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
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很多人淡忘。
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和归根;传统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借鉴和创新。
四川省自贡县有一个龚姓家族,世代编制竹扇,其编扇技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编扇,工艺独特,用料考究,仅靠一双巧手。
完工后的龚扇,薄如蝉翼、美如绢布,被誉为“天下第一扇”。
然而,由于工艺费时,又不可能规模化生产,龚扇的产量很少。
第五代传人、工艺大师龚倩,一年平均能编出6把龚扇。
其获奖作品《笑罗汉》编了近4个月,标价4600元,但问津者甚少。
130年来,龚氏家族的生活都相当清苦。
第四代传人龚菊芬,好长一段时间内靠政府发的200多元低保金度日。
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外来的合作要求,在她看来,合作虽能改变经济窘境,可技术被别人买断了,龚扇就会被卷入滚滚的市场大潮中,那龚扇还是龚扇吗?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传统文化想要守护好自己的根并历久弥新)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题外延伸:在社会现象中思考,既需要对社会现象本身多加关注,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再结合相关事例进行论证,才能真正体现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当“便插茱萸”的美景遇上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当甘醇的月饼遇上喷香的火鸡……在这无数场中西文化的邂逅中,并未如人们期许的那样擦出点点火花。
相反,文化的天空撒下点点冰凌,仿佛是为了古老东方传统渐行渐远而奏起的哀婉悲歌。
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
歌罢垂泣带泪看,只是花影何处得?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立载体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大到优雅大气的北京四合院、别有韵味的羊肠胡同;小到精巧别致的龚扇、匠心独运的窗花……他们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最华美的名片。
然而如今,城市化进程的轰鸣声将本就不多的古老街巷和青石板路渐渐蚕食,机械化生产将传统手工业者逼得走投无路、技艺濒临失传……若无这些最古朴简单的存在,谁来承载中华民族的记忆,谁来扞卫民族之树的根基?都说起航必扬帆、高飞必振翼,只是不知,缺了这高耸的文化之帆和强健的传统之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如何启程?若待名花落尽,即使悲得肝肠寸断,只怕也难以将零落于泥土中的花瓣重新唤回枝头。
然而,逐渐消失、觅而不得的不仅只是花影,更有那沁人心脾、萦人脑海的馥郁芳香。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可绘、无迹可追,却氤氲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将传统精髓一点一滴融进我们的血肉。
然而现在,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人抛诸脑后——京剧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书店里国学书籍久蒙灰尘却鲜有人问津……与之相对的却是:韩国总统朴槿惠借助《老子》《庄子》走出人生低谷;海湾战争时期,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要求将《孙子兵法》列为官兵必读书目……有没有点儿“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对掌握在手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熟视无睹,丝毫不知道去珍惜、去从中获得奋力前行的方法和动力?倘使这传入鲁迅先生在天之灵耳中,先生必得暴怒着从地下跳起,恨恨的骂道:“尔辈不识传统之精髓,竖子乎!毋论尔曾读吾所着《拿来主义》!”只是不知,先生颤抖的胡须下咬得咯咯作响的牙关和紧皱的眉头能唤起多少人对传统文化的珍重?直道是,传统花开直须折,莫待枝空衔恨歌!牡丹与郁金香的优雅共存当源远流长的东方春节遇上西方圣诞,火红春联遇上缤纷圣诞树,“年”的传说碰上耶稣诞辰;当清明节的沉痛哀思遇上复活节的欢庆救赎,当博大精深的方块字碰到排列组合的拉丁字母,当淳朴清新的丽江小镇遇上塞纳河畔的浪漫小镇……雍容大气的牡丹与神秘妖冶的郁金香该如何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共存?不是迷失在争奇斗艳中而是在百花园中认清自己,不是妄自菲薄地否定自我而是自信大方地昂首绽放。
对于自身而言,它们都是文化百花园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正如牡丹有其不可代替的华贵而郁金香有其无可模仿的馥郁。
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一个民族骨血中的烙印。
为什么古人在佳节之时思亲怀乡倍感惆怅?为什么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的浓厚“乡愁”?这是我们对亲情的眷恋,是我们文化血脉的同根同源,是跨越时空的民族认同感。
若是数典忘祖,不仅丢掉了民族身份磨灭了自己特色,更是切断了民族的精神纽带,为精神家园染上灰暗,不复晴天。
不是骄傲蛮横的一枝独秀而是宽容谦虚的求同存异,不是唯我独尊的固步自封而是智慧开明的兼收并蓄。
前有唐太宗包容各方文化和睦相处开启大唐的恢弘气度;后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吸收民主科学精神驾中国文化之马车开入现代化;近有徐悲鸿将西方艺术融入国画之中,将笔墨韵味渗入素描、油彩,创新颖独特之风格;现有小提琴协作曲《梁祝》将东方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与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
不是死板生硬的照搬照抄而是辩证批判的借鉴吸收;不识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为我所用的博采众长。
有的国家不加甄别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遭文化颠覆,有的国家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迈向民族文化新高度。
