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液三部分组成。
2、人体内血液的组成:(见下图)3、血液各组分的功能(1)血浆:含大量水(约占90%),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相关的血浆蛋白(约占7%)。
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形态结构个体小、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用,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数量最多最少介于红细胞与白细胞[1]血浆:上层分布,约占血液总量的55%,淡黄色,半透明。
血细胞[2]红细胞:下层分布,红色,不透明。
[3]白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交界处的白色物质。
[4]血小板血液4、与血细胞相关的常识(1)血红蛋白(Hb )——与红细胞有关a 、概念:红细胞中具有含铁的蛋白质。
红细胞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b 、特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 、作用: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能力 (2)贫血——与红细胞有关a 、原因:血液中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过少b 、饮食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黑豆等。
(3)发炎——与白细胞有关当身体某处受伤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此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炎”。
(4)凝血和止血——与血小板有关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由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过少,一旦有伤口就会流血不止。
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会形成血栓。
(二)、输血与血型 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约为本人体重的7%~8%。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如果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危及生命;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能在一定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3、输血之间异常 情况人体在运动、饱食、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目会明显减少若数量过多,表明身体有偶炎症过少机体会异常血,过多形成血栓,严重形成脑溢血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
(1)同型输血: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主,异型血输血原则见下表:血型可接受血型可输给血型A A、O A、ABB B、O B、ABAB A、B、AB、O ABO O A、B、AB、O(2)成分输血临床上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输血时,有时不需要输入全血,只需要进行成分输血,即根据病人的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选择性输入某一成分。
a.大面积烧伤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应输入血浆;b.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C.严重贫血患者,可输入红细胞。
4、无偿献血:自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5、血压、脉搏与心率(1)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在上肢肱动脉处测得。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2)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在腕部外可以感到。
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
一分钟内脉搏的搏动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
二、血管1、三种血管的比较血管种类功能特点分布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出血特点及止血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大多分布在身较厚、弹性小最快喷射出鲜红血液,此送到全身各处体较深的部位大时在受伤的动脉的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比较大的静脉与动脉并行,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较薄、弹性较小大较慢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一般在受伤静脉的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血液少量出,一般血液凝固而自动止血2、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1)多:数量多,分布广(2)细:内径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3)慢:血流速度最慢(4)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3、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实验步骤:(3步)①包裹小鱼②安放小鱼③观察(2)观察的结果——三种血管的特点小动脉:由主干流向分支,血流速度快小静脉:由分支流向主干,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由小动脉分支而来,最终汇入小静脉,血流速度最慢。
注意:(1)实验时要选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的小鱼血管内的血液才会流动。
(2)用浸润的棉絮包裹鳃盖,观察过程中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保持湿润,这样做可以使鱼保持正常呼吸,因为鱼用鳃呼吸,而且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
三、心脏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1、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流动脉血)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记忆口诀】(1)心脏结构:上房下室(2)心脏相连的血管:房连静,室连动 (3)血液:左流动,右流静 (2)心脏内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3)心脏壁的特点: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或肺部,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所以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要厚;(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要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仅需把血液输送至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2、心脏的功能心脏由发达的心肌构成,能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脏由左右两个“泵”(泵指什么?心室)同时协同工作,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血液循环系统的三种瓣膜: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心脏工作示意图四、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路线(两个图一样,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性理解)(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动脉血与静脉血:心脏结构中,左侧(左心房与左心室)流动的是动脉血,右侧(右心房与右心室)流动的是静脉血。
在体循环中,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根据含氧量的多少)①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②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2、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3、冠脉循环(1)概念: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2)作用:为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3)异常: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会使心肌缺血,易引起冠心病。
若心肌暂时性缺血,易引起心绞痛;若冠状动脉堵塞,易引起心肌梗塞。
【第四章问题清单】24、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5、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6、血液分层后每一层的颜色及成分27、输血的原则,以及每种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分别是什么28、血管的类型及每种血管的特点和血流方向29、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4条)30、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及止血方法31、心脏四腔的名称及相连的血管,所流血液的类型32、心脏的哪个腔室壁最厚,为什么33、血液循环中三种瓣膜的名称,分布及功能34、描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及血液类型的变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