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同学们在答题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

这表明()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 神权王权实现结合C. 德治传统已经确立D. 神的地位发生动摇2.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

这说明当时()A. 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 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 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D. 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

秦始皇意在()A. 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 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 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 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加入试卷解析考情纠错收藏4.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 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C. 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 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5.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

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A.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D.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6.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

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

这说明()A. 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B. 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C. 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D. 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7.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

这种现象()A. 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B.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 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D. 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8.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

这反映了()A. 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B. 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 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D. 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9.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

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

这反映出()A. 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 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D. 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10.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

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

这反映了当时()A. 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C. 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 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11.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

《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A. 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B. 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 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D. 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12.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

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

这反映当时()A. 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B. 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C. 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D.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

”据此可知,他()A. 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B. 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C. 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D. 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14.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

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

这表明()A.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 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C. 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 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15.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

这一改变()A. 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B. 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 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 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6.如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

这种变化说明()A.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B. 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C. 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D.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17.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希腊盛行对城邦守护神的崇拜,每个城市都在中心地区或最高的地方修建神庙祭神,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

古希腊人的海滩、山岭、城墙、路旁埋葬的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

古希腊对城邦的神化()A. 成为甄别公民身份的主要标志B. 反映了理性主义发展受到压制C. 促进了抽象化神灵形象的出现D. 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爱国精神18.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

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

“丧廉耻”制度()A.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B.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C.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D.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俗语即方言。

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

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

材料说明()A. 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B. 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 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D. 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2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

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

这表明当时()A.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B.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21.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

这种变化说明()A. 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B. 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C. 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D. 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22.如表为1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苏联()A. 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B. 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C. 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D. 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23.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的口号”。

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这一变化表明美国()A. 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B. 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C. 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D. 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24.1915年,查拉为达达主义下了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下列西方美术作品符合达达主义审美情趣的是()A.《拾穗者》 B. 《自由引导人民》C.《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D. 《撑洋伞的女人》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

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甚至延请名医传医授道,效法我国建立了医事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的人民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医术治病救人,并带回一些药材,丰富了中医药的内涵。

中医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

除了中外的直接交流外,中医药还经由第三国外传,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

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

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

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

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

--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外传的特点,并简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26.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