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生物旅游景观

第四章生物旅游景观

第四章生物旅游景观一、教学目的:1、掌握生物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2、熟悉我国著名的生物旅游景观3、理解生物旅游景观的涵义、类别4、了解山地旅游景观的欣赏意义二、案例:1、试分析熊猫故乡与百里杜鹃林两处景观的异同2、试从美学角度分析长白山的旅游价值[资料]被称为“熊猫故乡”的四川省宝兴县。

这里高山环抱沟河,森林掩映清流,飞瀑成帘,箭竹茂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乐园和天堂。

四川旅游部门于1993年开辟了一条国际旅游专线——以宝兴县蜂桶寨保护区为轴心,以熊猫观光为主要内容的“熊猫故乡游”,受到国内广大游客的欢迎。

贵州百里杜鹃林位于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以普底,金坡雨乡为中心,面积约一百平方千米,作环状分布,最宽处5.3千米,最窄处1.2千米,因林带绵延百里,故称“百里杜鹃”。

长白山在吉林省东南部,一部分在朝鲜境内。

山的最高峰海拔2749米。

长白山山高地寒,山上终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长白山。

三、案例解析:熊猫故乡高山环抱沟河,森林掩映清流,飞瀑成帘,箭竹茂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乐园和天堂。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14只作为国礼远渡重洋,成为中国华民族热情友好的象征。

百里杜鹃林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土址、气候等自然因素,生长在这高原上的杜鹃花树,具有密集、高大、耐寒、花期长的特点,近年来,为了配合这里的开发利用,将彝族和苗族的节日迁到花区中心的大草坪,届时,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其又添几许文化色彩。

长白山雄伟壮观、植物类型从温带到寒带各不相同,不同季节的风霜雨雪,使大森林变化多端,同时还有很多珍禽异兽。

著名的“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就盛产于此地,因此,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还被归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第一节、概述[课堂导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作为风景旅游资源的生物则主要是指的植被——覆盖山体的森林、树木、花草,及栖息于其间的动物和微生物(大型真菌类)。

在山、水、天象、生物四大要素组成的自然景观画卷中,山体是主要的形象骨架,而树木花草则是山的“衣裳”。

同样的山体因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换,不时地更换着衣裳,给四时出游的观赏者增添了趣意无穷的猎奇内容。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随着人类对重返大自然的向往,生物景观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旅游景观的涵义具有旅游观赏、科研价值,能吸引旅游者,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动植物,称之为观赏生物旅游景观。

二、生物旅游景观的类别根据生物的种属划分,生物旅游景观主要分为两大类:动物景观、植物景观。

1、根据审美角度和旅游功能,可分为:(1)观赏动物(2)珍稀动物:我国有许多动物是世界特有、稀有的,甚至是濒于绝灭的。

如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野马、野牛、麋鹿、白唇鹿、中华鲟、白暨豚、扬子鳄、褐马鸡、朱鹮等。

这些动物由于具有“珍稀”这一特性,往往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北京百花山、松山、小龙门等地也有不少珍稀鸟兽,如金钱豹、斑羚、猪獾、褐马鸡、环颈雉等,从而大大增强了它们的招徕形象。

(3)表演动物:动物不仅有自身的生态习性,而且在人工饲养、驯化条件下,某些动物会产生各种模拟动作,如模拟人类动作或在人的指挥下作出某些粗犷而可笑的“表演”动作等。

我国古代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注重动物表演娱乐活动,如古代的斗鸡、耍猴、驯熊、玩蛇、养鸟、放鹰、赛马等;少数民族的斗马、斗牛等。

2.植物旅游景观根据观赏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观赏植物景观分为:观赏植物珍稀植物奇特植物风韵植物三、生物旅游景观的特征1.组景生动性生物景观虽然是以“大背景”形式出现的但却是所有背景材料中最丰富多彩、最变化无穷、最富有生气的组成内容。

自然旅游资源中的风景地质、地貌、水体、气候和天象等均属非生命物质,由它们构成的景观,虽有动有静,但多属以地球内、外营力为表现形式的自然演变过程,所以这种“动”是无生命的“动”。

只有动、植物的存在,才使自然界增加了生命的活力、灵气,成为一种充满了生机的千变万化的动和静相结合的景观综合体。

如果你到北京郊野旅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看到许多落叶阔叶林,在一年内随着四季的转换,其形态、色彩发生着千妩百媚的变化。

春天,树木、花草长出了新芽、新叶,开出了鲜花,溢出了芳香;夏季,大地铺满了绿荫,田野一片青翠;秋天,树叶变黄、变红,果实累累挂枝,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金秋世界;冬季草木凋零,空间通视加强,遇降瑞雪,山林披银戴玉,晶莹剔透,与夏季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北京山区的草甸地带各种野花一批批的开放,有的地区会变换三四次不同的景象。

总之,北京一年四季鲜明的气候,使这块土地的景观发生着既有规律又很奇妙的变化,给人以多种形象的、直观的、多变的观赏美感。

环境空间中又生活着不同的珍禽异兽或观赏昆虫。

这种美的活力变幻,正是居民四季出游所感受的不同的灵气。

可见风景植物在旅游中的功能之大、之多。

动物更是风景动感的载体,成千上万只兽类、鸟类、蜂、蝶,奔走或飞翔、鸣叫于浓密的森林和起伏的原野之间,鱼、虾、两栖动物游弋或跳跃于波光粼粼的水中、田边,把一个无生命的世界变成了热闹非凡、生机盎然的灵动世界。

