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1讲 功 功率和动能定理考向一 功和功率的计算 (选择题)1.恒力做功的公式W =Fl cos α(通过F 与l 间的夹角α判断F 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
2.功率(1)平均功率:P =W t=F v cos α。
(2)瞬时功率:P =F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例1] (2014·全国新课标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 1、W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F 2>4WF 1, W f 2>2W f 1B .WF 2>4WF 1, W f 2=2W f 1C .WF 2<4WF 1, W f 2=2W f 1D .WF 2<4WF 1, W f 2<2W f 1 [思路探究](1)两次物体的加速度、位移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因为前后两次t 相等,由a =vt ,x =v 2t 知,a 1∶a 2=1∶2,x 1∶x 2=1∶2。
(2)两次合力做功存在什么关系?提示:由动能定理知W 合1∶W 合2=1∶4。
[解析] 由x =v t 知,前后两次的位移之比x 1∶x 2=1∶2,由W f =fx 知W f 1∶W f 2=1∶2;由动能定理知,WF 1-W f 1=12mv 2,WF 2-W f 2=12m ·(2v )2,所以WF 2-W f 2=4(WF 1-W f 1),又因为W f 2=2W f 1,所以4WF 1-WF 2>0,即WF 2<4WF 1,C 正确。
[答案] C [感悟升华]计算功和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1.(2014·乐山模拟)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车厢与水平面间的θ角逐渐增大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增大B .货物受到的支持力不变C .货物受到的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D .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对货物做负功解析:选AC 货物处于平衡状态,则有mg sin θ=f ,mg cos θ=N ,θ增大,f 增大,N 减小,A 正确,B 错误;货物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做正功,C 正确;摩擦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不做功,D 错误。
2.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
从t =0时刻起,物体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 作用,第1 s 内F =2 N ,第2 s 内F =1 N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 s 末物体的速度是4 m/sB .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3 mC .第1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2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最大解析:选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第1 s 内和第2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 m/s 2和1 m/s 2,第1 s 末和第2 s 末的速度分别为v 1=a 1t 1=2 m/s ,v 2=v 1+a 2t 2=3 m/s ,A 错误;2 s 内的位移x =v 1t 12+v 1+v 22t 2=3.5 m ,B 错误;第1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P 1=F 1v 1=4 W ,第2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P 2=F 2v 2=3 W ,C 正确,D 错误。
3.(2014·西安一模)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 =10 m/s 2,则(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 .10 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6 WC .10 s 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 m 处D .10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 J解析:选CD 由题图乙知前后两段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2 m/s 2、a 2=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μmg =ma 1,F -μmg =ma 2,联立得F =3 N 、μ=0.05,A 错误;10 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P =Fv =18 W ,B 错误;由速度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知,10 s 内物体的位移x =-2 m ,即在计时起点左侧2 m 处,C 正确;10 s 内物体的路程为s =34 m ,则10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μmgs =34 J ,D 正确。
考向二 机车启动问题 (选择题或计算题)1.机车输出功率:P =Fv ,其中F 为机车牵引力。
2.机车启动匀加速过程的最大速度v 1(此时机车输出的功率最大)和全程的最大速度v m (此时F 牵=F 阻)求解方法:(1)求v 1:由F 牵-F 阻=ma ,P =F 牵v 1可求v 1=PF 阻+ma。
(2)求v m :由P =F 阻v m ,可求v m =P F 阻。
[例2](2014·广元五校联考)如图所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
在起重机将质量m=5×103 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 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 m =1.02 m/s的匀速运动。
取g=10 m/s2,不计额外功。
求:(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3)起重机在第2 s末的输出功率。
[审题指导](1)题干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起重机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
(2)题干中“匀速运动”说明重物所受的起重机的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平衡。
[解析] (1)重物匀速上升时有F=mg可得起重机的最大输出功率P m=Fv m=mgv m=5.1×104 W(2) 设重物匀加速阶段受到的牵引力为F1,匀加速运动阶段的末速度为v匀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又有P m=F1v匀mv匀m=at1解得t1=5 s(3)设第2 s末重物的速度为v2,由运动学公式知v2=at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1-mg=ma且P=F1v2解得P=2.04×104 W[答案] (1)5.1×104 W (2)5 s (3)2.04×104 W4.(2014·成都质检)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k 1和k 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 1和v 2,则( )A .v 2=k 1v 1B .v 2=k 1k 2v 1 C .v 2=k 2k 1v 1 D .v 2=k 2v 1解析:选B 该车在水平路面上达到最大速率时,处于平衡状态,即该车此时的牵引力F 1=k 1mg ,F 2=k 2mg ,两种情况下,车的功率相同,即F 1v 1=F 2v 2,解得v 2=k 1v 1k 2,B 正确。
5.(2014·西安模拟)质量为8×102kg 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 与对应的速度v ,并描绘出F 1v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 、BO 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求此过程中(1)电动车的额定功率;(2)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2 m/s ?(3)若过B 点后16 s 达到最大速度,则电动车所走的总路程是多大?解析:(1)分析图线可知: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做牵引力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最大速度v max =15 m/s 时,牵引力为F min =400 N ,由平衡条件得恒定阻力f =F min =400 N额定功率P =F min v max =6 kW(2)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 =P F max解得v =3 m/s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F max -fm解得a =2 m/s 2电动车在速度达到3 m/s 之前,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求时间t =v ′a解得t =1 s(3)设在匀加速阶段到达B 点的位移为x 1,则v 2=2ax 1 解得x 1=2.25 m从B 点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Pt ′-fx 2=12mv 2m -12mv 2解得x 2=24 m故总的位移x =x 1+x 2=26.25 m答案:(1)6 kW (2)1 s (3)26.25 m考向三 动能定理的应用 (选择题或计算题)[例3] (2014·南充模拟)如图所示,水平路面CD 的右侧有一长L 1=2 m 的板M ,一物块放在板M 的最右端,并随板一起向左侧固定的平台运动,板M 的上表面与平台等高。
平台的上表面AB 长s =3 m ,光滑半圆轨道AFE 竖直固定在平台上,圆轨道半径R =0.4 m ,最低点与平台AB 相切于A 点。
当板M 的左端距离平台L =2 m 时,板与物块向左运动的速度v 0=8 m/s 。
当板与平台的竖直墙壁碰撞后,板立即停止运动,物块在板上滑动,并滑上平台。
已知板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板的上表面及轨道AB 的动摩擦因数μ2=0.1,物块质量m =1 kg ,取g =10 m/s 2。
(1)求物块进入圆轨道时对轨道上A 点的压力;(2)判断物块能否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E 。
如果能,求物块离开E 点后在平台上的落点到A 点的距离;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
[思路探究]在DC 段由动能定理求物块和板整体到达BC 时的速度→对物块在板和平台上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求物块到达A 点的速度→在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物块对A 点的压力→假设物块能过E 点,由动能定理求物块经过E 点的速度→与物块刚好经过E 点的速度比较判断→若能经过E 点,物块做平抛运动。
[解析] (1)设物块随板运动撞击竖直墙壁BC 时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μ1(m +M )gL =12(M +m )v 21-12(M +m )v 2设物块到A 点时速度为v 2,由动能定理得-μ2mg (s +L 1)=12mv 22-12mv 2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2R解得N =1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对轨道A 点的压力大小为140 N ,方向竖直向下。
(2)假设物块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且在最高点处的速度为v 3,则有-mg ·2R =12mv 23-12mv 22解得v 3=6 m/s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v 满足的关系为mg =mv 2R解得v =2 m/s因为v 3>v ,所以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