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及相应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口算:(1)83×32 157×75 6×31 801×40(2)83×38 157×715 3×31 801×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3、自学书上第28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倒数?(2) “互为”是什么意思?(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4、怎样求倒数.【新知探究】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53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16 613、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4、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5、小组交流汇报:( )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就是将( )和( )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 ),0( )倒数。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1)独立解答。
(2)汇报求倒数的方法。
2、练习六第3题:同桌互说倒数。
3、判断对错。
(1)1的倒数就是1。
( )(2)0的倒数就是0。
( )(3)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大。
( )(4)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小。
( )(5)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4、发展练习。
(1)填空:0.4的倒数是( )。
(2) ( )×5=( )×6=7×( )= 83×( )=1(3)21×( )=( )×9=( )×52=35×( ) =15、第29页第4、5题。
6、开放性训练。
74×( )=( )×135=( )×( )7、王琳今年8岁了,爸爸的年龄是王琳年龄的倒数的320倍,王琳的爸爸今年多少岁了?第2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1,练习七第1、2、3、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自己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 口算练习:54×21 = 103×51= 45×107= 89×32=2、根据算式30×25=75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自学教材P30页的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观察比较上面3道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2)回忆一下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说说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4、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填在课本上,并说一说是怎样填的。
【合作探究】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2:把一张纸的5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明确题意,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
(2)汇报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计算过程及其算理。
两种折纸方法与相应的算法: ①54÷2=524÷=52 把54平均分成( )份,就是把( )个51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个51,就是52。
②54÷2=524÷=52 把54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54的( ),也就是54×21。
(3)如果把这张纸的5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会用哪一种方法去计算呢? 把5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54的( ),也就是54×31。
54÷3=54×31=154【知识梳理】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 )种方法才方便,当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 )种方法简单,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计算,可普遍使用。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 )。
【随堂练习】1、书中第30页“做一做”。
2、口算。
154÷3= 89÷3= 103÷6= 75÷15=3、把5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203?4、完成练习七的1.2. 题.(做书上)5、完成练习七的3题。
芳芳将54m 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丝带有多长?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例2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计算:65÷10= 53÷3= 1615÷20= 4039÷26=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根据什么进行计算?( )÷( )=( )3、自学教材31、32页并填写下面的空。
(1)已知( ),求( )?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 )(2) 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合作探究】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1、32里有( )个31,32小时走了2 km ,能不能求出31小时走( )千米2、2 km ÷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3、1小时里有( )个31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2÷32=2×21×3=2×23=34、已知125小时行65千米,求121小时行( )千米,该怎么算?5、65÷5,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65×51)6、121小时行“65×51(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又怎么样?(65×51×12)7、65×12中的"×12"是什么意思?8、所以65÷125=65×512=29、请观察:2÷32=2×21×3=2×23=3 65÷125=65×512=2a.这儿把除法转化成( )运算来计算,除以32=( ) 除以125=( )b.请你观察上面的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①( )没有变化;②( )号变( )号;③除数变成了它的( )。
c.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想一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 )。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填空:32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判断,并说明理由。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3、完成32页做一做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5题第二排。
5、把43L 橙汁分装在容量是41L 的小瓶里,可以装几瓶?6、某饮料厂使用一种自动检测仪来检测饮料瓶是否有缺陷,检测一个瓶子所用的时间为251秒。
1分钟可以检测多少个瓶子?第4课时分数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3。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运算。
【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下面的计算题。
(1)(9+11)×6 (2)75+20÷5(3)100-10×4 (4)80÷(60-40)教师:学生计算前提问,上面的每道题含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指名四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回答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二、自主探究(一)1.出示例3。
(1)让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2)同桌交流,集体汇报展示有价值的信息。
(3)分组交流,展示思路(2种)。
(4)根据思路怎样列式?(5)分组交流,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6)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7)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自己解决,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可小组内交流。
3.师生共同小结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三、自主探究(二)1.出示÷9÷。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分数连除怎样计算呢?(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让学生板演。
可能有以下几种:a.÷9÷b.÷9÷c.÷9÷=×÷ =× =×=÷ = ==×=(5)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讲。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分数连除的计算方法。
2.出示×÷。
(1)分组讨论,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2)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讨论:以怎样简算这道题?3.出示÷(15×)。
(1)讨论,这道题的运算是怎样的?(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3)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学生对照检查。
(5)师生共同归纳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4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并说出解方程的依据。
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六、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七第15、16题。
第5课时 分数除法的应用(1)【教学内容】 教材37页例4及练习八的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