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018年3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雅典的“海岸派”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主要是为了A. 打破贵族的政治专权B. 改变受奴役的状况C. 为工商业发展开辟道路D. 加强雅典的国防实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其主张温和的社会变革是因为要为工商业发展开辟道路,故C 项正确;“海岸派”就属于贵族,不受奴役,故AB项错误;他们的主张和雅典的国防力量无关,故D项错误。

2. 公元前8世纪后,关于雅典经济迅速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雅典农业、手工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③生产技术如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手工业、造船业也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繁荣,故①、②、③都正确,故D正确,ABC都错误。

故选D。

3. 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

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A. 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B. 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C. 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D. 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答案】C【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的规定,第四等级由于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所以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四等级政治地位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四等级交纳赋税太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第四等级拥有财产较少,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

A. 贵族阶层B. 成年男性公民C. 工商业阶层D. 外来移民【答案】B【解析】材料“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反映了古希腊公民的范围有限,限于成年男性自由民,故B正确;古希腊公民并不限于贵族阶层,故A错误;古希腊公民并不限于工商业阶层,故C错误;外来移民没有公民权,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希腊公民限于成年男性自由民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财产等级制度是对旧制度的猛烈冲击,该制度。

①满足了平民的权利要求②冲击了血缘门第观念③为工商业者阶层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依据④标志着贵族阶层退出政治舞台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解析】财产等级制度主要满足了工商业阶层的权利要求,故①错误;财产等级制度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血缘门第观念,故②正确;这为工商业者阶层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依据,故③正确;当时贵族阶层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故④错误。

故②③组合正确,故项D。

6.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 奴隶主民主政治C. 贵族专制政治D. 平民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于近代确立,A项排除;“实质”应从阶级本质方面考虑,理解其是上层民主,同时注意雅典是一种民主政治,故排除CD项,选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7. 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履亩而税”C. 尽地力之教D. “平籴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项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的税收制度、发展农业的相关措施,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不能起到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排除ABC项;要防止“谷贱”和“谷贵”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在关,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是怎样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1.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把土地与赋税相挂钩。

2.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

3.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4.楚国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

8. 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即鲁国实行“初税亩”税收制度,它的实施实际上是公开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可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增加了的财政收入,但并不是深刻社会影响;最深刻社会影响是社会的变革,即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土地私有制经济兴起,故排除AB项,D项正确,而C项“周天子”之说错误。

正确选项为D。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改革点评:本题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9. 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 加速商品经济发展B. 加强中央集权C. 巩固统一局面D. 为灭六国做好准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措施中的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其可加速高品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易错误选择A项,此外,D项也易错误,因错误认为商鞅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应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并未实现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

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商鞅变法的目的点评:本题应注意重点词“主要目的”及对历史文物的认识,此器具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0. 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 废除井田制B. 建立户籍制C. 推行县制D. 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故C正确;废除井田制与封建官僚制度无关,故A错误;户籍制不属于封建官僚制度,故B错误;统一度量衡与封建官僚制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封建官僚制度开端”,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推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1.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 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C. 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 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使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导致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再从逆向思维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奖励军功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无关”的结论。

12.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 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 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 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 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答案】C【解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体现了变法的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故A错误;改革的出发点不一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故B错误;策略并不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故D错误。

故选C。

13.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主要包括。

①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②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③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④鲜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矛盾有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故①正确;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也属于当时社会矛盾之一,故②正确;当时各个民族的矛盾也较为尖锐,故③正确;鲜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A。

14.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 阶级矛盾尖锐B. 民族矛盾尖锐C.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 汉族内部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由“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得知这主要反映了北魏当时民族矛盾尖锐。

所以选B。

15. 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B.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C. 提倡鲜卑人说汉话D. 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说明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故A项正确,排除。

孝文帝改革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故C项正确,排除。

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也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6. 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包括①前者属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后者以前者的实施为基础③前者规定土地不得买卖④前者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均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故①错误;租调制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基础,故②正确;均田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故③正确;均田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④正确。

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租调制和均田制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租调制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基础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A. 缓和了民族矛盾B. 发展了经济C. 巩固了封建统治D. 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故D正确;缓和民族矛盾,也有利于民族融合,故A排除;发展了经济,不属于最重要影响,故B错误;巩固了封建统治,也不属于最重要影响,故C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