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建设的目的与必要性 (3)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3)二、目前国内外现状 (3)三、建设目的与必要性 (4)四、习岗镇育苗示范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7)五、建设工厂化育秧时机已成熟条件具备 (8)六、我区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计划 (9)第二章、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来源与技术标准 (9)一、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来源 (9)二、工厂化育秧农艺实施标准 (10)1、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10)2、浸种催芽技术标准 (10)3、播种技术标准 (13)4、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4)5、秧苗标准 (16)6、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17)第三章、基地建设达到的效果 (18)一、育秧生产能力 (18)二、秧苗生产规模 (18)三、工厂化育秧增产效果 (18)第四章、实施步骤与实施方案 (19)一、方案论证 (19)二、基地选址 (19)三、实施计划 (19)四、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19)第五章、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22)一、主要实施工作内容 (22)二、主要技术要求及数据对比 (23)1摆脱了浸种催芽靠炕头的历史 (23)2摆脱了播种靠人推的历史 (31)3摆脱了大棚育秧管理信息靠人工的历史 (31)4摆脱了种地增收靠天的历史 (33)三、投资预算 (33)四、项目后期管理 (34)第六章、实施企业与农牧局的作用及与农民的协作利益关系 (35)一、实施企业与农牧局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5)二、与项目所在地农民的协作关系和利用关系 (35)第七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35)第八章、项目协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36)一、建设单位概况 (36)二、主要业务范围与业务能力 (36)三、人员构成情况 (37)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 (37)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 (37)六、资产与财务状况 (38)七、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38)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39)一、环境保护 (39)二、安全生产 (41)第十章、总结 (42)附件:水稻工厂化育秧增产效果验证证明 (42)第一章建设的目的与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近年我区水稻直播面积上升、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弱化是造成单产不高和年际产量不稳定的影响因素。
低温年对直播水稻的影响大于插秧稻,所以直播面积大,其产量受制气温的影响就越大。
插秧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直播面积扩大情况下,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种植面临的问题是育秧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水稻发展的需要,造成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实施必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实现宁夏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新跨越。
宁夏自治区政府为提高我区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出水稻插秧面积不少于70万亩的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依靠现有小拱棚分散育秧和人工插秧模式无论在经济、人力、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都已无法实现,只有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之路才是保障70亩插秧目标实现的基础!二、目前国内外现状水稻工厂化育秧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普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我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引进、示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在黑龙江地区得到发展,目前正向普及方向发展。
我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大棚育秧,在灌区种稻县推广,但因大棚育秧没有实现智能控制,人工管理成本高,技术到位率低,机械质量难以保证,未能得到推广。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推行了小弓棚孔膜衬底卷秧方式育秧。
2001年黑龙江方正县水稻专家刘汉学应邀来宁指导水稻旱育稀植,在仍然采用小弓棚育秧形式下,重点突出了“低量播种、见绿放风、严格旱育”的不衬孔膜的铲秧育秧和本田“增基肥、减追肥、少本插”的技术核心,故宁夏把这一阶段推广的旱育稀植技术称为“旱育稀植规范化”。
但是,在认可“旱育稀植规范化”可增产的情况下,由于受人工铲秧、人工插秧及平放运秧等不利因素影响未能坚持下来,造成孔膜衬底卷秧方式重新恢复起来。
三、建设目的与必要性(一)、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秧苗的质量是决定水稻产量主要因素之一,“苗好一半稻”,多年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国内外水稻育秧的经验、成果证明工厂化育秧是培育壮秧的最好方式,是体现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是实现水稻规模高产的必由之路。
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为水稻生产实行统一集中育苗、统一供种、统一催芽、统一育秧标准。
工厂化育秧便于指导农户以及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户们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培育壮苗,为增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特别是土地流转基地可以实现育秧、插秧一体化生产,并通过基地生产和企业加工相结合,认真抓好规范化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推进水稻生产和大米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粮安天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大局。
宁夏引黄灌区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有保障本区粮食自给有余和稳定西北粮食市场的重要作用。
水稻在宁夏粮食生产中占具重要地位,其面积、产量、单产分别占灌区粮食面积、产量和单产的21.4%、29.6%和138.3%。
2006年以来水稻面积保持在115万亩以上。
