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配送中心系统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配送中心系统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名称:配送中心系统仿真设计姓名:fly学号:专业:指导老师:实验地点:二○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供应链仿真的设计。

2)熟悉动态表格的设计。

3)了解Conveyor作为生产缓存的方法。

4)了解拉动式系统的设计。

5)研究不同配送策略的利润情况。

二、实验环境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Witness 2004 Educational Version 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元素定义(Define)本系统的元素定义如表1-1所示。

元素定义后的witness页面截图如图1-1:图1-1 元素定义后的witness页面2、元素可视化(Display)设置各个实体元素的显示特征定义设置如图1-2所示:图1-2 各个实体元素的显示特征1)Part Buffe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选择P1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出现如图3所示对话框,设置它的Text、Icon和Style属性项。

图1-3 Display对话框2)Buffe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选择Zhongxin元素,设置它们的Text、Icon、Part queue和Rectangle属性项,分别如图1-4、图1-5、图1-6、图1-2所示。

图l-4 Display Text对话框图1-5 Icon对话框图1-6 Display Part Queue对话框图1-7 Text对话框3)Machine元素可视化的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选择Factory1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出现如图11-1所示对话框,设置它的Text、Icon(机器图标)、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Part Queue。

如图1-7、图1-8、图1-9、图1-2所示。

图1-8 Icon对话框1-9 Icon对话框类似,在元素选择窗门选择Factory2、Factory3、Factory21,Factory22、Factory23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出现如图1-1所示对话框,设置它们的Text、Icon(机器图标)、Icon(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图标)、Part Queue。

3)Conveyo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选择Co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出现如图1-10所示对话框,设置它的Path分别放在Factory21,Factory22、Factory23的左侧(图1-2)。

图1-10 Icon对话框图1-11 Path对话框4)Path元素可视见化的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选择Path1,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出现如图1-3所示对话框,设置它们的Path (图1-11)分别放在Factory1、Factory2、Factory3与Zhongxin之间(图1-2)。

同样选择Path2、Path3元素进行设置。

5)表格可视化的设置在系统选择窗口System中选择BACKDROP(图1-12),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它的它的Rectangle(图1-13),四条横向Line 和一条纵向Line,这样形成一个五行二列的表格,设置Text“生产企业一的产量”放在第一行地一列,Text设置如图1-14。

类似设置其他行。

最终显示图1-2中表格所示。

图1-12 选择BACKDROP图1-13 Display Rectangle对框图1-14 Text对话框6)Variable元素可视化的设置在元素分别选择窗口选择V1、V2、V3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它们的Value(图1-15)放在表格第一行第二列、第二行第二列、第三行第二列。

图1-15 Display Value对话框在元素选择窗口分别选择Kucun、Lirun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它们的Value分别放在表格第四行第二列和第五行第二列。

3、各个元素细节(Detail)设计1)对Part元素P1细节设计右击元素P1,点击“Detail ……” ,打开如图1—16图对话框,在Actions on Create 中输入程序“Icon = 128”。

其他元素的细节设置类似。

图1-16 Detail part P1对话框2) 对Part 元素Lirui1细节设计具体如图1-17、1-18所示。

Type :ActiveInput to Model .Inter Arrival :1.0 Input to Model (To···): PUSH to SHIP Input to Model .Actions on Create : Lirun2 = NPARTS (Zhongxin) Lirun = Lirun - Lirun2 * 0.01 Kucun = Kucun + Lirun2 * 0.01图1-17 Detail part P1对话框 图1-18 Detail part P1对话框3)对Buffer元素Zhongxin细节设计Actions on Input:Lirui = Lirui – 3Actions on Output:Lirui =Lirui + 53)对Machine元素Factory1细节设计具体如图1-19、1-20所示。

同样进行其他Machine类型元素的设置。

Input.From···:IF NPARTS(Zhongxin)< 10PULL from P1 Out of WORLDELSEWaitENDIFCycle Time:4.0Output.To···:PUSH to Zhongxin Using Path图1-19 Factory1对话框图1-20 Factory1对话框5)对Machine元素Factory2细节设计Input.From···:IF NPARTS(Zhongxin)< 10PULL from P1 Out of WORLDELSEWaitENDIFCycle Time:4.0Output.To···:PUSH to Zhongxin Using Path6)对Machine元素Factory3细节设计Input.From···:IF NPARTS(Zhongxin)< 10PULL from P1 Out of WORLDELSEWaitENDIFCycle Time:UNIFORM(2,6,1)Output.To···:PUSH to Zhongxin Using Path7)对Machine元素Factory21细节设计Input.From···:PULL from co(1)Cycle Time:6.0Actions on Finish:v1 = v1 + lOutput.To…:PUSH to SHIP8)对Machine元素Factory22细节设计Input.From···:PULL from co(1)Cycle Time:UNIFORM(3,9,2)Actions on Finish:v2 = v2 + lOutput.To···:PUSH to SHIP9)对Machine元素Factozy23细节设计Input.From···:PULL from co(1)Cycle Time:UNIFORM(2,l0,3)Actions on Finish:v3 = v3 + lOutput.To···:PUSH to SHIP10)对Conveyor元素Co细节设计具体如图1-21、1-22所示。

Length in Parts:50Index Time:0.05Input(From···):IF NPARTS (Co(N))< N + 1PULL from Zhongxin ELSEWaitENDIF图1-21 Co 对话框图1-22 Co对话框11)对Path元素Path1细节设计具体如图1-23所示。

同样进行其他Path类型元素的设置。

Path Traverse:10.0Path Update:0.1Source Element:Factory1Destination:Zhongxin图1-23 Path1对话框12)对Path元素Pach2细节设计Path Traverse:10.0Path Update:0.1Source Element:Factory2Destination:Zhongxin13)对Path元素Path3细节设计Path Traverse:10.0Path Update:0.1Source Element:Factory3Destination:Zhongxin4、模型运行和数据分析设置该系统模拟运行为3000单位时间,如图1-24所示。

图1-24 仿真运行若供应商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小于10时开始进行供货,根据系统仿真3000单位时间时得到结果,如图1-25所示。

图1-25 仿真结果5、优化若供应商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小于5时开始进行供货。

即程序中NPARTS(zhongxin) < 10 改为NPARTS(zhongxin) < 5,系统运行3000单位时间时得到结果,如图1-25所示。

图1-26 仿真结果从图1-24和图1-25 仿真结果比较得出:优化后,库存成本减少了134.57,即降低了53%;利润增加了139.47,即增加了5% 。

因此,通过调整模型中供应商在配送中心的存货数量标准,可以大大地降低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