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课件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 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 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 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 情怀。(同病相怜,怀古伤己)
《念奴娇•赤壁怀古》
橹巾姿小 灰,英乔 飞谈发初 烟笑。嫁 灭间羽了 。,扇,
樯纶雄
建功立业 忠君报国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
发思古之幽情 明当今之得失
线索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 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 某种相似性或相反性,触发 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线索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 某种相似性或相反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 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郁郁寡欢乃至消极 遁世之心。
答题方法 联系历史与现实,抓住感情线索。
怎样读懂怀古诗?
联系历史与现实 找出历史与现实 的连接点; 抓住情感线索
小结
能够准确找出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点;
抓住情感线索,读懂咏史怀古诗 的思想感情。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越中览古①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①此诗是诗人游览越中时所作,越中, 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沧海桑田,人事变幻,
物是人非,昔盛今衰。
线索二:怀古伤今
盛衰变迁型
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 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 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 己之感慨。这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 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咏史怀古诗小结
情感线索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感情主旨 盛衰变迁的沧桑, 借古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用典 对比
月梦生多 ,华情 一发应 尊。笑 还人我 酹, 江如早
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仕途坎坷
周瑜风流倜傥,又有雄才 大略,建立了盖世奇功,而苏 轼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建功立业, 一展宏图,所以在写景、咏史 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 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对 比失落,怀古伤今)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志。
《贾生①》 李商隐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曾被 贬长沙,后汉文帝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②李商隐,开成年间进士,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 挤,潦倒终身。
群文阅读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
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 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 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 “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 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三要素: 文本 议题 探讨
本节课群文阅读教 学的议题:
咏史怀古诗中常见 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石头城① 刘禹锡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①石头城: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②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大 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 ,藩镇割居。
六朝
石头城
唐朝
讽喻现实,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 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讽今伤时型
着眼点在现实,在国运衰微之时,借历史的兴亡来讽 刺现实,希望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永 不 言 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败 局 已 定
线索三:理性反思
发思古之幽情 明当今之得失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
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个或 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 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 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 ,也是 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 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 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 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 的教学方法。
讽刺昏庸的统治者 感伤自己的不得志
本诗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 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对昏庸的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讽 刺。(怀古伤己,怀古讽今)
线索二:怀古讽今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心怀济天 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 会生活,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 实的关切、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 怀古尽管触发点在古,但落脚点实际上 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作者身置其 中,发一己感慨。
线索二:怀古伤今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 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 表达对现实的关切、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 怀古尽 管触发点在古,但落脚点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盛衰变迁型
着眼点在遗迹本身,将遗迹现实的衰败与遗迹当年的 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教学目标】
一、 能够准确找出历史与现实 的连接点;
二、 抓住情感线索,读懂咏史 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
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