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007学年度)
铜山县大许镇西探小学方振民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度,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科技兴校的目的,促进广大教师有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良好局面,制定了《西探小学教科研工作方案》、《西探小学科研整体规划》、《西探小学科研制度》。

为了解决老师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资料、理论指导严重缺乏的难题,我们购买、订了许多教育科研资料。

一发现有关本课题研究较好的材料我们就把它复印、打印给老师,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每个课题研究教师都写了读书笔记。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学会、教科所等单位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及名师展示课活动。

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

并积极为老师们邀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和一些有经验的教科研工作者到我校来做专题讲座,使老师们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也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难题。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我校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在2006年12月,立项为徐州市教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

在2007年3月,该课题又立项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为了进一步将课题研究融入我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会,我校许校长做了“转变观念,投身课改”的动
员报告。

报告形式新颖,富于创新,报告后,老师们对课改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都越越欲试。

动员会的成功为我校的课改实验写下了浓重一笔,也拉开了我校课改实验的序幕,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实验以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为基点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扩展。

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题研究。

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

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此外,学校还运用计划、组织、协调、评估的管理职能,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实验至今,我校总课题又派生出九项子课题作为校级课题。

总课题与子课题群形成研究锁链。

我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热情高涨,总课题组从研究目标、方法步骤上指导子课题组进行工作,子课题组从自己的班级、学科实际制定了实施计划;总课题组参与各子课题组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分析反馈,积累研究资料;子课题组按总课题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分析、阶段小结和作出研究报告;最后总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

如此以一带几,上下串连,精力集中,研究面广,内容丰富,成果明显,容易推广。

全体教师在领导的鼓励下,我们将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分组。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每一位中、青年教师都承担一些小课题来进行研究。

并及时将研究中获得的信息以教育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学校定期统一整理、编辑和投稿、存档。

老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也起到了积极辅助的作用。

在本学期,青年教师张伟负责的子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系统的完善研究》和张彩虹老师负责的子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成长导师制的完善研究》已参加了徐州市教育学会系统课题评审,现已立项。

本人负责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已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课题评审。

从教师们高涨的改革热情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在没参加课题研究时,学校的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是比较陈旧的。

经过实验研究,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

并能从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累课题素材,使课题实验研究回归教学工作。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

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场”,使所需管理的项目(包括人员、课题、时间、信息等)一进入这个“场”,就能运转自如,“低耗高效”。

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

我校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校教科组,本校课题的确定常以校总课题为统帅,围绕总课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一段时间的基础上,选择应用性强、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向上一级科研机构申报,形成网络型课题。

如此操作,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便于指导,提高效益。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2005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一系列的规范管理。

现在已形成完整的一套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西探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管理规范》。

内含:教科室工作职责;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条例,其中包括了课题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一系列细则;教科研学习制度;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要求等,这些管理规范确保了我校科研工作有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有每月大事记,有检查、总结和考核,有课题申报、指导、结题和奖励,资料齐全,存档有序,从而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序运转,同时被部分兄弟学校借鉴、引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

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一点,每周摘一点,每月写一点,每学期写一篇。

期初我们给每位老师配发了专门的摘记本,月底由教科组统一查阅,从中选出优秀的摘录或心得结集成册或在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交流。

从批阅检查情况看,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四个一”,很多老师超额完成“四个一”的任务,按时上交率达100%。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为了让我们研究的课题步入正轨,达
到资源共享,我们建立网络管理博客和课题管理档案,加入了铜山县课题管理群。

逐步进入科学化的管理和深入研究阶段。

教导处也成立科研专柜,并将研究中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成果进行了分类归档。

建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积极巩固、推广。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却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

“十一五”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

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

本校还特意安排刘新成老师为本项专职教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日记和论文进行评选和修改,并定期选送一些优秀的教师日记、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个案研究进行投稿和参评。

至今已向县佟广艳老师和各省、市、县级刊物处投稿近二、三十篇。

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本学期,本校青年教师张敏、李冬艳、王秀芳、周莲芝、李红艳、詹凤侠等几位老师的论文及辅导学生的佳作分别获国家级、省、市、县级的奖励。

这也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写作热情。

本学期我校按期完成《探探心语之品味书香》、《探探心语之教海探航》两期教师教育教学专集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集》。

本校两项小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的个案研究》和《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导致不良行为的个案研究》已在徐州市教育学会顺利结题。

本人还有幸到南京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江苏省2007年会,本人申报的课题研究成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成因及对策》在这次年会颁奖大会上,荣获国家级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我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正在蓬勃开展,我们将继续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努力构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宏伟工程,开创新世纪教育科研的新局面,我们正阔步迈进。

2008、1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007学年度)
铜山县大许镇西探小学
方振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