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癌病理与肝癌血供的相关性研究

肝癌病理与肝癌血供的相关性研究

肝癌病理与肝癌血供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的病理特点及其与肝癌血供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癌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并将病理学分型与影像学资料相对照。

结果 34例病灶,组织学类型为梁状型21例,占总数的61.8%,多为肝动脉供血型;其次为6例实体型,均为肝动脉供血型;假腺管型5例,血供类型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各2例,肝动脉供血型1例;纤维硬化型2例均为少血供型。

肝癌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血供类型有关联性(x2=11.140,p=0.004500 ng/ml) 27例。

检查前未进行任何的手术、介入等治疗。

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完整的ct资料,根据ct表现将其血供进行分型。

具体如下:根据动脉期(早、晚期)、门脉期、实质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参考黄娟等[2]的标准对shcc血供进行分型:(1)肝动脉供血型(a):动脉期病灶强化或明显强化(ct值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10 hu以上),出现肿瘤血管、血管增多、肿瘤染色等征象;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迅速下降,呈等或低密度。

(2)门静脉供血型(p):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

(3)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ap):动脉期病灶强化,或出现肿瘤血管、血管增多、肿瘤染色等征象;门静脉期病灶ct值不降低,呈等或高密度。

(4)少血供型(l):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无明显强化。

1.2?病理学方法
术后大体标木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he染色镜检,尽量选择与ct扫描测定的兴趣区相同位点肿瘤组织。

shcc癌细胞分化程度根据edmonson-steine法分为ⅰ~ⅳ级,病理组织学类型根据who分类法分为:梁状型、假腺管型、实体型、纤维硬化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是否与血供有关联进行行×列表的关联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学分型
34例肝癌中,3组织学类型为梁状型21例(图1),占总数的61.8%;6例实体型(图2);假腺管型5例(图3);纤维硬化型2例(图4)。

2.2?肝癌的病理分型与血供分型的关系
34例病灶,组织学类型为梁状型21例,占总数的61.8%,多为肝动脉供血型;其次为6例实体型,均为肝动脉供血型;假腺管型5例,血供类型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各2例,肝动脉供血型1例;纤维硬化型2例均为少血供型。

shcc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血供类型是由关联的(x2=11.140,
p=0.004<0.05)。

见表1。

3?讨论
肝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肿瘤发现后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疗效至关重要,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肝癌病理特点及血供类型密切相关[4-5]。

明确hcc的血供类型对治疗方式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hcc患者多数经肝硬化再生结节(rn)、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结节(dn)到shcc演变而来;在这一过程中,门静脉血供不断减少而肝动脉血供不断增加,这也是影像学肝癌血供分型的基础。

长期以来,临床主要根据ct或dsa造影来了解病灶血供情况,以病理学诊断来确定病灶组织学类型,得到了很好地临床应用。

但是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对dsa或ct不耐受的情况,比如造影剂过敏,幽闭综合征等。

本研究着重探讨病理分型与肝癌血供的相关关系,以确定在患者影像学检测不耐受情况下对病灶血供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提高肝癌病理分型与血供关系的认识。

结果表明病理分型为梁状型及实体型的肝癌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纤维硬化型肝癌多为少血供型,这就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比如,若患者病灶巨大,手术切除难度大,病理分型为梁状型及实体型的肝癌多倾向于介入治疗,而且治疗效果较好;相反若病灶为纤维硬化型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差,应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血供类型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比较公认的是肿瘤细胞由高分化向低分化演变生长过程分为非诱导血管形成期(non-angiogenic)与诱导血管形成期(angiogenic)两个阶段;而在诱导血管形成期起决定性
作用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该因子和肝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是肿瘤血管生成数量、分布及血管通透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与肿瘤的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量相差巨大[6-7]。

这就导致了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血供类型差异巨大。

肝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梁状型最常见,梁状型及实体型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假腺管型及纤维硬化型除肝动脉供血外,亦可见其他供血类型。

不同的病理分型与具有不同血供及病理分型的肝癌治疗方式、预后差异巨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林,官泳松,周翔平,等.肝癌血液供应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06,27(5):464-465.
[2] 黄娟,周翔平,刘荣波,等.原发性肝癌血供特点的螺旋ct 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53-756.
[3] 龙莉玲,卢炳丰,黄仲奎,等.小肝癌sct血供分型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3):250-255.
[4] 孙惠川,汤钊猷.肿瘤血管研究及其在肝癌领域的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6):562-565.
[5] bursch w,chabicovsky m,wastl u,et al.apoptosis in stages of mouse hepatocarcinogenesis: failure to
counterbalanc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o account for strain differences in tumor susceptibility[j].toxicol sci,2005,85(1):515-529.
[6] kitao a,zen y,matsui o,et al. hepatocarcinogenesis:multistep changes of drainage vessels at 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 and hepatic
arteriography--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logy,2009,252(2):605-614.
[7] laurent v,corby s,antunes l,et al.liver and focal liver contrast: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j radiol,2007,88(7-8 pt2):1036-1047.
(收稿日期:2012-07-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