成传输失败。

⑤在总线型局域网的实现技术中,必须解决多个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MAC)问题。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2.环型拓扑结构在环型拓扑结构中,结点之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在环型拓扑结构中,多个结点共享同一环通路,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与总线型拓扑结构一样,环型拓扑结构通常采用某种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与接收的控制逻辑。

3.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与无线信道。

其中早期应用最多的是同轴电缆,目前双绞线和光线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双绞线)。

在局部范围的中、高速局域网使用双绞线,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光缆,在有移动结点的局域网中采用无线技术。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传统的局域网采用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法(如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为了实现对多个结点使用共享介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人们提出了很多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 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有以下3类:①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②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③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考点2 IEEE 802参考模型1.IEEE 802参考模型1980年2月,IEEE成立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IEEE 802标准。

早期,局域网领域有3类典型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同时,市场上有很多不同厂家的局域网产品,它们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都不同。

因此要为多种局域网技术和产品制定一个统一的共用的协议模型。

设计者提出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数据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2.IEEE 802标准IEEE 802标准就是局域网标准。

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多个具体的局域网子标准,这些协议可以分为3类:①定义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的IEEE 802.1标准。

②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的IEEE 802.2标准。

③定义不同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相关标准。

这一类标准曾经多达16个,目前应用最多和正在发展的标准主要有4个,其他3个是无线局域网标准。

(1)IEEE 802.3标准:定义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

(2)IEEE 802.11标准:定义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的标准。

(3)IEEE 802.15标准: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

(4)IEEE 802.16标准: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

考点3 以太网早期,局域网领域3类典型技术以太网(Ethemet)、令牌总线和令牌环互相竞争。

当今,以太网是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它的核心技术起源于无线分组交换网(AlOHA网)。

1.以太网帧结构与工作流程(1)以太网数据发送流程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重发。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①载波侦听过程发数据时,先侦听总线是否空闲。

以太网的物理层规定发送的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②冲突检测方法从电子学的具体实现角度看,进行冲突检测可以有两种方法: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③发现冲突、停止发送如果有冲突,发送点进入停止发送数据、随机延迟后重发的流程。

随机延迟重发的第一步是发送“冲突加强信号”。

④随机延迟重发以太网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

如果重发的次数超过了16,则认为线路故障,进入“冲突过多”结束状态。

如果重发次数n≤16则允许结点随机延迟再重发。

(2)以太网帧结构Ethemet V2.0规定的以太网帧结构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①前导码。

②帧前定界符字段和前导码主要用于接收同步阶段。

③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分别表示帧的接收结点地址和发送结点的硬件地址。

④类型字段,类型字段表示的是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⑤数据字段,数据字段是高层待发送的数据部分。

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为1500B。

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18B。

⑥帧校验字段。

帧校验字段(FCS)采用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

其校验的范围是: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LLC数据等字段。

2.以太网的物理地址以太网的物理地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按照48位的连续的以太网物理地址编码方法,允许分配的以太网的物理地址应该有247个。

注意:网卡地址的格式。

如00-A6-38-01-05-A0网卡地址由6组两位的十六进制数组成。

每组数之间用一个连字符隔开。

前3组是公司标识,同一厂商的网卡地址前3组应该相同。

后3组是厂商自己分配的。

考点4 高速局域网1.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是普通以太网的10倍,数据传输速率达到l00Mbps,发送时间从 lOOns降低l0ns。

但是它保留了传统10Mbps以太网的基本特征,采用相同的帧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组网方法。

100BASE—T标准定义了介质独立接口(MII)。

100BASE—T有关传输介质标识主要有3种:①100BASE—TX:支持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2对1类屏蔽双绞线。

100BASE—TX是一个全双工系统,每个结点都可以同时以100Mbps的速率工作。

②100BASE—T4:支持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其中3对用于数据传输,l对用于冲突检测。

③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或单模光纤,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从结点到集线器的距离可达2km。

100BASE—Fx是一种全双工系统。

3.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比快速以太网快10倍,传输速率达到lGbps。

千兆以太网保留着传统10Mbps以太网的基本特征,它们具有相同的帧格式与类似的组网方法,只是将每位的发送时间降低到Ins。

1000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独立接口(GMII)。

1000BASE—T标准可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1000BASE—T有关传输介质标准有4种:①1000BASE—T: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到l00m。

②1000BASE—CX:使用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到25m。

③1000BASE—LX:使用波长为l300nm的单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到3000m。

④1000BAsE—Sx:使用波长为850nm的多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到300~550m。

3.万兆以太网(1)万兆以太网的主要特点①万兆以太网的帧格式与普通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

②万兆以太网保留了802.3标准对以太网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规定。

③不再使用铜质双绞线,而使用光纤。

使用长距离(超过40 km)的光收发器与单模光纤,也可使用多模光纤,但距离限制于65~300m。

④万兆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不存在争用问题,传输距离不再受冲突检测的限制。

(2)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协议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使用的是光纤通道技术。

万兆以太网有两种不同的物理层:局域网物理层(LAN PHY)标准和广域网物理层(WAN PHY)标准。

万兆以太网物的传输速率为l0Gbps,广域网的传输速率为9.58464Gpbs。

这两种传输速率的物理层共用MAC层,而MAC层的工作效率是按10Gbps设计的,因此,万兆以太网必须采取一种调整策略,通过万兆介质独立接口(10GMⅡ),将MAC层的工作速率由原来的l0Gpbs减到9.58464Gpbs,以便与物理层的数据传输速率匹配。

考点5 交换式局域网1.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结构(1)交换机的基本概念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部件是局域网交换机。

典型的交换式局域网是交换式以太网(Switched Ethernet),它的核心部件是以太网交换机(Ethemet Switch)。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与一个结点连接,也可以与一个共享介质的集线器(Hub)连接。

如果一个端口只连接一个结点,则这个结点可以独占lOMbps的带宽,这类端口称作“独立lOMps的端口”;如果一个端口连接一个10Mbps以太网,则这个端口被以太网多个结点共享,被称为“共享10Mbps的端口”。

(2)局域网交换机的技术特点局域网交换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①低交换延迟。

②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

端口可以支持两种工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

例如,对于l00Mbps的端口,半双工端口带宽为100Mbps,全双工端口带宽为200Mps。

③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

2.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工作原理交换机使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来记录端口号与结点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如果多个结点需要同时发送数据,它们在各自的以太网帧目的地址字段(DA)中填写该帧的目的地址。

(2)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以太网交换机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进行数据交换。

交换机是利用“地址学习”方法来动态建立和维护端口/MAC地址映射表的。

(3)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分为3类:①直通交换方式;②存储转发交换方式;③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

考点6 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1.虚拟局域网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建立在交换技术的基础上。

如果将网络上的结点按工作性质与需要划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那么一个逻辑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网络。

2.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以微波、激光与红外线等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局域网中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实现网络中移动结点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功能。

无线自主网(Ad hoe)采用一种不需要基站的对等结构的移动通信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