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②通过介绍经营小常识,学生能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成本)、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热身运动,学生进一步熟悉销售中的基本关系,进一步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建构方程的思想。
④通过例题、探究乐园环节,学生规范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感受数学魅力,领悟数学思想。
20%y=120-y
(3)学生回答:
售价>进价,利润为正,商家盈利;反之亏本。
(1)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巩固等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售价=标价×折扣/10”,熟悉销售中的基本关系。
(2)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设不同的未知数,运用等量关系的先后顺序不同,都能列出方程。体会数学的魅力——”条条大道通罗马“。
授课时间
2017.11
章节
第三章第四节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课型
教材分析
销售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多是具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所以对这类问题的探究是“数学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需要.本节课是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2节课,设置这一例题的目的不仅是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且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
⑤通过达标测评环节,学生检验自己对本节课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光棍节”吗?它是哪一天?是一个什么特殊的节日?
问题二:老师在那一天花五折购买了一件衣服,你认为老师购买的划算吗?商家亏本了吗?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根据生活常识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教学
目标
①、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成本)、标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②、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的实际问题。
③、建构方程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①通过情景引入,学生对销售问题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必做题P106.练习第1题
选做题P107.习题3.4第11题
环节五:达标测评
一件服装先将进价提高80%出售,后进行促销活动,又按标价的6折出售,此时售价为216元.请问商家是盈是亏,还是不盈不亏?盈或亏了多少元?
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独立作答,感受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自信心。
环节六:小结、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建模解题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模型)、解决数学模型、利用模型结论解释实际问题,在这三个环节中“建立模型”尤为重要,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转化能力.在销售问题中建立模型的关键是发现并利用相等关系确立方程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销售问题的方程模型
学情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
经营小常识
结合实际购买场景
教师提问:情景中出现了哪些与销售有关的量?你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提问:情景中商家亏本了吗?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利润率吗?利用这个公式能变形得到利润等于什么?
学生回答:标价、折数、售价。
学生回答:只有知道成本,才能判断商家的盈亏情况。
学生对销售问题是有生活基础的,所以也具备一定的认识基础,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直观认识。学生尝试解答,小组合作,互相讲解,做到每位学生都可以理解题目,解决问题,在感受建模思想的同时,学会分析具体实际问题.
学生写出完整做题过程。
最后展示答题过程。
让学生学会自己审题,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梳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方程.进一步理解利润率的含义,感受建模思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售价>进价,利润为正,商家盈利;反之亏本。
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购买场景引出与销售有关的量,并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增强学生对销售信息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找出与销售有关的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热身运动
(1)
(2)
(3)
教师提问:
表格(1)中,售价>进价,我们称之为获利:那么,表格(2)中是什么情况呢?它的利润和亏损率如何计算?此时利润、进价、亏损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主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春阳
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附属外语初级中学
学校
巩义二中附中
设计者
刘春阳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比较熟悉在一些典型问题中应用方程模型,而对于“销售中的盈亏”中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问题,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容易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因此这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打折销售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将学过的知识自然融入新情境,以旧引新,以新强旧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训练.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独立作答,(直接利用算术法就能得到答案),第三个表格学生可以讨论解决。
(2)学生合作交流:
设利润为x,
可列方程
设进价为y,先利用利润=售价-进价,表示利润为(120-y),进而利用利润=进价×利润率这个等量关系,
可列方程
120-y=20%y;
设进价为y,利用利润=进价×利润率,表示利润为20%y,进而利用利润=售价-进价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
(3)让学生再次感受亏本和盈利决定于什么?并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环节四:综合灵活运用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教师提问:你觉得盈了还是亏了?盈亏决定于什么?我们需要求出哪些量才能做出判断?你的做题思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