因此,从旅游角度而言,一切有观赏意义的风景生物都是装点河山、造景育景、最富灵动美的自然要素。

2.构景组合性:在旅游中,生物景观的构景作用主要是以“背景”来体现的。

是以大范围的森林、草原及栖息于其中的动植物来体现的。

比如北京百花山已知有维管束植物92科800多种;野生动物40多科150多种;松山有维管束植物106科783种及变种,野生动物53科184种及亚种等。

这只是说明北京的这两个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物种,人们到这里来游览可以有机会观赏到、找到这些种类的动植物,感受到自然保护区的气息、氛围和特点。

但是在两地游览之时,并非想看就能看到这么多种类的动植物的姿态。

这是因为植物种类分布面积广,同一山地由山谷到山巅,由林下到石缝间;每一种植物各有自己的花期、果期,前后不一;各种植物生长时多呈混合状态,一般游人难以辨认。

而动物更具有游走、迁徙等流动性。

游人于某天某时于某地想要都见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动植物资源丰富只是作为景观的大背景出现加以欣赏的,这也正是我国古人很少有对每一种植物、动物一一进行观赏描写的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游人将会在这一领域中领悟出独到而新颖的见解。

3.功能多样性:风景动植物比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更多的旅游功能。

这是因为:动植物种属和数量繁多,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生存。

地面、土内、水下、空中到处都有动植物繁衍和生息,每种生物又有各自的生态、习性、色彩、造型等特点,可满足人们多种观赏心态及娱乐、健身、考察、食用等功能需求。

如观赏植物具有观花、观叶、观形、观果等功能;观赏动物具有观体形、观色态、观姿态、听鸣叫声等功能。

除了这些观光功能外,还可利用植物为人类创造幽境、别墅、小庭院;利用动物开展垂钓、狩猎、围捕、采集等活动,以达到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加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精神文明等社会、经济目的等多种精神需求。

4.资源再生性风景动植物是活的有机体,它们既有适应自然环境、维持其遗传性的特点,又有适应新的生存条件,被人类栽培、饲养、引种、驯化的可能,因此,风景动植物在旅游造景中也具有可移动、可组合造景等可能性。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发生和演化过程,反映在有机体生活上则为带有其祖先遗传特性的生物学特性。

因而要想使其正常地生息和繁衍以发挥其固有优势,人们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发展或者创造其所需要的固有环境,以利繁殖。

如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的芽期、花期、果期和发叶落叶及其条件等物候学特性,动物的休息、活动、嗜食以至于发情、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以达到异地引种的目的。

此外,由于生物生活的可塑性及人们创造环境的能动性,也可以按生物的适时适地原则和逐步适应变异原则,就地就近或从稍远地方引入,以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广见和观赏反差心态。

实际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园林树种和花草均是靠人工栽培和引进的方法,来发挥其旅游观赏效应的;许多人工兴建的动物园,让动物在人工创造的环境或模拟那种动物生态条件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以适应旅游观览活动的要求。

如植物园、动物园就是这些生物体被人类栽培、饲养、引种、驯化的组合造景的具体表现内容。

5.分布地域性6.系统脆弱性7.景观季节性8.文化寓意性第一节生物景观的旅游功能及欣赏一、生物景观的旅游功能风景植物吸引人们去欣赏、考察研究,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造景育景功能和它们能创造有利于人类健身延寿的物质环境。

1.观赏功能风景植物具有“幽”、“翠”、“形”、“色”、“香”、“奇”、“古”等造景因素。

所谓“幽”,主要包含着深、暗、静、黝等风韵。

“深”是森林茂密,可给人幽深之感。

“暗”指林间昏暗、阴暗之意,植物以其蓊郁的氛围,可给人以“幽暗”之感。

“静”指植物生存空间给人们的僻静、静谧之美感。

总之,植物的上述造幽特性能给人以幽深、幽暗、幽静、幽雅等幽美感。

与“幽”相关的是风景植物的“翠”色。

“翠”指春绿色,它可使人们产生翠绿、翠微之感受。

北京地区这种命景也不乏其例,如燕京八景中的“居庸叠翠”,燕平八景中的“天峰拔翠”。

前者指居庸关周围苍松翠柏之景色,后者指昌平的神岭峰。

“形”指风景植物在造型上的千姿百态。

如以花论,有色、姿、香、韵之分;以叶论有单、复、全、裂之状;论树形有挺拔雄健、婀娜多姿之别;论果形有圆、扁、线等之异。

总之,没有两种植物的茎、叶、花、果是完全相同的。

植物的千奇万异,除自然生成外,人们通过嫁接、培育等技术,还可创造出五花八门的奇态,增强植物的观赏效应。

如北京丰台花园从1987年起将其中50株植物,通过人工造型,制作出各种“动物”:长颈鹿、熊猫、猴、雄鸡、虎等。

风景植物的茎、叶、花、果含有不同的色素,能形成多种色彩美。

其中最基本的色彩是绿色。

绿,是生命之色。

绿色植物对于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于旅游者健康的影响,是衡量它的美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绿色环境能引起人们愉悦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休憩良好而保持旺盛的精力。

目前科学界已把“绿视率”作为衡量绿色环境的计量指标。

所谓“绿视率”即人在视野中绿色所占的比率,最新的科学成果认为这种绿色视野比例达到25%时,即可解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可以使人精神和心理上感到最舒适。

故绿色是人在视觉中最美好的感觉环境。

植物除绿色外,还有黄色、红色、橙色、蓝色、紫色、白色等色彩。

这些色相都是受各种色素及其变化形成的。

多种色素的相互调和,构成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美。

其中包括了一些特殊的色相景观。

如北京香山黄栌木形成的红叶,西山栎树的桔红色以及五角枫、柿树的橙红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