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4.电气舾装件安装工艺

54.电气舾装件安装工艺

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舾装件安装工艺编写:日期: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设计部编2009-12-1电气舾装件安装工艺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航海船舶电气舾装件的安装施工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电气舾装件的安装,但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船舶。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JHW G SS-06 《电气安装工艺》JHW G SS-29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JHW G SS-50 《电气内场工艺标准》三、施工前准备3.1 技术资料施工前,首先仔细阅读电缆路径图、电气综合布置图,或者电气安装图以及安装工艺要求进行舾装件安装的实船定位和标出安装位置及舾装件名称,代号。

四、安装工艺要求4.1不允许直接烧焊在船壳旁板上及各种设备和管子上。

4.2不允许直接烧焊在高强度钢板上。

4.3采用包焊以保证焊接强度,焊后去渣,焊接处无虚焊,气孔等瑕疵发生,并进行油漆。

4.4油舱、水舱等区域不应直接烧焊,应在烧焊处加烧“型垫”后再烧焊舾装件。

型垫类型如图1所示:图14.5冷库内的舾装件必须耐腐蚀或经防腐蚀处理,如用不锈钢材料、镀锌处理。

4.6 电气舾装件的制作工艺,请参见JHW G-SS-50《电气内场工艺标准》。

五、电气舾装件安装5.1电气设备基座5.1.1各种设备和舾装件在钢质船体结构上安装都采用焊接的方式。

电气设备固定安装在钢质结构上不能直接焊接,必须安装在舾装件上,再焊接到船体上。

设备基座是电气设备固定在船体结构上的过渡部分。

通常称整体构架为设备“支架”或“基座”。

5.1.2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备重量和安装处的船体结构,船厂制定了设备基座标准,作为电装生产设计、分段和总组预装、内场舾装件制造和外场施工配套领用的依据。

5.1.3小型电器如接线盒、灯具、插座等有两个或三个安装(件)孔,一般电气设备有四个或六个安装孔。

5.1.4基座的角钢或扁钢均选用Q235-A,按GB700-88;基座采用焊接结构,焊接应牢固,焊后去除焊渣、毛刺、焊缝深度不小于材料厚度的80%;基座安装完成后应涂上白漆。

5.1.5基座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来施工。

如遇到无法施工或安装位置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解决问题。

5.1.6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布置要合理,安装工艺参照JHW G SS-29《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布置合理包括合理利用空间位置,便于操纵、维修,考虑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5.2 灯架5.2.1灯架安装时金属件焊接应牢固,焊后应去除焊渣,焊缝深度应为材料厚度的80%;金属零件上不应有毛刺和锐边;焊接环焊后应去除焊渣、焊瘤;钢质零件应镀锌或涂防锈底漆,木垫应涂清漆。

5.2.2灯架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来施工。

如遇到无法施工或安装位置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解决问题。

5.2.3强光灯及探照灯的安装应设有专用灯架或底座,灯架或底座的高度及型式,应与灯具的工作要求相适应。

5.2.4探照灯安装时,应在其底部与底座之间垫以厚度不小于5mm的橡皮,以保证水密。

对于在室内用连杆控制的探照灯,其连杆的安装亦应保证水密及操纵灵活。

5.2.5同一舱室及相邻安装的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应尽量一致。

5.2.6航行信号灯的安装位置、高度及要求,应符合有关信号设备规范的规定。

5.3电缆导架5.3.1对于敷设电缆所采用的紧固件有电缆托架、扁钢、支架组合托架等。

5.3.2扁钢电缆支架结构简单,施工和加工都很方便,且经济。

制作时要求边缘光滑无毛刺,在电缆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这种电缆支架,适用在舱内。

5.3.3电缆托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车间内可制成组装件,根据船上电缆走向可制成弯曲的,只要将角钢弯曲即可,适用于贴天棚铺板走向托敷电缆。

5.3.4 电缆路径上的导架5.3.4.1电装生产设计选定了电缆路径上电缆支承件的形式和规格,确定了路径的位置,钳工准备工作按上述要求安装电缆支承件,尽量使电缆敷设能平、直和直角转弯。

5.3.4.2直线电缆路径当第一只电缆导架的吊脚定位以后,为了保证线路的平直,不管是组合导架还是单只导架均应以船体结构的某一梁或桁等为基准(如高H),在画线定位后再进行烧焊。

同时要保持组合导架与单只导架、单只导架与单只导架之间的距离为300mm左右。

5.3.4.3 电缆路径在直角转弯时导架的调整成束电缆中有大、小直径电缆,直角转弯应满足最大直径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

直角部分可以用单只导架在转弯处进行过渡,也可以用导架组装成直角弯头进行过渡。

5.4电缆贯穿件5.4.1电缆贯穿件开孔5.4.1.1按准备焊接的贯穿件划线开孔5.4.1.2孔角为圆角如图2所示图25.4.1.3 纵梁和横梁上开孔,孔的高度b应小于梁高度B的1/2;宽度L应小于纵骨或肋骨L的1/2;孔的中心线应位于梁高度B的1/2以上。