宁夏种稻具有其良好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唯此,宁夏平原才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全国十大新天府”之美誉,“宁夏大米”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全国唯一的以省份冠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宁夏平原保持水稻种植,有利于保证灌区稻旱双丰收和粮食的持续增长。
但是宁夏水稻产量多年来徘徊不前(表2),其原因就在于插秧面积下滑,旱育稀植技术到位率低等原因。
为实现宁夏水稻产量的持续增长,保证插秧面积,通过工厂化育秧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势在必行。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是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利于增加稻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
实施工厂化育秧,重点突出优质专用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产业链条上重点强化供种苗、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
一方面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基础地力、改善现代农业装备水平,集成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粮食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引导粮食加工、流通企业向稻区聚集,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粮食加工转化,稳定粮食市场,降低粮食生产的市场风险,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实现稻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项目建设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为重点,优质化、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生产力要素和利益结构优化和重组,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发挥地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
(四)工厂化育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稻工厂化育秧以集约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先进的工业化标准生产秧苗,在育秧生产阶段靠先进的智能装备确保育秧出芽率,在秧苗生长阶段依靠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秧苗生长管理,确保为农民提供真正的壮秧;在农艺生产中以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地力建设为重点,以及配肥站和地力墒情监测体系等配套建设。
减少化学肥施用量,依靠生物覆盖保护土壤水分和自然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助于对速效养份的吸收和利用。
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等综合效益的技术体系,增加我区农业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整体生产能力和效益。
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抗灾能力,可使优质粮食种在丰产期,管在增产期,收在高产期,大灾之年不减产,中灾之年保增产,一般年景夺高产,确保优质水稻稳产高产。
(五)工厂化育秧是节水节能发展的需要我区目前育秧采用漫灌方式,每亩秧田从置床、播种、秧苗生长供需5次漫灌,每次每亩需要60立方水,总需要300立方水。
而工厂化育秧采用喷淋方式,每次每亩需要不到20立方水,总需要不超过120立方水,可节水180立方水以上。
全自治区70万水稻育秧需要育秧田7000亩,育秧期可节水126万立方。
四、习岗镇育苗示范基地建设的必要性(1)是推进工厂化育秧健康发展的需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在我区刚刚起步,贺兰县在习岗镇建设的万亩水稻育秧生产基地是我区第一座现代化、工业化水稻育种生产基地,肩负着引领我区水稻工厂化发展方向。
为使第一座育秧生产基地发挥出示范效能,一方面可以使集中示范水稻工厂化育秧全流程,便于集中展示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直观效果更利于下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将育秧生产、秧苗培育集中建设,可以起到技术培训、交流的作用,成为我区第一座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训基地。
(2)是引领育秧大棚建设与后续再利用时种植模式示范的需要水稻大棚育秧后,大棚再利用时创造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样是工厂化育秧在我区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之一。
习岗镇育秧基地的建设就是为大棚再利用创造先期示范,为农户大棚再利用探索出好的种植模式和种植规范。
使农户在大棚再利用时能看得到、学得了、种的好,引领农户增收。
(3)是大棚管控技术集中展示与规范化建设的需要伴随工厂化育秧的推进,大棚建设、管控、农艺技术的适应性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习岗镇育秧基地的建设就是为分类展示大棚建设、管控、农艺技术,让农户看到今后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模式、现代化大棚环境温度、湿度、通风、遮阳等管控技术和育秧农艺技术规范、冬麦后茬玉米、油葵复种技术示范展示。
五、建设工厂化育秧时机已成熟条件具备贺兰县水稻年种植面积12~15万亩,种植方式以插秧栽培和直播栽培为主。
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栽培方式上尽管强调要搞插秧栽培,但直播一直难以禁绝 ,其根本原因与水稻价格关系很大,根据多年实践观察,凡大米价格上涨,水稻价格每公斤在1.8元以上,插秧栽培面积就增加,当水稻价格低于1.8元每公斤,则直播栽培面积上升。
2009年以来,大米价格上扬,农民觉得种稻合算,育秧插秧面积又有所回升,达到60%以上。
由于国家水稻保护收购价的稳步提高,已经不会低于1.8元/公斤的水平了,农民种水稻插秧的积极性增强,但由于小拱棚育秧的风险大,秧苗质量不稳定,又制约了机插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由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土地流转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贺兰县各镇都有土地流转基地、农民合作社,其水稻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广大稻农,期盼政府给他们提供育秧、机插一条龙专业服务,减少他们的风险、增加其收入!六、我区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计划今年自治区在青铜峡、贺兰、贺兰将引进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在稻区各市县(区)建立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示范点,以推广“宁粳43号”优质品种为主,与现代农业(优质粮食)基地相结合,与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相结合,采取统一优质品种、统一供应育秧、统一大棚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的运行方式,实现秧苗生产专业化、工厂化,从根本上提高秧苗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