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民歌的mèi( )力之所以长久不衰,是因为它经过了多代人的锤炼淘汰。

民歌之所以能流传广泛,是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

它从不试图揪过耳朵来把你训斥一顿,更不试图把自己装点得白璧无xiá( ),甚至光彩夺目;它没有哗众之心,也没有取chǒng( )之意;它不愿意(鹤立鸡群/一鸣惊人),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自命不凡,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也不想(势如破竹/昙花一现),它的意蕴是生命的qī( )息,要在天长地久中去体味。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2)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1)暮投石壕村,。

(杜甫《石壕吏》)(2)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3)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5)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6) ,江春入旧年。

(王湾《》)(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二则》) 3.名著阅读。

(6分)(1)《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常常发生富于喜剧性的故事情节,根据下面的语段,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2分)那呆子捆在地下,气呼呼的道:“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帐,马温断根!”孙行者在油锅底上,听得那呆子乱骂,忍不住现出了本相。

赤淋淋的,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唐僧见了道:“徒弟,唬杀我也!”—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行者按落云头,厉声高叫道:“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那呆子听得是行者声音,仗着势,愈长威风,一顿钯,向前乱筑。

那妖精抵敌不住,道:“这和尚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又发起狠来?”八戒道:“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一发向前,没头没脸筑去。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2)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仔细阅读,完成题目。

(4分)“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的原因是什么?(2分)②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我”对父亲的复杂感情。

(2分)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①大运河不仅是苏州的一条主要航道,而是苏南地区的水运干线。

近年来,苏州加快了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

②随着运河航道的疏浚通航,将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作用。

(1)修改①:(2)修改②: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下列句中“浮云”的内涵与“浮云游子意”中的“浮云”最相近的一句是(2分)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B.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梦李白二首》)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6.诗歌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7.诗歌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所寄托的离别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吴均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注释】①施从事: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②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③干:连接。

④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⑤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会有所感悟。

信足,信步、漫步。

荡累,消除烦恼。

颐物,流连物态以怡情养性。

悟衷,内心有所感悟。

散赏,自由欣赏。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冀竞来。

10.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9分)有人针对试图改变现有习惯的人群做了一些研究,结论让人有些气馁。

结果显示,一旦习惯变得足够牢固,即使是最坚定的决心也很难扭转局面。

好像没经过任何训练就参加了一场举重比赛,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更糟糕的是,对手经验丰富,力量更强。

大多数习惯策略是让你现在就跟这些更强大的习惯硬碰硬,鼓励你做出大幅度的改变,比如从很少写作到每天写2 000字,或者从在沙发上躺着到每天锻炼1小时。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意志力的消耗量,除非你已经拥有了高度自律的能力,否则你会感到筋疲力尽,最终大脑抗拒改变。

“你能在21天或30天之内养成一个习惯”是一种常见的谬论,真相更加残酷和难以预测一习惯的形成需要18到254天,视习惯和个体而定。

与之相反,微习惯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并赢得持久的改变。

个人成长的完美组合就是微习惯加上意志力。

微习惯几乎不需要意志力,所以就让你好像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

比如:今天打了3小时篮球以后,特别累。

大脑和身体都在告诉我今天不可能写作了,我快要睡着了。

可我的目标是写50字,小到无法抗拒,于是我又一次超越了原定目标,因为它完全无压力。

如果你认为,一天写50字能有什么帮助?进步太小了,意义不大;那么你错了—一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都非常重要,养成每天写50字的习惯比隔很久才狂写1 000字更好。

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得更强、更好。

微习惯就像特洛伊木马,能轻松访问大脑的主控室。

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杭就会消失。

与常见的21天训练营不同,微习惯没有截止日期。

每天轻松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完成后的成就感会鼓励你一直做下去。

微习惯容易完成,所以不会让人有受控制的感觉。

而当受控制的感觉一旦出现,人的逆反心理就很难继续把计划执行下去。

微习惯让你做计划的主人,而不是让计划成为你的主人。

同时,微习惯还可以由此及彼,因为一个微习惯的养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会带来更多好的小习惯。

就像滚雪球一样,好习惯会越来越多。

因此,微习惯策略有远超其他习惯策略的优势,它把任务拆分到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借口,就像是用了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动杠杆另一端的成就感,而生活的良性循环就在成就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

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制定大目标,这是微习惯实施的关键。

刚开始制定每日目标时,人们在完成之后总想不停地加量,比如今天看50页书,明天就计划看100页。

但100页阅读任务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干扰完成不了,这样就给自己带来打击,而养成计划也因为打击被破坏。

微习惯强调每天都多做一点点,每天都是在进步中收获成就感。

成就感才是真正的能够支持我们一直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而一个习惯的形成在我们变化缓慢、状态稳定的大脑中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如果你以前有太多的习惯想坚持又半途而废,那么就不妨试试这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吧。

11.结合下面同学所作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完成(1)(2)两小题。

(4分)(1)下列笔记中不符合微习惯规则的一项是( )A.用奖励来提升成就感B.超额完成时提高目标C.情绪抵触时缩小目标(2)采取微习惯策略时,人应处于右图中的区域是( )A.恐慌区B.成长区C.舒适区12.结合选文,用“是……也是……”的句式给微习惯下个定义。

(不超过36字)(2分)13.本文节选自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该书的副标题为“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结合选文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17分)船的事路明①我爸无意中说起,在他考入师范之前,有过一段在船厂当青工的经历,这触动了我妈的浪漫神经。

我妈想起她小学时集体参观江南造船厂的情景:小朋友们排着队,仰头看着高大的船坞,江风阵阵,黄浦江船鸣。

我妈托腮问,你们造什么船,万吨轮吗?我爸只好仙仙地回答,水泥船啦。

②小镇去上海有三条路。

一是铁路,镇北的夏驾桥有一个小站,沪宁线上几班慢车在此停靠。

一条乡间小路通向夏驾桥,刮风一阵土,下雨一身泥。

二是公路,在汽车站等候县城发往安亭的班车,一路折腾到静安寺的外婆家,四五个小时过去了。

三是水路,江南水路通畅,坐船是传统的出行方式。

③以前,小镇周边的村庄普遍种双季稻,冬天还要种一茬小麦或者油菜。

一年收获三回,肥料就不够用,农民摇着简易的水泥船,去上海郊区的粪站拉粪,一船能拉五吨。

那是庄稼人的宝贝。

我爸初中毕业后插队当农民,也曾领受过几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个壮劳动力轮流摇船,来回两天,算双工分。

薄暮时分,河面倒映着晚霞,小船数乃而行,船桨荡开涟漪,两岸风景后退……以至后来老师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总会想到那诗情画意的场景。

④我小时候喜欢扒着桥栏,看往来的船只。

最好看的是拖船,为首一艘马达突突,后边跟着长长的一串,像蜈蚣一样,像火车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