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发展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发展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的特点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不受卡诺效率限制。 清洁、环保。燃料电池不需要锅炉、汽轮机等大型设备、 没有SO x、NO x气体和固体粉尘的排放。 可靠性和操作性良好,噪声低。 所用燃料广泛,占地面积小,建厂具有很大灵活性。
2
12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汽车生产商都在研究使 用低温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的可行性。由于低温碱 性燃料电池存在易受CO2毒化等缺陷,使其在汽车上 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除少数机构还在研究碱性燃 料电池外,大多数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都在质子交换 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上寻求突破。然而PEMFC和DMFC都以贵金属Pt为主 催化剂,一旦PEMFC和DMFC达到真正的批量生产阶 段,将被迫面临Pt的匮乏。碱性燃料电池可以不采用 贵金属作催化剂,如果采用CO2过滤器或碱液循环等 手段去除CO2,克服其致命弱点后,用于汽车的碱性 燃料电池将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碱性燃料电池领域 近年的研究重点是CO2毒化解决方法和替代贵金属的 催化剂。
2. 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有酸性、碱性、熔融盐类或固体电解质 2.1碱性燃料电池(AFC)、 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2.3磷酸燃料电池(PAFC)、 2.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2.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3. 按燃料类型分。 3.1氢燃料电池 3.2甲烷燃料电池 3.3甲醇燃料电池 3.4乙醇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 电路。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有不同的种类。
图10-3 燃料电池的基本单元
3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以氢氧磷酸型电池为例)
(1)氢气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下列阳极反应:
H 2 2H 2e
(2)氢离子穿过电解质到达阴极。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及负
(3)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醇等,渗透率较高,不 适合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质子交换 膜。
19

2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作为新一代发电技术,其广 阔的应用前景可与计算机技术相媲美。经过多年的基 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质子交换膜电源和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已达 到产品化程度,中、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 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7
8
2.1碱性燃料电池(AFC)
2.1.1 碱性染料电池简介
▪ 碱性燃料电池是该技术发展最快的一种电池,主要为空间 任务,包括航天飞机提供动力和饮用水。
▪ ▪
负极反应: 2H 2 4OH 4H 2O 4e

正极反应: O2 2H 2O 4e 4OH

碱性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大约80℃。因此,它们的启
即每一单电池的发电电压理论上限为1.23V。接有负载时输出
电压取决于输出电流密度,通常在0.5~1V 之间。将多个单电
池层叠组合就能构成输出电压满足实际负载需要的燃料电池堆
(简称电堆)。
14
15
PEMFC的电极常被称 为膜电极组件,它是 指质子交换膜和其两 侧各一片多孔气体扩 散电极(涂有催化剂 的多孔碳布)组成的 阴、阳极和电解质的 复合体。
6
燃料电池可依据其工作温度、所用燃料的 种类和电解质类型进行分类。按照工作温度, 燃料电池可分为高、中、低温型三类。按燃料 来源,燃料电池可分为直接式燃料电池(如直接 甲醇燃料电池),间接式燃料电池(如甲醇通过重 整器产生氢气,然后以氢气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和再生类型进行分类。依据电解质的不同,可 将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 型 燃 料 电 池 ( PAFC ) 、 熔 融 碳 酸 盐 燃 料 电 池 (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 两电极的反应分别为:

阳极(负极):2H2-4e=4H+

阴极(正极):O2+4e+4H+=2H2O

注意所有的电子e都省略了负号上标。由于质子交换膜只能
传导质子,因此氢质子可直接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而电
子只能通过外电路才能到达阴极。当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
时就产生了直流电。以阳极为参考时,阴极电位为1.23V。也
▪ 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能发电将大大提高重要装 备及建筑电气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使重要建筑物以市 电和备用集中柴油电站供电的方式向市电与中、小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风力发 电等分散电源联网备用供电的灵活发供电系统转变, 极大地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节能水平和环保效 益。
21
载也达到阴极。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反应式为:
2H


