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监区规范化建设

以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监区规范化建设

以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监区规化建设自从省监狱系统推行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以来,监区规化建设是我省各监狱机关日益关注焦点的问题。

虽然我监不在我省5个监狱规化建设试点单位之列,2007年,监狱注重从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基”建设入手,深入推进监区管理精细化,对监狱警察在罪犯生活、劳动、学习三大现场的管理行为进行了规,制定并下发了“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在监区规化建设具体的工作实践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其中不乏有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

本文是想针对监狱在推进监区规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并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共同参与探讨。

一、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探索监区规化建设的理论支撑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发达的一种管理概念,最初出现在企业部,特别是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

它要求企业全体员工上下一心,追求极致,在管理的各个面落实精细化要求,实现精细化目标。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全面管理模式和思想。

它以“精确、细致、深入、规”为特征。

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

“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

“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精细化是“精细”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的理论化,精细化管理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细节”、“精细”,它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细节”和“精细”。

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渐成为监狱推进监区规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探索式。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宏大的事物和点滴的微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监狱借鉴和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概念移植。

我认为监狱管理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监狱谭汝良监狱长所说的“懂”、“精”、“通”的工作思路理念密切相关相联。

一则监狱机关作为刑罚执行链的末端,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尤其是改造罪犯任重道远;另一则,监狱事务纷繁复杂,除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刑罚执行外,还有多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的管理工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对促进监狱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大力弘扬“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好”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这是因为监狱人民警察,它与其他警种在工作分工、工作式、工作容上有所区别。

它的工作基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监管安全,格执行刑罚,工作重心是改造罪犯。

因此在工作中,监狱警察必须树立精细化理念,从一个个细小的环节入手,从一项项具体的职责着眼,实行精细化管理,将一项项工作做精做细。

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理论之所以可贵,在于其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精细化管理是新事物,针对它的理论研究少,为监区规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进行理论研究的领域和空间。

我认为监区精细化管理理念,精,体现在注重规执法行为,落实职责;细,表现在注重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监督检查;化,落实在注重工作效率,形成职业习惯,最终实现基层警察365天每天从事同一样工作,天天不走样,实现安全在监区、发展在监区、效益在监区、活力在监区的管理目标。

“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是我们探索监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仅完善了监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对科学、规的工作流程,培养了基层警察谨慎细致的工作精神,而且能够提高监狱的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质量,是搞好监区规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监区是监狱监管改造罪犯的前沿,更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阵地。

作为监狱警察的执法者,对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借鉴精细化管理原理,深刻领会精细化管理精神,在工作作风、思维习惯等面按照管理精细化目标要求,以本职岗位为立足点,解剖麻雀,弹好钢琴,从而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推进监区规化建设,催生以下三大效应。

一是提高警察责任心。

监狱人民警察,是充满危机和风险的职业,责任重于泰山。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工作要按照各种规、标准去执行,体现着一种高度的责任心。

二是增强监区的执行力。

在监狱部的行政管理中,监狱领导是决策层,业务科室是指导协调层,监区是执行层。

监区工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执行性、操作性。

“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的强力执行,逐步消除监狱警察不懂干、不想干的现象。

三是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意识。

“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监区作为执行者,既要执行指令,又要面对实际,必须全面综合衡量,列项分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监区推进精细化管理,使人员分工,事务组合上达到优化。

二、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监狱是的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工作针、政策、法律、法规,都要通过监狱来贯彻实施,而监区作为监狱的一个缩影,几乎承担了履行监狱职能的全部工作。

监区是监狱工作的“细胞”,是监狱机关对罪犯实施管理、教育改造和生产劳动的基层单位,是监狱安全稳定、惩罚改造罪犯的关键环节,是监所久安的主战场。

这就要求监区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监管和教育改造的每一件事都不可以不精细。

不精细就可能导致教育改造罪犯失灵失效,不精细就可能监管安全失控造成事故。

“十五”期间,监狱各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

但是,仍有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带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有效地解决。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和阻碍着监狱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如一线警力不足的问题;警力配备不够科学、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少数监区警察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敢管、不懂管、不想管”的现象;监区事故责任体系不完善,存在责任界定不清晰、追究不准确的问题;等等。

面对押犯构成复杂化、物防技防能力有待提高、监管安全仍面临巨大压力的峻形势,为了适应新时期监管改造工作形势的发展,监狱根据省监狱管理局推行的监狱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全面加强“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工程建设、进一步规干警执法执纪,狠抓干警的直接管理和强化罪犯行为养成为主要容的监区规化建设的战略措施,2005年制定《监狱监区警察日常管理规则》、《监狱警察生产现场管理规则》和《监狱服刑人员一日改造行为规则》(简称“三个规则”)。

