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读书笔记(叶国灿)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格雷戈提出两种相对的管理理论:X理论与Y理论。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接纳和喜爱,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人”的报酬更激励工人。
(2)管理者职能的改变。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充当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能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或消除职工在自我实现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两种奖励方式:第一种是外在奖励,如加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另一种是内在奖励,如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等。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内在奖励,才能充分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获得内在奖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
管理制度应该保证职工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希望的成就。
(四)复杂人假设
根据复杂人假设有人提出了权变理论,权变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也称为超Y理论。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种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2)人在同一时间的各种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管理者需具备特定的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X理论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听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知道和自我控制。
(3)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以及谋求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管理方式:
(1)管理重点的改变。应从人本身转移到工作环境上,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人们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大多数学者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划分为四种,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
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个组织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好的管理者可以“变石为金”。
计划
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领导
控制
确定目标
分析环境
制定决策
战略选择
行动方案
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
分配权责
配置人员
协调与变革
指挥、激励下属
沟通与协调
制定工作标准
监控过程
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业绩的影响十分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职能时间分配
管理层级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高层管理
28
36
22
14
中层管理
18
33
36
13
基层管理
15
24
51
10
三、管理者的技能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该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如下: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可以不负责任,只重视任务而不考虑感情,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被称为任务型管理。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的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或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对人性的认识成为人们构思管理理论、设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了X理论;从“社会人”假设,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了Y理论;而从“复杂人”假设,提出了权变理论。
根据社会人的假设,其后的管理学者提出了“参与管理”等新型管理方式。所谓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下级和职工参与决策过程。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此概念由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就是自我实现。Y理论可以看做是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者休息一样自然。
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该有所改变,他们不应该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该在职工和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是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反映职工的需求和员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