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七教学设计

识字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元小阮毅【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3、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4、学会写“亭、闻”2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掌握本课汉字构字特点,会正确书写“亭、闻”2个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课件、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我跟同学们第一次见面,心里很高兴,听说同学们都特别爱学习,我想考考大家。

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考验?(教师出示字词卡)
教师总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身边的汉字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思考,就会学到很多很多的汉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识字课。

说到“字”,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刚刚有人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文字。

后来人们觉得有许多事情需要记下来,于是就画一些符号来表示,这
些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

它们很像一幅幅图画,慢慢地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就成了我们现在学的统一规范的汉字。

老师这里有几个古代的文字,它们会变成现在的什么字呢?想不想猜一猜?
师(出示古文字卡,逐一让学生认读,猜想):
(学生群情激昂,兴奋不已)
(设计意图:表示身边事物的汉字和与本课相关联的会意字,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打开思路,为下面的识字做铺垫。

努力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会意识字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决定请大家看一幅图。

你们看这是哪里?(生:公园)那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说:树林、亭子等)
1、学习“亭”“停”
师:你在公园里还发现了什么?仔细看看图,再看看右边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图上是一个小亭子,右边的念“亭”,也就是“小亭子”的“亭”。

我还发现,“亭”字的那一点很像小亭子的顶尖;小亭子的窗口很像“亭”的“口”;小亭子第一层的房顶很像“亭”字的秃宝盖。

师(在亭图上显示“亭”字)真得很像呢!
生:就有一点儿戏不像。

小亭子是三根柱子,而“亭”字下面的“丁”只有一竖。

师:(在亭图上显示黑色“丁”字,并闪动几下)是呀,这儿是不像。

请小朋友们读读“丁”字,再读读“亭”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发音差不多。

师:真有意思!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有趣的“亭”字。

(学生认读“亭”)
师:这个人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小亭子,你看他来到小亭边不走了,看左边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显示“停”字和人停小亭边图)生:小亭子旁边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好像“停”字的“亻”。

师:人来到小亭边不走了,不走就是——
生:停。

生:老师,我明白了。

这就是人站在那儿不走了的“停”,刚才那个“亭”是“小亭子”的“亭”。

师:你真会思考,掌声鼓励。

师: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个字。

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或用到过这个字?
生:来到家门口要停下,不能再走了。

生:爸爸开车带我出去玩,到了公园要停车。

生:经过路口时,要注意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师:了不起!懂得多,做得好。

齐读“停”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情
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学习“鸣”。

师(显“亭”动画):(放鸟鸣),他听到了什么?
生:是小鸟在叫。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仔细看,这只小鸟在干什么?
生:张开嘴巴叫。

(学生认读“鸣”,老师发现一孩子从未举手,走到他面前)
师:孩子,你一直没有举手,现在读给我听一听好吗?
生:鸣。

(发音不标准)
师:你能行。

看老师的口型,鸣。

(生读准了,老师引领全体学生为之鼓掌)
师:说到“鸣”字,老师遇到个难题,“鸣”是什么意思呢?
师(对一多次举手的男孩):你很积极,让老师很感动。

这次把机会让给别人好吗?
(生同意后,师表示感谢。

走到一女孩身边)
生:“鸣”就是鸟叫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鸟”字旁边有个“口”。

这就表示小鸟张开了嘴巴在叫呢!生:我还知道,小鸟张开嘴巴叫就是“鸣”,它也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鸣”。

(台下一片掌声)
生:小鸟得用口叫,所以“鸣”字是口字旁。

生:鸟叫得用嘴,“口”就代表嘴的意思。

师:这样我们就永远记住了“鸣”字是什么偏旁?
生:口字旁。

师:谢谢你们,不仅告诉我“鸣”字什么意思,还告诉了我“鸣”字该怎么记。

3. 学习“闻”。

师:你知道吗?刚才的鸟鸣声惊动了一个小孩儿,你看他是怎么做的?(显示“小孩开门侧耳听”的动画)据说这幅图可以用一个字来表示(显“闻”字)。

看图想一想,这个字什么意思?我们该怎样记住它?
(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
师:有的小朋友已经有了想法,还有的在认真思考。

有了想法的小朋友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

如果你觉得同桌说得好,是你没有想到的,别忘了用大拇指夸夸他。

(学生同位互相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师:谁愿意站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闻”字处面的“门”就代表打开门,里面的“耳”字就表示小孩子在举着耳朵听。

师:孩子,不是“举”,是“托”着耳朵在听。

生:因为里成有个“耳”,所以“闻”就是听的意思。

师:“闻”字听起来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帮老师想想。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电视上有“新闻联播”。

生:妈妈做饭可香了,老远就能闻到香味。

师:哦,我懂了。

原来它不仅有听的意思,用鼻子“闻味”的“闻”也是这个字。

师:闻还是个姓呢,百家姓里也有它。

生:我还在一首诗里见过它呢!
师:能把那首诗背给大家听吗?(生有声有色背诵《春晓》)
师:棒极了!诗不仅背得好,还给我提了个醒。

我想起来了,那个人来到公园里欣赏着优美的风景,耳边响起悦耳的鸟鸣,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小诗,诗里就有这个“闻”字。

4.初读小诗
师(出示小诗):诗里不仅包含了我们刚学的几个生字,还有几个没学过的,你能读准吗?请你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读慢些。

特别是红色的生字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生认真地自由读诗)师: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变换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注意由字到句,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摘掉了拼音小帽子,你还能读准吗?咱们都先读给同桌听一听,如果听出同桌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诗读得真好,真了不起!现在想不想生字也写得漂漂亮亮的呢?
师:(显亭闻)今天我们要写其中的两个字“亭”和“闻”。

(生齐读)亭字的笔顺应从上——到下写。

请跟老师书空,注意书空也要根据笔画走势用力。

(写完小结)亭字口扁宝盖长,一条腿儿立中央。

闻字是什么结构?特别要注意外框的写法,范写。

(写完小结)门字左短右边长,耳字大小要适当。

师:写字姿势也很重要,请你跟我这样做:手离笔尖要一寸,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做得很好,注意保持,直到写完字为止。

先描红,再仿影,记住每一笔的位置和写法。

在最后一格练写一个,边写边对照。

(注意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自我展示,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字形特点。

写字时对于字的笔画、结构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感知感悟。

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同学们也学会了写亭、闻两个字,下节课老师还要教你们学写其它的字,大家说好不好啊,下课,
板书设计:
识字7
亭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