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都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语文试题比较系统,每个题目都可以当成一个版块再一个个突破。
根据自己的弱项来专门练习这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除了学校布置的练习,自己可以额外买几本套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弱项专门突破这个版块的题型。
1.关于拼音,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全部记牢,而且还有很多多
音字容易混淆。
关于拼音,平时学校应该会发相关的资料背,这个要勤背。
其实也可以拿多点套题做,做的时候不要查,直接做,然后改正后再将错的或者不懂的用红笔标出来。
我会在空余时间将它们收录在笔记本上,考前几十分钟前读一遍。
如果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可以在套题上连续做十道题,如果正确的能达八个以上那就没什么担心的。
但毕竟高考出的题不会都是自己认识的,所以拼音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吧,但平时积累够了,胜算就大了。
2.成语题。
成语学校一般有学校发的资料,平时可以多点读。
其实当时成语题老师讲
的少,因为这个只能靠积累。
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
3.语病题。
多做练习,这个有规律可循。
每个病句都有错的类型,用心总结出来,考
试八九不离十。
4.语病题。
语病题要善于用组合和排除法。
先自己选出两个一定会连接在一起的,这
样一般能排除掉两个选项。
然后再将剩下两个连一下,一般能选出正确选项。
注意连接词。
比如,因为后就要接所以。
比如前一句后面的名词,会在下一句的开头出现等等。
这些方法在各种资料书也有介绍而且很全面,可以参考以下。
5.文言文。
文言文开始是我一大弱项。
开始每次考试都会花上半个小时在文言文上所
以比较吃亏。
然后就开始做练习。
做了大概十几篇后对文言文的语感就大大提升了。
开始做文言文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翻译出来不要觉得烦,做完后对照答案把不懂的用笔标出来以后回头看一下,其实很多字词都会重复出现。
然后只要意思能领悟了,下面的题目就不难了。
多数可以直接代入原文理解,理解得顺的文意能通的就可以选了。
6.古诗文。
古诗文有答题的专门套路。
资料书一般都有介绍。
题型一般比较固定,掌
握了题型的答题技巧就可以顺着那个思路慢慢答下去了。
其实古诗文的提高是比较难的。
因为要语感比较好的才能理解透。
所以一般不靠这个提分,只能说尽力做,能拿一半分以上。
7.名言名句的填空。
这个就要靠纯背诵啦,或者平时做题的时候自己可以下意识记住
几句重要点的经常会考的那些就行了。
8.阅读题。
阅读题是一个大版块,分数占比大。
其实阅读题的方法跟古诗文阅读的题
目差不多,也是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技巧,资料书上有很详细的记录。
而且阅读题要保持一定量的练习。
比如这周练两篇科普文,下一周连记叙文等。
平时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过程。
因为这是老师的解题思路,顺着他们的思路自己也能慢慢掌握些技巧,自己答起题来就更加如鱼得水。
考试的时候尽可能多写点,写满,增加得分率。
重要的是一定要分点,让老师一目了然。
9.关于作文。
作文的分数占比也很重。
如果平时分数不高,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参照
一些别人的写作模版,等这些模版自己能够使用得游刃有余了,再可以在此基础上从语言,修辞,论点论据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
这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了。
如果作文水平能够在模版的基础上得到比较稳定的分数,甚至可以脱离模版,全部用自己的创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我还是建议保守一点,运用平时常见的模版,不要在不确定的基础上盲目创新,因为一旦创新不当失分的后果是难以承担的。
至少有个稳当的模版,虽然不能有拿特别高分的可能,但还是可以有个较高的分数的。
注
意开头和结尾,最好不要啰嗦,让人一目了然。
题目不用太创新,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表达的观点就行了。
关于论点和论据,平时可以看多点作文书收集一下,空闲的时候也要多看看。
还有一点就是多点问老师,多点跟老师交流,老师会给出很多见解,问得多了自己会有感觉应该怎么做的,要相信自己。
这是我根据广东省的高考题的经验来答的。
可能改了全国卷后试题有所改变,但应该八九不离十。
这些是答题方面的。
关于怎么学好语文,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就像英语可以培养语感语文也是可以培养的。
平时多点接触文学,下意识记住那些优美的有文采的段子,自己的文采也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接触文学的时候站在大点的方面想,多点想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个,这个寓意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阅读是有帮助的。
另外还建议平时多点写写东西,长期下来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表达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看了一道题觉得自己有思想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就造成了尴尬的境地。
所以多点写写随笔啊心得啊也是好的。
总之语文是一门诗意的,需要用心感受的学科。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很重要噢。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