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第七章力第1节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其中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2节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2、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等。

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零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L=长度L-原长L。

如原长2 cm,受3 N时弹簧长5 cm,受6 N的拉力时弹簧长8cm。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表达式为G=m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9.8N/kg,它的意义是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 N;粗略计算时,g取10 N/Kg。

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变化,而质量随位置不变。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600 N,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100 N。

地面上800 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8 N,用量程为5 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又叫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原理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画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出的,因此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3.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第2节二力平衡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改变。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处于匀速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平衡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3节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2)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4、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粗糙些,(2)增大压力,(3)用滑动代替滚动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些,(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 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①加润滑油;②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泡沫压痕的深浅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转换法)。

结论:(1)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SF p =,式中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 2,压力F 单位是:N ;受力面积S 单位是:m 23.压强公式S F p = pS F = ;PF S = 4.(1) 增大压强方法 :①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②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③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

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 。

(2)而减小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②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③同时减小压力 和增大受力面积 。

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 压强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1.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压强计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U 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越大.2.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

)4.据液体压强公式:gh p ρ=,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⑴首先确定压强p=ρgh ;⑵其次确定压力F=Ps (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其次确定压强p=F/S p )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原理。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

第3节 大气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测得的大气压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上提、下压、倾斜(竖直高度)等无关。

实验时若混进了气泡,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是 无液气压计。

5、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 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 ,粗略取1×105Pa 。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7、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10.34m 高。

喝饮料、吸墨水、针管吸针药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流速大压强 小 ,流速小压强 大 。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飞机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 小 ,下方流速 小 压强 大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压强 差,因而有 压力差 差,这就产生了升力。

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 液体或气体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 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 液体的密度 和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3.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G -F ,(2) 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展开 ρ液V 排g =ρ物V 物g(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4)压力差发法:F 浮= F 向上—F 向下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不会漂浮)2.浮力利用(1) 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 浮 力,使 浮 力等于 重 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轮船的大小用 排水量 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 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