“三个规则”以营造健康、有序的监管改造秩序为理念,对警察一日管理和罪犯一日改造的所有行为容、程序和标准进行了全面规,是警察规执法和罪犯行为规的“行动指南”。

由于它的制定格按照规运行的标准,有机结合了监狱的警力配备、监舍和生产区布局、场地等要素,符合监管改造需求并体现出科学合理性,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三个规则”出台及随后的修改完善,着力将一线警察的执法管理精确化和罪犯改造行为规化,解决一线警察究竟应该管哪些事,究竟应当如管理的问题,简明而又准确地规定了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责任,解决警察的粗放式管理所造成的钻空子、改造行为随意性大等问题。

2007年为了进一步强化规监狱警察对罪犯的管理工作,提高监狱警察管理、教育罪犯的能力,监狱在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对监狱警察在罪犯生活、劳动、学习三大现场的管理行为进行了规,制定并下发了《监狱警察对罪犯搜身工作指引》、《监狱警察清仓检查工作指引》、《监狱警察现场巡查工作指引》、《监狱警察对罪犯点名(清点人数)工作指引》、《监狱监舍锁仓工作指引》、《监狱罪犯收看电视管理工作指引》、《监狱监舍务与环境卫生工作指引》七项管教工作指引(简称“七项工作指引”)。

我认为在监区精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在态度上精心策划,在措施上精细安排,在过程上密部署。

例如《监狱监舍务与环境卫生工作指引》就是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各监区的环境卫生和务管理进行规,要求做到“五个统一,五个规”。

五个统一即:统一床架;统一床头牌;统一床单;统一被子;统一枕巾。

五个规即:规鞋、凳的摆放;规床上用品的摆放;规床下抽屉物品;规生活卫生用品;规储藏室管理。

又如《监狱警察对罪犯搜身工作指引》不仅对搜身的要领做了细致的动作分解,而且对在被搜身的罪犯精细归类。

对罪犯出收工、会见前后以及打开水罪犯、勤杂罪犯、伙房罪犯、外协装卸货罪犯都要进行格的搜身。

“七项工作指引”以规、有序的监管改造秩序为理念,对监狱警察在日常管理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罪犯搜身、监舍清仓、执勤巡查、罪犯点名、监舍锁仓、组织罪犯看电视和检查罪犯务卫生等七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和细化,明确了工作时间、程序、步骤和动作要领、工作要求,使监狱警察在日常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掌握了每天对罪犯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

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监区规化建设的成效日见端倪:监狱警察不懂干、不想干的现象逐渐减少,警察执法意识显著提高,警察的直接管理力度明显加强,夯实警察执法基本功,监区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管理扁平化和精细化,基层一线的警力配备力度加强,使监狱形成了依法、格、科学、文明管理的改造环境,为实施有效的改造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为监区规化建设的切入点管理规化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全球正在悄悄的兴起一场深刻的管理规划化的运动,关于监狱规化管理的研究也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论述。

说到监狱规化管理,人们更多的是联想到监狱改革,想到“金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运行”各种研究监狱体制机制问题、如促进监狱发展的文章也随处可见。

然而,从监狱微观情况出发,着重监狱部即监区规化建设问题及实务的研究并不多见。

正如多基层监狱领导指出,目前一些配套《监狱法》的细则还没出台之前,根据《监狱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制定一些规则来解决监狱工作实际操作性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眼下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自己的监区规化管理制度体系。

监区规化建设简而言之就是根据监狱的监管、教育、生产等工作实际,制定密科学的工作规、工作标准,格要求监区干警的执法、管理、教育罪犯工作按既定的规、标准运作,罪犯改造活动符合准则要求。

我认为在监区规化建设上,以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为理论支撑,以“三个规则”、“七项工作指引”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以下四种情况决定的:第一,是顺应我省监狱系统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黄绍华政委在《深化认识,统一认识,全力推进监狱二级管理体制》讲话中号召:“二级管理体制及其工作机制是新事物,广大监狱警察对其了解不多,针对它的理论研究就更少了,然而正因为这样,反而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研究的领域和空间。

要结合二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推行,努力营造开展理论研究的氛围,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相关业务部门和广大监狱警察、职工进行理论研究,争取多出一些高质量的、上档次的理论成果,不断为二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因此,根据《监狱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制定一些规则,在实践中丰富我省监狱二级体制理论成果,解决监区规化建设的实际操作性等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