2e

1 2
O2

H 2O
(3)综合起来,氢氧燃料电池中总的电池反应为:
2H 2 O2 2H 2O
伴随着电池反应,电池向外输出电能。只要保持氢气和氧气
的供给,该燃料电池就会连续不断地产生电能。
4
燃料电池中的催化作用
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作用是用来加速燃料电池化学反应中 电荷转移的一种作用,一般发生在电极与电解质的分界面 上。
2.3 磷酸燃料电池(PAFC)
2.3.1 磷酸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磷酸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 PAFC)是以浓磷酸为电解质, 以贵金属催化的气体扩散电极为正、负电极的中温型燃料电池。可以在 150~220℃工作。具有电解质稳定、磷酸可浓缩、水蒸气压低和阳极催化 剂不易被CO毒化等优点,是一种接近商品化的民用燃料电池。 ▪ 燃料气体或城市煤气添加水蒸气后送到改质器,把燃料转化成H2、CO和水 蒸气的混合物,CO和水进一步在移位反应器中经触媒剂转化成H2和CO2。 经过如此处理后的燃料气体进入燃料堆的负极(燃料极),同时将氧输送到燃 料堆的正极(空气极)进行化学反应,借助触媒剂的作用迅速产生电能和热能。 ▪ 阳极反应:H2+2e- →2H+ ▪ 阴极反应:1/2O2+2H+ → H2O+2e▪ 总反应: 1/2O2 +H2 → H2O
13
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 2.2.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英 文简称PEMFC)是一种燃料电池,在原理上相当于水电解的 “逆”装置。其单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阳极 为氢燃料发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极都 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 工作时相当于一直流电源,其阳极即电源负极,阴极为电源正 极。
动也很快,但其电力密度却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密度
低十来倍,在汽车中使用显得相当笨拙。不过,它们是燃
料电池中生产成本最低的一种电池,因此可用于小型的固
定发电装置。
▪ 如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样,碱性燃料电池对能污染催 化剂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杂质也非常铭感。此外,其原料不
能含有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电解质反应 生成碳酸钾,降低电池的性能。
18
质子交换类膜存在下述缺点:
(1)制作困难、成本高,全氟物质的合成和磺化都 非常困难,而且在成膜过程中的水解、磺化容 易使聚合物变性、降解,使得成膜困难,导致 成本较高;
(2)对温度和含水量要求高,Nafion系列膜的最佳 工作温度为70~90℃,超过此温度会使其含水 量急剧降低,导电性迅速下降,阻碍了通过适 当提高工作温度来提高电极反应速度和克服催 化剂中毒的难题;
▪ 电堆的核心是MEA组件和双极板。MEA是将两张喷涂有Nafion 溶液及Pt催化剂的碳纤维纸电极分别置于经预处理的质子交换 膜两侧,使催化剂靠近质子交换膜,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模压 制成。双极板常用石墨板材料制作,具有高密度、高强度,无 穿孔性漏气,在高压强下无变形,导电、导热性能优良,与电 极相容性好等特点。常用石墨双极板厚度约2~3.7mm,经铣 床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导流流体槽及流体通道,其流道设计 和加工工艺与电池性能密切相关。
17
2.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优点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 其发电过程不涉及氢氧燃烧,因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
制,能量转换率高; ▪ 发电时不产生污染,发电单元模块化,可靠性高,组
装和维修都很方便,工作时也没有噪音。所以,质子 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环保电 源。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 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 ▪ 被公认为电动汽车、固定发电站等的首选能源。在燃 料电池内部,质子交换膜为质子的迁移和输送提供通 道,使得质子经过膜从阳极到达阴极,与外电路的电 子转移构成回路,向外界提供电流,因此质子交换膜 的性能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 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图10-19 膜电极结构示意图
16
▪ 电堆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而成。将双极板与
膜电极三合一组件(MEA)交替叠合,各单体之间嵌入密封件, 经前、后端板压紧后用螺杆紧固拴牢,即构成质子交换膜燃料 电池电堆,如附图所示。叠合压紧时应确保气体主通道对正以 便氢气和氧气能顺利通达每一单电池。电堆工作时,氢气和氧 气分别由进口引入,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 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 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
9
图10-8 碱性燃料电池的结构(自由电解质型)
10
2.1.2 AFC的优点是: ▪ ①效率高,因为氧在碱性介质中的还原反应比其
他酸性介质高; ▪ ②因为是碱性介质,可以用非铂催化剂; ▪ ③ 因工作温度低,碱性介质,所以可以采用镍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