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何首乌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何首乌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何首乌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 的块根。

切片,干燥,为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蒸,为制首乌。

【性味归经】生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制首乌甘、
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与应用】
1.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证。

制首乌为滋补良药,常用于精血亏虚之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滑精、崩漏带下、须发早白等。

如七宝美髯丹,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当归、菟丝子、枸杞子等用治上证。

2.解毒,用于痈疽瘰疠。

生首乌有解毒之功,合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治痈疽疮疡,如《疡医大全》何首乌汤。

合夏枯草、香附、土贝母等同用,可治瘰疠痰核。

3.截疟,用于久疟。

如何人饮即以生首乌配伍人参、当归、煨姜等,治气血两虚,久疟不止。

4.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生首乌滋润滑肠,常合火麻仁、当归等养血润肠之品,治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

补益精血用制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用生首乌。

【处方用名】制首乌(蒸熟用)。

生首乌(即生干首乌)。

附药】鲜首乌:即首乌之新鲜者。

性味甘苦微温。

功能润肠通
便,解毒消痈。

适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以及瘰历疮疡、痈疽肿毒等症。

此外,同艾叶煎汤外洗,还能用治疮癣。

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

何首乌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功用不同。

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现已经科学研究所证实。

现代临床上应用制首乌,已有所发展,如用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等症,常与桑寄生、女贞子等配伍;用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与丹参、郁金、瓜萎等配伍。

【方剂举例】何人饮《景岳全书》:何首乌、人参、当归、陈皮、煨姜。

治久疟。

治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

若善饮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景岳全书》何人饮)
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赤、白何首乌各- 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暴干为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膝八两(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
第九次止,晒干),当归八两(酒浸,晒),枸
杞子八两(酒浸,晒),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四两(以黑脂麻炒香,并忌铁器,石臼捣为末)。

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侵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

其余并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久服极验。

(《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文献摘录】
《开宝本草》:「治瘰疡,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久服长筋骨,益精髓,……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本草备要》:「补肝肾,涩精,养血去风,为滋补良药。

气血大和,则劳瘦风虚,崩带疮痔,瘰历痈肿,诸病自已。

止恶疟。

」【使用注意】便溏及有痰湿者不宜用。

不宜与含铁离子的药物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磷脂类物质。

还含蒽醌类,主要是大黄酚大黄素。

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延缓衰老,并有保肝、抗菌、泻下及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生首乌经炮制后,糖含量增加,结合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游离蒽醌衍生物含量显著增加,故泻下作用不再出现。

补阳药之锁阳和胡芦巴
锁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 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等症。

本品
甘温体润,能益精兴阳、养筋起痿,对肾虚阳痿、腰膝无力等症,常与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应用。

2. 用于虚火便秘等症。

本品体润滑肠,有润燥通便之功,对虚火便秘之症,可与火麻仁、柏子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锁阳(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锁阳丹《沉氏尊生》:锁阳、桑螵蛸、龙骨、茯苓。

治脱精滑泄。

治痿:黄柏半斤(酒炒),龟板四两(酒炙),知母二两(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二两,琐阳一两半,虎骨一两(炙),干姜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

(《丹溪心法》虎潜丸)
【文献摘录】
《本草衍义补遗》:「大补阴气,益精血,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

煮粥弥佳。

不燥绪者勿用。


《本草图解》:「补阴益精,润燥养筋,凡大便燥结,腰膝软弱,珍为要药。


葫芦巴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大温。

入肾经。

【功效】温肾阳,逐寒湿。

【临床应用】用于肾脏虚冷,命门火衰,疝气,偏坠,寒湿脚气等症。

本品能补命门之火,壮元阳而治虚冷,对肾脏虚寒、命门火衰, 可与附子、硫黄配合,作丸剂服;治小肠疝气、寒湿脚气,与小茴香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葫芦巴、胡芦巴,(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葫芦巴丸《和剂局方》:葫芦巴、小茴香、巴载天、川乌、楝实、吴萸。

治小肠疝气。

【文献摘录】
《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怀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


《本草纲目》:「治冷气疝頫,寒湿脚气。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