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特别大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 产量下降40%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 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人之多。
2、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经济萧条, 失业人数激增,生产遭到破坏。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 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3、原因:
美国失业者在百老汇前排长队等待救济
生产相对过剩(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游行示威工人与警察冲突
二、新政的目的 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药方—— “自由放任政策”
医治无效
罗斯福新政
5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特点)罗 斯 福 新 政
6
三、新政的内容、特点
项目 突破口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背景: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 生了动摇; 评价:新政 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 大门。
12
罗斯福新政
13
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 动新政.. ...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 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一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一一读钱满素 <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大国崛起》 材料三:“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 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问题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新政有何作用?
②政 治 上 : 增 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
9
材料四: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 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他。” 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 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业,恢复 体系 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 业的计划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 规;规定雇员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
指导 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
法》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调节农业和销售,稳
政策 定农产品价格
“以工代赈” 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提供就业
建立社会 《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保障制度
罗斯福新政
特点
国家全面 干预经济
7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
失业率
问题思考:这两幅图表反映新政有何作用?
工业生产状况
①经 济 上 :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工 业 生产有所恢复,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8
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联邦政府调控经济的权力扩大了, 总统的权力也扩大了......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 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 度”。
——罗斯福 材料五:二战后,美国又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问题思考: (1)材料四中“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是什么意思? (2)材料五说明什么?
③局 限 性 :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实质)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10
五、新政的启发
罗斯福新政
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借鉴并敢于 创新。
2、 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对经济进行调整。
11
中考回放
罗斯福新政
[2019年北部湾17(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正 确的抉择,才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
罗斯福新政 Roosevelt's New Deal
2011版课程标准: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 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背景
目的
内容
影响
一、新政背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1、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范围广
时间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危机波及到 工业、农业和商业各个部门,危机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