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练习——自然带图一、单项选择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秦岭B.黄山C.南岭D.大别山2.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热量C.坡度D.土壤3.该山地南、北两侧文化景观差异最大的是A.农业景观B.宗教景观C.交通景观D.城市景观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4-7题4、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A、a位于新西兰B、b位于欧洲某地C、c位于亚洲某地D、d位于非洲某地5、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C.位于南半球的是bdD.位于北半球的是bc6、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a位于智利B、b位于东非高原C、c位于西伯利亚D、d位于澳大利亚西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B.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 8.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N SA.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B.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D.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9.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D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9~ 11题。
9.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0.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11.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N B.25°NC.35°N D.45°N13.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高度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14.关于该山地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YCY)A.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B.以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C.以南可人工栽培橡胶,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D.以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15.甲板块赤道附近有一高山,其垂直自然带表示正确的是(南坡为迎风坡):A读图“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16~19题。
16、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其名称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7、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A.a—bB.b—cC.c—dD.d—e18、若由a到b,气温以每升高100米降1℃的比率下降,而由b到c气温下降比率减小,原因可能是A.随海拔增高,植被越来越稀少B.a—b高度范围内的气温高于b—cC.过饱和水汽上升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D.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19、由图可见,e地气温明显高于a地,说明e地可能受A.气旋影响B.锋面影响C.高气压影响D.焚风(下沉运动的干热风)影响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A.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D.受地形的影响21.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2.苔原与亚寒带针叶林划分界线是()A.最冷月0℃等温线B.最热月10℃等温线C.最冷月-10℃等温线D.最热月0℃等温线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30°S附近C.45°N附近D.极圈附近24.同一自然带,在甲、乙两坡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获得太阳辐射不同B.地质构造不同C.山体坡度不同D.土壤类型不同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26.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A.受南北走向的高大海岸山脉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二、双项选择题27.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南坡的自然带比北坡丰富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字母a~d分别代表不同自然带类型,完成29~30题。
28.出现a自然带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有:A.受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B.受海陆影响,向南伸展到30°S附近C.受地形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D.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29.该大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A.a所示自然带沿岸有厄尔尼诺现象B.b所示自然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C.c所示自然带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D.d所示自然带地区的森林遭破坏30.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b图是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未来可能的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A.结合两图信息,该局部地域所处大陆可能是亚欧大陆B.结合两图信息,该局部地域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C.与a图到b图的变化相吻合的是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D.与a图到b图的变化相吻合的是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三、综合题31、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回答:(1)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此规律同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2)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3)图中a、b、c、d、e五个自然带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中属于常绿阔叶林的是;(4)北坡常年积雪区的下限比南坡(填高或低);(5)只考虑海拔因素,珠峰最高处与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温差约。
(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1分)从赤道到两极(1分)(2)海拔过高,气温低,水分不足(2分)(3)a (2分)(4)高(2分)(5)约54℃(2分)32.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测绘局局长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程,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复测行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总结了历史经验,将经典大地测量与现代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相结合;②珠穆朗玛峰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③峰顶采用雷达探测技术确定峰顶冰雪层厚度。
读“珠穆朗玛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最新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为米,比1975年所测的高度降低了米,原因除了测量误差方面外,还有主要原因是:①;②。
(2)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为带,B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C为带,D为带。
(3)珠穆朗玛峰南坡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4)2005年10月8日8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地震,此次地震达到里氏7.6级,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部地下10公里处。
此次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属,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多地震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区处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5)有关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项选择)………………………………()A.指南亚地区 B.指赤道以北的南亚地区C.指印度半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D.指南亚的大陆部分(6)在本次珠峰测量中GPS被广泛应用,GPS又称为系统,要实现相对地心的三维定位,必须能够观测到来自颗卫星的数据。
请再举一例GPS在生活中的作用:。
(1)8844.43; 3.7;①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②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2)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坡度比北坡缓,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南坡所处纬度更低(4)浅源地震;亚欧;印度洋 (5)D (6)全球定位;4;汽车导航(只要合理均可)33.下图是我国某大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地形区的名称是 。
(2)导致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描述该城市气候特征: 。
(4)气候条件上,对该区域农作物生长不利的因素是 。
(5)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为此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1)黄土高原 (2分)(2)水分(或降水、湿度)造成 (2分) (3)冬寒夏热;降水量全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2分)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积温较低。
(3分)(5)水土流失(1分)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每 34.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序。
(1分)(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2分)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带稀树草原雨林冰雪荒漠灌叶草甸针叶林草原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带灌叶草甸针叶林针阔混交林WESN NSSN 甲乙丙丁(3)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1分)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3分)(4)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1分)(5)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在秋末冬初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⑴丁>乙>丙>甲(1分)⑵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雪线低于南坡。
(2分)⑶全球变暖。
(1分)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加强国际合作。
(3分)⑷秦岭。
(1分)⑸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是松花江。
(1分)松花江自低纬流向高纬,秋末冬初,气温降低,松花江下游冰封时间早于上游,造成河道阻塞,出现凌汛,易发生洪水泛滥。
(1分)35.读图14,分析下列问题。
(1)X至Y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X至Y自然带依次由森林、草原到荒漠,这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规律。