如图3所示。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和船体结构部门联系,采取补强措施。

图35.4.1.4 同一纵骨或肋骨间距内不应开两个以上的孔。

5.4.1.5 承重梁上不应随意开孔。

除非得到结构部门的允许,并采取并要的补强措施。

5.4.1.6 不允许电缆穿越的区域,绝对不能为穿越电缆开孔。

(如冷库)5.4.1.7 某些区域需防火,不允许贯穿电缆处窜火。

甲板以及主甲板以下的甲板和隔舱壁要求水密。

成束电缆穿越后在空隙处填充水密材料或防火材料。

5.4.2 电缆盒5.4.2.1电缆穿过舱壁6mm以下的钢板,可采用6mm厚钢板制成的普通电缆盒;电缆穿过舱壁大于6mm以上的钢板,则采用9mm厚钢板制成的加强型电缆盒。

如图4所示5.4.2.2电缆穿过具有水密或防火要求的舱壁,为了保证原来舱壁的结构特征,则应采用浇注型的电缆盒。

图45.4.3 电缆筒用于成束电缆穿过水密甲板或防火甲板的电缆贯穿件称为电缆筒。

结构如下图55.4.4电缆管5.4.4.1在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以及易受到油水侵入的场所,可以安装电缆管作为电缆贯穿件来保护电缆。

5.4.4.2管径的选择应使穿管电缆的面积的占有率不超过40%。

5.4.4.3管口应套塑料衬套或其他非金属衬套,避免损伤电缆。

5.4.4.4如需要弯曲,管子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1.5倍。

5.4.4.5穿越甲板或铺板(花铁板),管口离底应不小于300mm。

5.4.4.6竖直安装的穿线管,上部管口应有水密填料函。

与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m,以便于密性施工。

5.4.4.7穿越绝缘层,管口应高于绝缘表面200mm以上。

5.4.4.8管长大于800mm的,除开孔处烧焊外,另一端应焊装管夹紧固。

5.4.4.9 机舱舱底铺板以下的穿线管应采取防积水措施:①水平安装,管子应稍有倾斜。

②U形管,最低处应钻8mm~10mm泄水孔。

5.4.4.10用管夹安装,便于拆装。

5.4.4.11普利卡管外径大于70mm的,应固定在电缆导架上;小于70mm的,可以用电缆弯件固定。

5.4.4.12处于潮湿舱室(如浴室、厕所、厨房等)以及露天场所,穿线管一端应有填料函。

5.4.4.13穿过冷库保温绝缘层,穿线管一端应有填料函。

5.4.4.14电缆管分为非水密和水密电缆管。

非水密电缆管用于舱壁或甲板没有防水要求处,它可以单根电缆配一根管子,也可以多根电缆穿在同一根管子内。

见图6。

图65.4.4.19水密电缆管是在非水密电缆管的一端烧焊一个与其直径相仿的单填料函。

电缆穿过浴室、厕所、露天甲板等处采用这种电缆管能够达到防水的要求。

见图7。

图75.5电缆贯穿件和电缆支承件的位置配合5.5.1位置配合是指已开孔定位的电缆贯穿件,其两侧电缆支承件应定的位置。

定位应明确,电缆贯穿件用来贯穿电缆,不应作为支承和固定电缆之用;电缆孔的剩余空间有限,两侧应有可梳理电缆的余地。

5.5.2“电缆导架和照明灯架安装图”上没有电缆支承件吊脚的具体坐标位置,原则上第一只电缆导架的吊脚的定位选择在本分段舱壁或甲板上的最大电缆贯穿件孔相临近的一只吊脚。

这一点定位首先考虑的是支承件和贯穿件的关系,一般应满足两个要求:①电缆在电缆支承件上被紧固后,不应使电缆和贯穿件的内壁相接触,保持电缆和贯穿件内壁的四周有一定的空隙,航行时船舶的振动等原因不至于引起电缆和贯穿件之间摩擦而损伤电缆。

②如果这个贯穿件是有水密或防火要求的,则要保证电缆在导架上的第一个绑扎紧固处到贯穿件有足够的距离,使得电缆进入贯穿件里有逐根分开,便于作贯穿件的密性工作。

5.5.3非水密或非防火舱壁或甲板搁置电缆的导架表面应比电缆盒内壁高出10mm。

最后一只导架离开电缆盒或电缆筒的距离根据导架的宽度而定,导架宽度小于或等于200mm的则为100mm~150mm,导架宽度大于200mm的则为150mm~200mm。

5.4.8.4水密或防火舱壁或甲板搁置电缆的导架表面应比电缆盒内壁高出10mm,最后一只导架离开电缆盒或电缆筒的距离约为300mm。

见图8图85.5.4贯穿件与扁铁的配合为了避免电缆在扁铁上紧固后,与贯穿件的端口部接触,扁铁的宽度应小于贯穿件的内径,扁铁的脚高应使电缆在贯穿件内尽量靠中心通过。

见图9。

图96.检验6.1 电气舾装件安装完毕进行外观检验,应符合4.1要求。

6.2电气设备基座安装,应符合5.1要求。

6.3 灯架安装,应符合5.2要求。

6.4 电缆导架安装,应符合5.3要求。

6.4 贯穿件安装应符合5.4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