文化之流由过去流向未来,由历史淌进现实,它既需海纳百川奔涌向前,也需要正本清源保持纯净不被浊流所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纽约街头的春节灯笼与中国平安夜的圣诞树与祝福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牡丹”以其绰约风姿展示着底蕴与气质,“郁金香”凭借独特魅力奉送这异域芬芳。
郁金香会向牡丹寻一片肥沃土壤,牡丹亦会向牡丹借一些沁人清香,如此优雅共存。
只恐夜深花睡去阴阳舛错,天时否泰,人事盈冲,变故在于须臾。
曾几何时,不见他清明寄柳浸露水,却看那万圣糖果南瓜车;早遗忘重阳茱萸润黄雄,犹记得圣诞松柏燃灯火……那涌动在中国人骨髓里的千年风雅,怕是要海棠般沉沉睡去了吧。
只恐夜深花睡去,能否容我燃一支灼灼烛火,看那华夏的文明之花尚未沉眠?花朵欲睡是必然的,勇于用西方之鸟啼把花的耳朵叫醒方能使败叶散去,新芽长出。
西方思潮刺激着封建堡垒,两股势力冲突搏斗,张罗起了近代几百年的黑暗。
民族危亡,娇艳馥郁的华夏文明之花时刻都有被西方铁锹移根易植的危险。
当19世纪第一声炮向轰开国门,醉生梦死的国人惊醒,欧美文明的浓墨重彩渗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美学。
我们开始知道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河潺潺却只是崎岖顽陋石头,国人是愚昧无知的,科技与文明似乎变成了西方特有的璀璨名词。
不会有人再想幻想中秋蟾宫,女娥月桂,但又有人会相信白髯老人、雪橇麋鹿。
打开潘多拉魔盒,伤传统文化流失之可悲。
鲁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
传统文化的丧失,是一场浩瀚长河中悲戚散漫的踽踽独行,是一个民族被拔了根、飘飞蓬转的悲哀。
传统的节日、工艺是历史的产物,纠缠着朝代的气息,如同时光肌体上剥离下的碎片,指引着精神上的寻根之旅。
中华文化五千载的沉淀,研磨在时间香醇的墨汁中,派生滋长,轮转不已。
抛弃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长旗,怎么还会有勇气来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像无依无靠的孤儿,终究是畏缩胆怯,可怜可悲的。
然堵塞文化流水的闸门,又畏故步自封之可怕。
清朝妄自尊大的惨痛教训尚未忘记,流水不腐的警世喻言还历历在心。
文化就像人的骨髓,没有源源的新鲜血液不断补给,再强大彪悍的文化巨人也会患上懦弱的白血病,一病不起。
因畏惧外来文化涌入而生成固执不变的哀伤,只会使自己的耳目在闭塞的空气中腐臭溃烂。
当外来巨人挥枪闯入,自己唯有虚弱地投降倒地,效仿清王朝高举耻辱的白旗,徒有一架松弛的血骨。
只恐夜深花睡去,终叹文化之花博采众长之可贵。
梅之五瓣,兰之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艳,芙蕖之灿烁,形同翠姝,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实共芳也。
百年巨匠徐悲鸿曾啸马苍鸣:“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何止绘画,诸凡事物不都是如此?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不再担心夜深花睡去。
愿我华夏灿烂的文明之花,沐浴着世界雨露之滋养,朝自己的方向傲然绽放!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看远处,两军对垒,锣鼓喧天;近观之,击鼓进军,短兵相接。
针尖对上了麦芒,兵戈扎进了胸膛,敌军冲进了营房筑成了一条文化的长廊。
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能否重修秦晋,抑或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传统文化而鸣?从韩愈的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到宋明理学的桎梏,再到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终至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不禁被现代人所慢慢遗弃。
看那北京的象征四合院,占地不利规划,拆了;看那各地“固若金汤”的护城墙,堵车,拆了;看那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的习俗,碍事,弃了。
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现代化的挑战,同时也遭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蚕食,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存在感也越来越弱。
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西方文化。
享乐,消费,简约无拘束,成为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及节日的优势因素。
丧钟铛铛的敲着,传统文化要绝种无后了么?丧钟为西方外来文化而鸣?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价值观念,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成了年轻人狂欢的盛筵。
春节不放炮了,圣诞节的树却屹立着;七夕不乞巧了,二月十四日的巧克力抢购一空;双十一本就不是什么节日,却硬让电商搞成了购物的伊甸园。
一味地投机倒把,牵强附会,只是让商家赚的盆满钵盈,却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德谟克利特说过:“文化是民族的化身”。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将是“危亡之渐”了。
所以近些日来一些学者要求更严格的审核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影视作品,许多美剧下架,《死侍》等电影审批遥遥无期。
学者们建议要构建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环境,大力抵制西方文化进入。
西方外来文化要望洋兴叹了么?丧钟铛铛地敲着,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固然各自需要“洗耳净听”:传统要固本,外来要增色;既不能做无根之花,随风飘散;又不能做坚固金汤,恣意抵制。
如此,方能和而不同,方能战无不胜,方能无往而不克!可丧钟还在继续响着,它还在为谁而鸣呢?当然是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
中西文化交流会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打着这个旗号搞文化渗透,企图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进而搞资本主义颠覆。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都德说过:“占领一个国家先要抹杀它的文化”。
只有中西文化协调发展,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