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

渡桥作为老上海的象征,至今还在苏州河上伸展 它那优美的身姿。 但是,当你们走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桥上时,看着 两岸美丽的风景时,又有多少人能想起它所经历 的风雨呢?
。大家好,这是一个介绍外白渡桥的PPT。外白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 濒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 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风雨历史呢? 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
back
第三代桥
到了光绪年间,虽然木桥几经补修,但不能适应交通发展 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筹建时曾有钢桥、木桥两 种设计图纸与预算方案供工部局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 计要求都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够承受的载重。其中,木 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每年维修费用按造价的4%计 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 按造价的0.35%计算为700两。工部局工程师兼测绘师查尔 斯·梅恩认为虽然钢桥先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 常交通量大,又需铺设复线电车轨道,建造钢桥可以得到长久 的好处。同时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钢桥改建费用捐助3500 英镑。在17份投标书中,最后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以1.7万英 镑中标,并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建筑公司制造钢件, 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监督加工制作。
O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
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 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 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 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 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 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 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工业革命 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 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 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 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 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 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 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 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 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back
O 4月8日、9日、10日这3天
是外白渡桥大修后的市民 开放日,外白渡桥禁止一 切车辆通行,桥面和人行 道只向行人开放,许多市 民手拎相机,结伴登桥, 叙说着往昔,评说着现在。 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或是分享老桥移桥的照片, 或是交流老桥的故事。此 时的外白渡桥,就像是一 个大家长,把牵挂它的儿 女们从四面八方集结于此。 这座老桥是见证者上海发 展、成长的几位长者之一。
back
第二代桥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 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 国侨民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 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 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 “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 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 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 ,并 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 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 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 “外白渡桥”的由来。 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 “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再后来, 历史走到今天,这其中的“涵括”早已经不止是一座桥 的名字。
第一代桥 第二代桥 第三代桥
第一代桥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 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洋行 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 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 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 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谢谢观赏!!!
制作者:丁一凡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感谢小组成员、父母的支持 以此PPT感谢所有热爱外白渡桥的人们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